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心血铸就“惠山”品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采莲
五年来,华群文和员工们挥洒激情,书写了一篇荡气回肠的创新创业大文章。
在宽敞明净的办公室里,中国银行惠山支行行长华群文欣喜地告诉《长三角》,他们搬进新办公大楼已有一年多了。有近四年时间,她和同事们的办公条件相当简陋,是租用无锡市惠山区堰桥镇老街上五家业主的三层楼拼凑起来的办公用房。
2003年12月31日,中国银行无锡分行决定,惠山支行从原锡山支行分设出来,并任命只有34岁的华群文担任行长。至今,令她难忘的是,当原锡山支行一分为二时,被分在惠山支行的一位女员工哭着从会场跑出来。当华群文带领着200多人从原来八层高的现代化办公楼,搬到当时还只有一条街道的堰桥镇,员工们戏称“垦荒”。五年来,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奉献,打造了响亮的“中国银行惠山支行”品牌。这里凝聚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还向无锡分行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在中国银行无锡分行所辖的120多个网点银行中,惠山支行在前二十强中占据了五席。华群文也因出色的经营管理水平连续两年被中国银行江苏分行评为2007年度、2008年度“十佳管理者”。
事在人为,勇挑重担
2004年1月1日,中国银行惠山支行正式建制对外办公。员工分到新设的惠山支行,心里是很不情愿的。当时,惠山支行所在的惠山开发区刚刚起步,许多员工家住在锡山支行附近,上下班甚为不便。
宣布到惠山支行的程序,先员工,后中层干部,最后是领导班子。当时,看到哭着跑出会场的员工,华群文不知道自己是留在锡山行,还是去惠山行。那位员工的哭泣给她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当她得知自己就是行长时,深感承担的责任。她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尽力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在福利上尽可能做得好一些。
“我是最后被宣布到惠山行的。之前,我就做好两手准备。事在人为,如果宣布到惠山,一定要把惠山行树立成标杆。”华群文无怨无悔地挑起了这副担子。
在第一次全体员工会议上,华群文郑重地表示,一年后员工收入至少要比锡山支行提高5%,这样才对得起员工的付出。其实,年轻的华群文,已是担任多年原锡山支行副行长的“老领导”了。正是她的人格魅力,使员工对惠山支行未来充满信心,大家很快调整了心态。
惠山支行成立初期,无论业务规模、人员结构,还是营销经验、管理方法,在同类支行中是不起眼的“小字辈”。他们还面临着各项存款余额总量较小、负债结构不合理以及惠山区主要产业钢铁、印染和纺织受到国家调控政策紧缩性限制的许多难题。怎样实现收入比原来提高5%的目标?只有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新思路、新办法来挖掘客户资源,拓展业务。
首先是抓重点客户,当时他们排查了一下,能够渗透的比例,也只有10-20%的客户。为了在短期内赢得重点客户,大家忘我地投入工作,凭借着“中国银行”品牌、无锡分行在当地的地位以及惠山支行自身的服务优势,仅一年时间,就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2005年年初,当惠山支行举办银企联谊会时,惠山区几乎所有的重点企业负责人都到了。华群文笑了,她向员工承诺的收入提高5%的目标实现了。
目前,惠山支行国际结算业务市场覆盖率在区域内达到80%左右,各项指标在惠山区的银行中居前列,主要指标在无锡分行内领先,并赢得了当地政府的赞扬。
锐意改革,创新管理
惠山支行之所以能够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在于他们在各项工作中真正围绕两个字做文章,即“情”和“群”。“情”是以情动人,有情操作,真情暖人;“群”是凝聚群众智慧,群策群力,激发全员创业热情。
惠山支行设行后,华群文带领全行实施了思想体系建设等五大改革。思想体系建设“润物细无声”,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三访”制度,纳入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了《家访联系卡》等台帐。
“客户访”是指对优质客户的走访,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赢得客户的忠诚。“员工访”,是通过对一线员工走访,考察网点负责人的自律、经营、管理情况,便于发现不足及时纠正。每年两次“家访”,向家属宣传支行的发展前景、经营目标,争取家属支持。
华群文说:“每个员工背后都有家庭责任。通过一级组织的家访,把我们未来发展的前景告诉员工家属,取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使我们赢得了强大的后援团。”
“家访”营造了和谐温馨的良好氛围,员工更加舒心地工作。支行每年向家属发慰问信,让员工请家人吃年夜饭,从而使家属理解银行的工作特点。所辖的乡镇网点银行大年初一要营业,员工家属都没有怨言。
2005年,中国银行为准备股改上市开展了包括财务重组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刀阔斧地推进人力资源改革。导入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这就难免带来新旧制度、新旧思维方式的冲突和碰撞。
当时,惠山支行15个网点行长中,总体年龄偏大,这些同志有地方工作经验,但是面对银行业激烈竞争的态势,以及客户对银行服务提出更高更新要求,显得不适应。为了培养专业化、年轻化、高素质,具有现代银行理念的核心团队,惠山支行开展了意义深远的人力资源改革。从“转变观念、适应变化、找准定位、建功成才”的大讨论着手,利用多种宣传渠道,经过多轮双向选择和竞聘,30%的员工重新找到了合适的岗位,18名35岁以下的青年干部走上了经营管理岗位,勇挑重担。
2006年6月,借中行成功上市的东风,他们开展 了“全行算好一本帐”活动,从“算帐”入手,将新的经营理念、方式引导到员工的思想行动中。经营管理层“算好效益一本帐”, 各部门“算好成本一本帐”,员工“算好营销一本帐”。通过算帐,使员工把自己的切身利益与团队目标结合起来。
惠山支行在绩效考核中注重绩效沟通,强化过程管理和讲评反馈,通过绩效沟通提升业绩。讲评反馈的意见,均在内部网络上公示。公开透明的考核、奖惩制度,使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便于改进提高。考核、评价、反馈,环环紧扣,为惠山支行绩效提升提供了源动力。
五年来,华群文在团队建设上倾注了心血。惠山支行每季度开展青年干部培训,通过持续不断地培训,使大家牢固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核心”的目标,树立了“以价值增长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凝聚了合力,发挥了聪明才智,体味到了创业的成就感,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惠山支行引入现代时尚的培训课程,每年聘请专业咨询公司为支行策划一台丰富多彩的年会,既有相互交流和才艺展示,又把上一年的工作回顾以及新年的展望告诉支行所有经营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每年一季度,对市场营销人员展开充满惊险挑战的拓展训练,提升工作激情,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同时,他们还为每位员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每年年终不仅要盘算全年效益,还要盘点人力资源,分析哪些人有成长空间,有没有人尽其才。
正是这些创新举措,使惠山支行员工以阳光心态快乐地工作,一批优秀的青年干部在磨砺中快速成长为骨干,使惠山支行焕发出活力。
从容淡定,努力不懈
记者与华群文相识多年,总感觉她有一种独特的气质,那就是从容、坦荡、平和、内敛。她一直铭记父亲的教导“在冷静中解决问题”。
父亲是一名严谨敬业的空军机械师,从事飞机维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华群文初中毕业考入全国重点部属中专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她梦想着成为像父亲那样优秀的技术人员。可是,学校却把她安排在新开设的企业管理专业班,学校对这个班级同学素质要求高,老师们私下称这个班为“厂长经理班”。而她因语文、政治出色,被挑选到企管班。也正由于这次没有选择的选择,华群文毕业后分配在中国银行无锡分行。
“机遇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我喜欢下象棋,每走一步,都是自己设计自己的未来。人生应考虑多个方案,在选择时积极争取,而不是争抢。”从华群文淡定从容的语气中,分明感觉到她对人生的感悟和把握。
华群文依然保持着勤奋好学的习惯,她爱读书,现在在上海财经大学学习EMBA课程。在她的倡导下,惠山行每年开展员工读书活动,去年她向员工推荐了《追求卓越的管理》、《小事情大责任》两本书。
“银行有风险,签字权就意味着责任。”有员工进来请华群文签字时,她微笑着对记者说。
不过,令她自豪的是,惠山支行网点行长的综合素质在无锡分行系统中也是领先的。
惠山支行将14个网点分成两个片,推举产生了两个“片长”, 两个片之间相互竞争,提高了执行力。事实上,“片长”不是职务,也不增加任何报酬。但是,分成两个片后,两个片之间形成了竞争交流机制,提升了大家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认认真真做事,简简单单做人。”这就是率直爽朗的华群文。她记得前年冬天,顶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到中国银行北京总部申请办公楼指标,冷风如刀割凌厉地吹在脸上,而她心里装满了员工的期待,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委曲。
有一种人,追求善是为了善本身;付出忠诚是为了忠诚本身,她不存在任何顾虑。
华群文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人,她对于工作的执着,对于员工的关爱,来自于一种责任和使命。五年来,她和员工挥洒激情,书写了一篇荡气回肠的创新创业大文章。五年来,更令人欣慰的是,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忠诚敬业的优秀团队已然成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7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