“八看”教你识别好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远东
自中国科学院发表《多肽有望阻止非典》的文章和中央电视台播出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博士用多肽阻止SARS入侵人体细胞的报道后,几乎在一夜之间,互联网搜索引擎上出现了上千家多肽企业或研究开发单位,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多肽热”急剧升温。
尽管如此,可以说很多单位有的没有工商注册,只是做了网络实名或域名;有的根本没有产品,只是图个虚名;有的只是有一个课题,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有的研究出来没有实现成果转化;有的只是在实验室,根本不能实现工业化大生产;有的买别人的肽原料中间体配方成产品;有的是“东施效颦”,仿学别人的一星半点技术,也生产出“肽”产品来了。
当然,“多肽热”也带出了很多务真求实的多肽企业及多肽产品,他们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为抗击非典做出了贡献,而且引领我国多肽产业步入了正确的发展轨道。
1、借你一双慧眼认识多肽
在纷繁的多肽世界里,如何辨别真肽、假肽、有用肽、无益肽、好肽、劣肽,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对于那些慧眼识真的内行来说,一眼就可将此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目前,世面上有胸腺肽、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肽类产品,它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对现代病毒、现代免疫却难奏效。《光明日报》发表的《专家提醒:胸腺肽盲目使用有害无益》一文中指出:“一些人大量购买中草药、人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胸腺肽等,希望通过用药提高机体免疫力来预防非典。其愿望很好,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当前,市面上还有固相法、液相法、微生物发酵法、电解法、酸解法、碱解法生产的多肽,这些多肽在肽研究的不同历史阶段相继登场,但科学发展到今天,这些方法生产的多肽,大多是分子量段大、分子量段不稳定、工艺复杂、投资大、获肽少、肽质量不稳定,有的有副作用,在科技创新面前它们已经落伍了。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引领肽业潮流、紧靠多肽国际科技前沿的肽相继出现,如酶法多肽、基因肽、克隆肽。但目前最现实、最能体现当代科学与技术水平的多肽,要算酶法多肽了。酶法多肽是运用蛋白质工程的分离技术,将动植物蛋白分离成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的高纯蛋白,以此为原料,运用生物工程的酶解技术,将蛋白质进行酶解和催化,它同时也是食品科学的二度高科技深加工产品,是三门科学交汇的结晶,其科技含量非同一般多肽所能比拟。对此,非典期间有众多的媒体报道。
2、“八看”教你识别好肽
识别肽,要看它的氨基酸组成。2-5个氨基酸链以肽键相连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小肽,它在所有的肽中价值最高,具有极强的活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生理功能多种多样。
识别肽,要看肽的分子量段。分子量段在1000以下的均属于小肽(寡肽),分子量段在1000-3000的为多肽,3000-5000的都属于大肽,与小肽相比,其价值大有不同。小肽比黄金还要贵,而大肽却很便宜,小肽的生理功能比大肽多数十倍。
识别肽类物质要看它的肽含量。有的多肽混合体肽的含量很低,而以分离蛋白分解的小肽,肽的含量特别高,它的能量及作用与前者相比要高出数倍。
识别肽。要看它原有的基料是什么蛋白质。目前,较好的肽的全卵蛋白质、酪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为最佳。这些蛋白质基料与人体蛋白质接近,属优质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用植物蛋白酶催化出来的肽与人体合成肽极为相似,易被人体吸收,易发挥生理功能。
识别肽,要看它的制作方法。有的方法不仅制出的肽的分子量高低不匀,而且含有化学成分,有的甚至有污染,食后不但对人体无益,而且危害人体健康。而用植物蛋白酶分解植物蛋白质生产出来的肽为最佳。其次是用植物蛋白酶分解动物蛋白质生产出来的多肽对人体也十分有利。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多肽,不仅消除了动植物蛋白的过敏原,而且无任何化学残基,没有苦味、异味,其风味独特,气味芳香。
识别肽,要看它有没有国家卫生部的批文批号,有没有国家级的科研成果鉴定或项目立项及成果证书。因为伪科学是经不起这道关口的。
识别肽,要看它的剂型。肽类产品的最佳剂型是水剂,即口服液。因肽进入人体不需消化直接被吸收,若以固体形式,如胶囊、片剂,还要用水送服,到体内还需化解,这等于多了一道不应有的程序。胶囊、片剂,除了好携带之外,没有任何好处,肽营养价值高,吸湿性极强,一旦接受空气,就易吸湿或污染、变质等。
识别肽,要看它的包装。多肽最好的包装是玻璃,玻璃是一种天然“绿色”包装,而用塑料或金属器皿包装易起化学反应,易变质、变味,产生毒性。总之,以口服液、玻璃瓶包装的多肽具有吸收快,利用率高,易储存,保质期长,不易污染的特点。这种剂型比其他剂型吸收快,利用率高,易储存,保质期长,不易污染。用蛋白质人工合成的多肽是人体免疫的新武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4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