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严心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定位是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适应地方或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重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营造,注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从而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快速对接。
  关键词: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对接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1-0059-03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发生碰撞和交互影响是必然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互渗透与交融,丰富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使高职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高校校园文化,并体现出高职院校的职业文化特色。透视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的相互影响,实现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的互补,是当前构建特色高职校园文化,不断创新、丰富、凝练高职校园文化精神,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学习和借鉴企业文化,实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重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营造,注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解决好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碰撞产生的积极效应,从而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快速对接。这对校园文化向企业的辐射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对高职学生的成才立业具有深远意义。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得到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贯彻执行的最基本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方式、用人机制、共同信念和凝聚力。其中,经营理念是企业的核心。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像一只无形的手,把员工的思想引导到实现企业的目标上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具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显性的企业文化和隐性的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依附在学校这一特定载体上的社会文化,是由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感等构成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高职教育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于一体,其文化内核是教育文化和职业文化的结合与融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绝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因此,高职校园文化是依托具体的行业文化构建的,其职业文化特征十分鲜明。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既有相似点,又有区别。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亚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都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校园文化是使命文化,原动力是一种使命感,注重过程;而企业文化是责任文化,强调责任感,更侧重于结果。校园文化是一种研究性文化,追求的是理性、品味,具有高雅、含蓄、内敛等特点;而企业文化是实践性文化,再好的文化理念,必须与生产、管理、经营的实践相结合。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的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就企业文化的本质来看,它宏观上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使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校园文化建设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以激发和培育全体师生的责任感、创造性和团队精神,提高学校整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正是因为两种文化存在着差异性和共同点,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衔接与融合,形成具有学校和企业相互动、相驱动、相联动的高职校园文化。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的作用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这对高职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培养高职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目前,很多毕业生刚一上岗,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或很快就被企业淘汰,他们并非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中找准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
  第二,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他们更看重的是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与成效。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要通过一定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
  第三,打造特色高职院校的需要。高职院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要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实践表明,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它是一所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特点和核心竞争力,体现于其办学的个性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有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和企业文化进行交融与对接,才能够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百花齐放的高职校园文化。
  
  三、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的主要途径
  
  第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做到“三个统一”,即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分批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更好地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甚至从一线生产单位直接调入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育。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真正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促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
  第二,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寻求两种文化的接口。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要求高职校园文化体现职教特色。这就要使全体师生把“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认同为高职院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
  第三,以实践教学为桥梁。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就业时赢得主动。一方面,实现校园环境的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另一方面,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作为职业人去参与企业生产。
  第四,以课程文化建设为亮点。高职院校课程文化建设应努力实现“三个零距离”:始终以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与课程结构,使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企业和社会零距离配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适时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以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支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
  第五,以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抓手。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模式上,不能只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书斋式的“硬管理”,必须注意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同时,高职院校引进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对学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作风也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六,以文化活动为平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和对接。一是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二是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三是举办“企业杯”学生科技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有效地融入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四是经常举办企业家报告会。
  总之,实现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的相互融合,充分发挥校企文化的聚合优势,通过优秀企业文化与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的最佳结合,更好地丰富校企文化蕴涵,多方面、全方位地借助企业文化理念,提升高职校园文化精神,打造校园文化精品,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创设和谐、健康、文明的高职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 黄文.关于建构高校和谐校园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2006,(11).
  [2] 包秀华.论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6,(12).
  [3] 周岩.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衔接和融合[J].机械职业教育,2006,(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5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