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预算管理的激励功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朱旭 宋良荣
【摘要】 预算管理的激励功能表现为事前激励与事后激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预算激励机制仍存在一些缺陷,应从薪酬预算体系的设计和预算业绩考核的设计两方面入手加以完善。
【关键词】预算管理 激励 薪酬 指标体系
随着金融国际化、信息化、自由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实施预算管理对提高其竞争力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通过预算管理可以监控银行战略目标的实施情况,有助于控制风险和成本,改善现金流量与利润,同时通过发挥预算的激励功能全面提高银行绩效。
一、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
明确的关键业绩预算指标可以使预算的执行者在预算执行之前就了解其业绩与奖励之间的密切关系,使自己的工作目标与商业银行预算整体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员工自觉地调整、约束自己的行为,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完成企业预算指标预算目标的确立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目标,同一个目标对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价值。恰当的目标会给人以期望,产生动力,调动起员工执行预算的积极性,这就是预算管理的事前激励功能。
预算管理还具有事后的激励功能。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后的工作,也是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依据,达到奖勤罚懒的效果,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励员工共同努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可见,预算管理的事后激励可以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
二、商业银行预算管理激励制度的缺陷
然而预算管理的激励功能在商业银行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原因是目前的激励机制仍存在一些缺陷,未能使员工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致使商业银行的业绩不够理想。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激励不科学。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中设定的目标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员工业绩的定性、定量考核和收入挂钩不同步,个人收入的增加、岗位的轮换、职位的变动与预算考核没有直接挂钩;缺少长期激励,预算激励机制与银行价值稳步增加、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联系较小,忽略了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后劲发展的预算指标;对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以控制权收益(通过行政级别的晋升和各种荣誉称号的授予来激励努力工作)为主,即隐性激励多,显性的预算激励不足。
二是激励依据不完善。预算激励机制考核的设计比较简单、系统性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指标体系比较简单,例如对存款的考核主要是依据存款规模和存款结构,而对贷款的考核主要是依据贷款规模;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设定的预算考核指标有时候相互矛盾,人为导致了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目标效用函数不同,利益趋向不同,严重影响了银行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不同时期过分强调某些预算指标甚至某一项指标,导致银行经营发展的不均衡;预算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重短期指标而忽视长期指标,即“长计划短安排”,“有任务没规划”,结果导致银行经营的短期化;考核指标重业绩轻内控,积聚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已经暴露了以上两个方面存在的缺陷。可以说,历次银行业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银行的经营积极性,但仅靠“剥离”“注资”、“放权让利”和“技术引进”等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存在的制度性问题,而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真正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激励的内在机制。
三、完善预算管理激励功能的对策
一是设计合理的薪酬预算体系。在设计薪酬预算制度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薪酬是否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相联系以及怎样联系;薪酬结构是否合理,能否统筹兼顾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关系;薪酬水平是否合理,怎样综合考虑人才竞争和成本效益因素。为了有效激励员工,商业银行必须重视“钱”的效用,但在设计薪酬预算体系时要注意薪酬效用递减的规律。当然,如果员工能够从诸多薪酬预算组合中发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薪酬方案,其激励价值是“钱”所不能的。只有合适的薪酬制度, 即与中国文化和银行企业文化相适应的薪酬制度,才能成为银行业薪酬制度的稳定结构。
二是建立科学的预算业绩评价体系。比如:预算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侧重评价过去,而非财务指标主要在于评价导致未来财务业绩的动因,两者的结合使得商业银行能够进行长期和短期的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银行战略;预算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成熟理念,逐步建立起以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RAROC),运用经济资本分配等制度将质量与规模、收益和风险、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激励与约束等预算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风险资产预算模拟拨备制度,实施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指标,并赋予较高的计分权重。可以比较真实、准确地反映分支行的经营绩效;增加中长期贷款占比指标,规定上限,以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预算管理;完善指标计算途径,取消重复考核和操作性较差的部分指标。
(注:本文为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编号:T0502;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6ES050,部分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9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