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认证制度与全球农业结构调整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风田 刘璐琳
摘要:有机农业在近10年来增长迅猛,与生产、消费、贸易、市场相关的全球农业结构发生新的调整,而有机认证制度在整个全球有机农业网络中发挥了关键与核心的作用。有机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性的环境友好型农业,当前正成为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不仅已经认证的有机农业生产面积不断增长,消费市场和分配市场也发展迅猛,全珠性的有机农业网络正处于重新构建之中,而认证在这个网络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有机认证制度;全球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建议;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7)06-0072-05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感兴趣的问题,消费者食品安全观念不断加强,消费理念发生革命性改变。在消费需求的拉动下,近10年来,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有机食品成为消费者的新宠,有机食品市场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Raynolds,LT.2004)。目前,全球有机农产品总值达到250亿美元,农田面积约1150万英亩,差不多相当于整个古巴的面积。西欧从1985年至今,有机农田面积增长了34倍,平均每年增长30%;美国和加拿大,整个20世纪90年代有机农田面积年均增幅在15%~20%之间(布莱恩・哈尔韦尔,2006)。
这种发展趋势引发全球农业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变革,以有机认证制度为核心的全球农业网络正处于重新构建之中。与有机认证相关的研究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生态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重要挑战(Bass,Markopoulos,&Grab,2001,p.xi)。大量学者从社会、伦理、政治、经济、贸易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有机农业网络的全球化结构、空间构造、社会组织(Bemstein,1996;Gibbon,2001a;Hughes,2000;Ponte,2002a,2002b;Raynolds,1994;Talbot,2002)以及商业化网络(Dicken,1998;Gereffi&Kaplinsky,2001;Gereffi&Korzeniewicz,1994;Henderson&Dicken,2002)。可以说,与有机认证制度相关的研究正成为跨学科、多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
二、有机认证制度与全球农业结构调整
目前,有机食品新市场的需求巨大,诱致大量农业生产者进人有机生产领域(Buck et aL,1997)。除有机生产在全球的迅速扩展外,有机消费、有机市场、有机农产品贸易、有机分配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都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在与有机农业相关的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各领域的网络中。有机认证制度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ITC,1999)。出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仅从农业生产、消费、贸易与市场结构转变的角度对有机认证制度的功能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有机认证制度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有机认证制度的核心是确保有机生产者遵循有机生产的规定,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有机法规均要求生产者严格按照生产的标准从事生产,并定期不定期地对生产进行监督。只有符合认证标准,并通过认证机构检验许可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贴上有机标签或者有机转换标签。同时对于认证机构的认证,生产者或者经营商必须支付一定数目的认证费用,具体金额包括认证申请费、检查人员的差旅费、食宿费、实地检查费、样品检测费、报告编写费、通讯费、报告审核费以及批准颁证后的颁证费、未通知抽检准备金、标志使用费等诸多费用。由此推算,从申请认证到通过有机认证,商品贴上有机(或者有机转换)标签销售,认证项目繁多,费用高昂,在增加生产者责任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
关于有机认证制度对生产者行为的约束研究,Tad Mutersbaugh(2002)认为,认证主要是在生产者之间进行,加大认证力度能够对生产者形成重要的新责任:(1)开展有机认证能够在市场与价格之间建立动态的相互依赖的新生产关系;(2)通过为村庄提供包括农户监督和社区技术在内的认证服务,能够对村庄和农户的农产品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3)实行有机认证制度能够对全国范围的大型龙头食业和经销商产生影响,促使这些团体帮助中小型生产者进行认证。但是,Julie Guthman(2004)从土地租金的角度对有机认证的功能进行分析,她认为认证费用在提高土地价值的同时,增加了有机生产的成本,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生产者可能并不一定会严格执行认证标准的要求,在生产方面减少投入,这使认证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与政策制定者初衷不一致的矛盾。
Luanne Lohr(1998)认为,有机认证制度的主要职能在于拓展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市场联系的渠道,扩大了市场信息,生产者能够从高于非有机食品的价格中获得应得的受益。但是前提条件是认证必须是值得信赖的过程,认证的价格溢出(price premium)只有在标签信用存在的前提下才能发生作用。
通过对不同学者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有机认证制度对不同类型生产者的影响差别较大。对于规模较大的生产者,生产者重点从有机市场中寻求“商机”,普遍认为贴有有机认证标签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中更有竞争能力,有助于市场的开拓,经销商也能够从高价的产品销售中获取更多的利润,每年认证的费用相比较生产者和经销商利益而言,并不算多。而对于亚洲等地区的小农而言,他们的产品主要是销往周边的邻居,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采取的是面对面的直销方式,这些邻居也许在平时的散步中就能够对有机生产进行监督,对以有机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比较放心。因此,对于有市场的小农来说,是否贴有有机标签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比如日本的有机农业生产,主要是通过Teikei系统搭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联系的桥梁。
然而,对于生产规模一般,同时市场与生产基地相距较远的生产者,尤其是需要出口的生产者,有机认证制度成为生产者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有机认证制度与农产品消费结构调整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普遍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快速增长。不少专家认为,尽管在整个食品市场所占的比例目前尚不到2%,有机食品行业却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行业,估计销售额年增长率几乎达到5%~20%。
国际上大量的学者通过实证和规范研究的方法,从认证角度对有机食品快速增长的驱动力、认证对社会福利的改进、认证对消费者实际购买行为以及有机食品生产与消费供求的影响等多层次进行研究。
得到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是,随着现代自由市场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突现,有机认证制度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Luanne Lohr(1998)认为,有机认证能够增
强消费者区别有机食品与非有机食品的鉴别能力。如果有机产品在出售之前普遍进行了认证并贴有有机标签,购买者就可以在购买前轻易分辨出质量的高低,价高质优的产品也能够获得其应有的价值。
与此同时,有机食品价格比一般食品价格要高2-3倍,这成为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有机食品的主要因素(如Thompson,1998;Marvin et al.,2004),也成为有机产业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中,有机认证制度是有机食品价格高的重要原因。不少学者采用WTP(willing to pay)方法,对消费者对于认证费用支付意愿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支付意愿一般比较高,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12岁以下儿童数量比较多的家庭、年轻人。Diakalia(2002)认为,市场对有机认证制度产生诱致性需求,他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模拟了贫穷的非洲西部城市年轻母亲对婴儿食品的支付意愿,系统分析了社会经济因素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他的研究表明,由于婴儿食品属于信用品,即使消费以后也不能对其安全性进行判断,因此,母亲更愿意为认证的婴儿食品支付较高的溢出费用。
另外,有机认证制度在一定程度也有助于解决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通过产品信息的提供,改善市场合作,从而推动市场信任体系的建设,增强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信心。
然而,国际大量的研究文献也表明,由于有机产品的认证普及度低,公众对认证产品尚未建立足够的信心。因此,有机产品如何更好地建立社会公信力成为当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有机认证制度与农产品贸易结构调整
目前,有机农业相关的贸易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出口到发达国家,因此又称为南北贸易。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南北之间的有机贸易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
专家预计到2010年,全球有机贸易将达到1000亿美元,有关有机认证与农产品贸易的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 。由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准严格,并采取了不同于欧洲有机生产标准,由此引发广大学者(Gobi,2000;Lohr,1998;Mogud and Toledo,1999;Renard,1999;Rice,2001;Rice and McLean,1999;Rice and Ward,1996;Soto-Pinto et aL 2000;Waridel and Teitelbaum,1999;Whatmore and Thome,1997)对有机认证在公平国际贸易中作用的争论。一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全球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变,而有机认证制度提高了发展中国家从事贸易的成本,作为一种非关税性壁垒阻碍了有意愿进入有机食品市场的小生产者。比如,Marie-Christine Renard(2005)认为,食品安全标准已成为世界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有机认证对于出口国,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成为一种非关税性壁垒,发展中国家只能遵循欧盟有机认证制度的后门条款,不能享受与欧盟成员国同等的待遇。尤其是近年来,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机认证制度作为一种非关税性壁垒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有机产品的出口(Marian Garcia Maranez,et ac,2004)。由于有机农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与传统农业具有兼容性,而发展中国家的小型生产者是有机出口的主力军(Crueefix,199807;Raynolds,L.T.2004),因此有机认证成为拉丁美洲小生产者进行有机贸易的主要阻碍。Barrett et al.(2002)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有机贸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当地认证比国际认证要便宜,但是生产者并没有主动选择认证机构的权利,认证成本高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小规模生产者经济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有机认证制度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交易成本和信息搜寻成本,对国家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有利于一国国际贸易的增长。国内不少学者(比如。杜相革、王惠敏,2001)认为,在统一的认证和合格评定条件下,有机认证能够有效消除技术贸易壁垒,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四)有机认证制度与市场分配结构调整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长,有机食品市场也不断扩大。通过大量的规范性和实证性的研究,学者预计目前全球有机市场价值约为110亿美元,相当于全部食品市场的2%,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数量为50亿美元(Blowfield,1999)。
从有机市场分配渠道进行分析,以前,有机食品销售或者采取直接销售的方式(比如日木),或者主要通过天然食品商店、健康食品店(比如德国)等方式销售。这些方式相对来说针对性强,销售规模受到一定的约束。而土壤食品的全球化、食品零售行业的联合、私人零售标准的提高导致第三方认证(third-party certification)的出现,并引发现代土壤系统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革。Maki Hatanaka(2005)认为,TPC的出现对于全球价值供应链的管理意义重大,无论是在公共认证还是在私人认证领域都发挥了主流的作用。随着TPC的出现,超市供应的有机食品在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BarryKrissoff,1998)。FAO(2001)的研究表明,全球有机果蔬的70%通过超市销售。
不仅如此,与有机认证制度相关的供应链研究也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最早对供应链的研究主要基于生产者与消费者者之间的线形研究(Whatmore andThome,1997);随着认证体系的发展,不少研究者发现认证商在供应链中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TadMutershaugh,2002)。而当前,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有机商业网络重构又成为供应链研究的前沿和核心热点(Raynolds,L.T,2004)。Raynold将物质和非物质的关系融入到商品生活所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关系中。她的研究发现,有机食品网络的更新建立在个人信用、认证企业可获取“国内”规则的程度以及广泛的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基础上。Paul Thiers(2005)认为有机认证制度规范了有机市场,有助于市场采取激励机制建设可替代食品网络。而这种网络建设的过程也是农业生产、消费、分配格局重新构建的过程。
三、如何发展有机农业:有机认证制度视角的分析
有机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性的环境友好型农业,当前正成为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不仅已经认证的有机农业生产面积不断增长,消费市场和分配市场也发展迅猛,全球性的有机农业网络正处于重新构建之中,而认证在这个网络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核心作
用。但是,有机认证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认证标准增加了中小生产者的经营成本、当前我国认证市场体系不健全、国际之间认证标准互认期待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笔者认为,目前需要加强以下几方而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
(一)加强有机认证的政府补助
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对有机认证进行了一定的政府补贴。比如,早在1993年,欧盟就制定了有机农产品统一标准,鼓励农民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并给予财政上的补助。2001年欧盟为有机认证提供了25亿美元的补贴,并于2004年形成欧盟有机农业行动计划(A European Action Plan for organicagriculture),等等。
John et ac(2001)的研究亦发现,近年来,政府和国际援助项目用于有机认证的资金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为了对政府是如何有效资助有机认证进行研究,他运用单阶段logistic模型和数理方法对认证成本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并对认证费用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完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自愿性认证是有效的。无论认证成本是否固定,私人认证与公共认证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是一致的,对有机食品实行认证制度有助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然而,尽管认证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福利,但是对于需要进行认证的企业而言,由于认证增加了生产者的经营成本,因此造成企业负担加大,市场竞争力降低,这成为生产者是否采纳有机生产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Maki Hatanaka(2005)认为,尽管第三方认证(Third-party certification)在全球发展迅速,但是TPC对于中小型的经销商,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型经销商提出巨大挑战。如果缺少资金、技术甚至教育的支持,供应商要维持TPC体系的正常运转非常困难,因此,政府和国际援助项目在提高其竞争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借鉴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发展的经验,增加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对有机认证的资助,有助于我国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和有机农业的发展。
(二)建立多元化的有机认证制度市场体系
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化发源于民间团体,世界上第一个有机标准可能是英国土壤协会早在1967年制定的协会性质的有机农业标准。1972年,全球性民间团体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成立,这为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化带来了新的契机。1991年,欧洲议会颁布了VO(EWG)Nr.2092/91法案,即《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与有机食品标志法案》,简称《欧洲有机法案》,其主要目的之一在于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并促进私人认证的发展。欧洲有机法案的出台,为有机认证标准化提供了新的蓝本。
尽管如此,由于各国各地的环境、文化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完全实行全球统一的有机认证标准很有可能成为制约当地有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种认证组织在全球各地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各种认证组织有100多种。其中,私人性质的认证仍然是有机认证不可缺少的部分。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有机认证主要包括联合国、国际性非政府组织(比如IFOAM)以及国家组织(以欧盟、美国、日本为代表)三个层面的有机认证,各国内部还有众多民间认证组织的大量存在。总结欧美国家有机认证市场体系发展健全的主要原因不难发现,发展多元化的市场,形成国际、国家、地方标准相补充和协调的认证体系有助于有机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另外,也有的学者认为,有机认证的理想和现实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降低有机认证的标准和对私人企业有机认证的限制(Patricia Alien and Martin Kovach,2000),以促进有机认证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但是,有机认证体系多元化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各种标准之间有可能相互冲突,这既增加了社会和企业的交易成本,同时也有可能为投机者提供机会。有机认证体系多元化运作需要趋利避害,形成各种标准之间的互补机制。
(三)注重有机认证制度体系的国际接轨
不可否认的是,发展中国家有机认证标准离发达国家、主要是有机农业进口国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Marian Garca Martinez(2004)响认为,发达国家严格的有机认证标准增加了发展中国家从事有机农业的交易成本。发展中国家有机认证市场体系的建立受到当地农户水平、企业水平以及专门从事有机贸易的出口商等众多因素的制约。正是出于减少交易成本需求的考虑,学者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尽快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内认证体系(比如单吉垄,2004)。这种国际化发展趋势亦是中国有机农业市场化运作的重要制度保障。
责任编校:文 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8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