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茵

  21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不容乐观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继续沿用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带动经济的高增长,还是通过发展新经济,以高新技术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从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新体系,是我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反馈式流程,保持经济生产的低消耗、高质量、低废弃,从而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循环经济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解决资源环境制约问题的最佳途径。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20世纪末,我国政府确定在新世纪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循环经济的形成正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对污染进行全程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实行清洁生产,倡导生态工业,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等,这些特点恰恰符合了可持续发展所含有的几个特征:可持续性、和谐性、需求性和高效性。同时,循环经济也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增长过快,迅速耗尽了国内的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止污染、扭转防治思路的重要保证
  我国长期以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愈来愈不容忽视,再加上经济、科技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1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28亿吨,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9亿吨,排放量0.3亿吨。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生态压力,遏止环境恶化,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它要求实施清洁生产,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各种产品和废弃物的循环和回收再利用也可大大减少固体污染物的排放。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
  循环经济所倡导的新理念正符合结构调整的原则,它要求摒弃粗放式经营方式,建立生态工业园,在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对可能产生的污染进行全程控制。另外,它还带动了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是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和就业岗位新的强劲增长点,对于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应对入世挑战,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日凸显,“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甚至对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重要影响。对此,我们不仅要清醒地认识,更要及时和巧妙的应对。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可以在资源和能源消耗相对较少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竞争力,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
  
  近年来,我国在三个层次上逐渐展开了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一,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其二,在工业集中区建立由共生企业群组成的生态工业园区;
  其三,在城市和省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但是,我国的循环经济实践还仅仅处于试验、示范的初级阶段,普及面较小、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因此,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对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加快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出台,必须加快政府立法的步伐,系统出台循环经济法律,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清洁生产审核办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等,并且制定一部详细的《循环经济法》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依据。通过法律、法规以确定循环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以推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循环型社会。
  
  (二)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作用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继续探索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积极创建生态省、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区、绿色村镇和绿色社区。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要认真转变职能,加强政府引导,发挥政策作用,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继续扩大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建设试点工作,依法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助、共生公利的关系。
  
  (三)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在工业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单位产值污染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与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
  幅度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四)倡导绿色消费,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绿色消费,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产品,鼓励节约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并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循环经济在我国刚刚起步,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至关重要。
  
  (五)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方法,它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不能全面反映人的福利状况,特别是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经济核算体系中,应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目前,应重点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及环境保护效益计量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工作,并进行统计和核算试点。
  
  (六)开发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通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联合攻关,形成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体系。从工业生产的源头上解决污染物的来源问题,推广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通过采用和推广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投入少、产出高、污染低,尽可能把污染排放和环境损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七)加强国际合作,追踪先进理论和科技
  国际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些发达国家继之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与国家组织和外国政府、金融、科研机构等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环境贸易,追踪并学习其先进理论和科技,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同时向其展示我们的成果,以其反馈,彼此联合,为人类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5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