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企业技术创新外部支持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禹宏 吕 锋

  [摘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市场需求、创新文化和意识、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技术创新外部支持体系,并且提出了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外部支持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学研;知识产权;创新文化和意识;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1-0027-03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发展”(批准号:2006ZH92)
  [作者简介]刘禹宏,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吕锋,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天津300134)
  
  一、引言
  
  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之本。虽然企业可以通过改善自身的资源配置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如管理水平的提升、知识技能的储备以及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但企业自身所掌握的资源有限,仅仅依靠自身努力来提高创新效率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恶劣的环境会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和谐的环境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且,企业外部存在着很多可以被利用的创新资源,如果对这些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把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创新资源结合起来,通过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支持体系,创建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就能够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快速发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引进型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引进型技术创新是发展中国家提升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降低自主研发的费用和风险,迅速拥有和掌握先进技术及装备,站在一个较高的创新平台。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方面投资较多。却不重视将引进的知识和技术消化吸收,对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投入相对较少。目前,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引进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为1:0.3,而日本和韩国的这个比例分别为1:8和1:5。我国的这种投入结构远不能满足企业对所引进技术的吸收和创新的要求。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技术引进、购买国外技术等研发活动没有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消化吸收能力较强的行业,技术引进的负效应明显得到改善。这正说明了消化吸收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将所引进的技术彻底吸收,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果技术引进方对引进的技术不能够很好地改造和更新,就意味着必须不断地购买国外更新过的技术,在科技方面只能永远落后于他人。造成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被动局面,无法通过技术的引进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2 自主技术创新中的缺陷分析。相对于引进型创新,自主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能力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快速使之商品化、市场化的创新活动。从技术创新过程来看,完整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思想的产生及新技术应用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将新技术应用的市场化阶段。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技术创新的发展。
  
  (1)我国用于R&D的经费总体较少。200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为3000亿元,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与世界上一般国家2%~3%的R&D的经费占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研究表明,企业研发支出至少应占营业额的2%~4%才能生存下去。2005年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仅为0.76%,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大多数企业还是依靠激烈的价格竞争,而不是通过技术工艺产品的创新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2)技术成果市场化水平较低。新技术应用的市场化阶段是技术创新实现经济效益十分重要的一步,也是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然而,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非常低。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接受申请专利近3万项,但转化为商品并形成规模效益的仅占10%~15%。据2007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06年除北京、上海两地的技术市场化率超过90%外,其余的地区只有天津、海南、广东、辽宁四个省(市)超过50%,技术成果市场化率大多数地区在10%左右,有接近1/3的地区达不到10%,与发达国家每年60%~80%左右的成果转化率相差甚远。
  
  三、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分析
  
  1 创新意识和文化的缺失。企业研发投入资金较少以及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投入也较少的事实,均表明了我国创新文化和企业创新意识的缺失。企业创新意识的缺失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技术引进、模仿创新需要的资金成本和承担的风险较小,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只需要付出较小的成本就可以较容易地获得他人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企业自己研发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并且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一旦研发失败则损失惨重。成功的创新成果容易进行外溢,使创新主体不能完全享受创新获得的收益。研发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抑制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使得企业不愿意将资金用于研发新的技术和工艺,只要努力提高降低成本的能力和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久而久之,追求规模效益和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经营的主导思想,创新的文化和意识便游离于企业经营的主流思想之外。
  2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相对落后,在制度和管理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只重视有形财产的积累与保护,忽视了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承担了很高的研发成本和风险,理应享有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完全占有。然而,由于人们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观念淡薄,使得侵权现象非常严重,“搭便车”的动机使一些企业随意模仿和取得他人的技术成果,损害了研发主体的利益,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增加了科研风险。阻碍了技术的升级和创新,使得企业技术创新陷入缓慢发展的境地。
  3 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成熟。区域经济中的创新主体除了企业中的科研机构外,还有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大学等科研机构拥有很强的创新潜力,长时间知识的积累,使他们在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方面远远强于企业。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直接受益者更倾向于能带来直接收益的投资。由于两个创新主体的科技进步是在各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部完成,研发人员分属各自的团体,科研成果很难顺利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很多企业创新能力薄弱,有创新的欲望但缺乏创新实力,迫切需要其他创新力量的支持。另一方面,很多高等学校科研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了解和把握,研究活动的目标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先进的学术价值,注重理论上的突破。大学机构的

基础研究并没有同企业的技术创新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没能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造成了大量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使得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处于较低水平。
  
  四、企业技术创新外部支持体系的构建
  
  1 企业技术创新外部支持体系的要素构成
  (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国外的学者研究表明,接近于需求市场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产满足当地顾客需要的产品和劳务,是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出发点。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更侧重的是一个经济概念,其关键是由技术到新产品的商业化,即创新的产品是否被市场和消费者所接受。追求利润是企业进行生产的根本目标,能否得到市场认可、获得经济效益是衡量技术创新是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准。
  (2)创新文化和意识。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斯将文化和意识归为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对经济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文化和意识指导着企业经营的方向,是注重生产规模的扩大,还是精于产品的多样化,是一味地进行低成本的模仿,还是自主研发创新,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行为意识和企业所处的区域文化。企业所在区域创新文化的缺失,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活动。企业创新意识和所在区域浓厚的创新文化,则会推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3)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已成为市场经济中至关重要的制度之一,是保障市场经济顺利运转、激励经济活动主体勇于创新的主要工具。知识产权赋予权利人一定期限内的垄断权,使得创新者在某段时期可以享受创新获得的成果,保障了创新者利益的回收,提高了侵权人的侵权成本。知识产权保护对促进、激励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就会失去创新的动力。
  (4)产学研合作机制。成功的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企业以外的其他科研机构的参与。美国硅谷和我国中关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就充分显示了产学研合作机制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斯坦福等大学的科研力量与硅谷企业创新力量的结合,造就了区域经济的一个奇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也在中关村经济的崛起中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学校R&D经费中用于科学研究的比例有较明显的提高,从1991年占68.8%提高到2005年占75.0%。产学研合作机制就是要把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研发力量同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很好地耦合起来,优化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成功。
  
  2 外部支持体系的构建
  构建企业技术创新外部支持体系的目的,是通过整合企业外部的创新资源,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因素很多,本文选取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较大的几个要素,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外部支持体系。外部支持体系主要由市场需求、创新文化和意识、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四部分组成。其中,市场需求、创新文化和意识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拉动力,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动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产学研合作机制,则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是技术创新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企业技术创新外部支持体系的框架基本建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完善。当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中的拉动力和推动力充分发挥作用时,就会迅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大大提升企业创新效率。
  
  五、企业技术创新外部支持体系的完善
  
  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企业创新意识。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处于一种被动的、低效的状态,加强我国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已迫在眉睫。首先,要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gf导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指导作用,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审定机制,坚持权威部门用科学的方法评估知识产权价值,增强相关法律条款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加大对侵害知识产权案件的打击力度,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企业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区域创新文化的形成需要企业和外界的共同努力。首先,国家要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激励。在引导企业提高技术创新主体意识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创新需求,在科研投入、资金配置上向企业倾斜,将企业的重大技术课题列入国家整体规划,对课题所需各项研究经费进行统筹安排,尽量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另外,企业本身要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大力培养员工自主创新意识,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依靠自身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使自己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通过不断的努力,逐步形成自己的创新文化,从而推动区域创新文化的形成。
  2 构建合作研究中心,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很多发达国家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计划完善了产学研机制,使得企业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耦合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他们促进产学研所采用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专项科技计划,如英国的联系合作计划、德国的创新网络计划以及瑞典的研究中心计划等。专项计划通过一些研究项目使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了企业和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科研优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国内高科技人才中90%分布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约7%分布于企业第一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要充分整合、利用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创新优势,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就有必要建立支持产学研合作的专项计划。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来选择科研项目,以政府出资资助为契机,专项研发为导向,成立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联合体或企业与大学合作的研发机构,完善产学研的合作机制,引导产学研合作向长期性、战略性发展。
  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率。市场需求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直接动力,有需求的技术意味着潜在的利润,企业就有动力进行各项投入。若无市场需求,企业就没有进行创新的必要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应以市场需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前提。我国虽然每年有很多的科研成果,但是由于不符合市场的需要而得不到实际的应用。因此。科研创新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于企业能准确了解市场需求的动向,而且是科研成果转化的直接需求者和受益者,所以,其他部门的科研创新一定要尽量满足企业的要求。否则,耗费大量资源所换来的科研成果,只能被束之高阁,不能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只有被企业需要的科研成果,才有可能被成功地应用到社会生产中,达到科研创新的最终目的,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6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