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艾 春 何 立
一、组织文化与企业文化、公司文化
组织文化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广义的类型,是一个更为实务的概念;而组织文化的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成分。组织文化强调组织创建和运作中的一种团队文化。组织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乃至行业文化的影响,并且受制于组织的体制、所有制特征和发展历史与条件。本文讲的主要是组织行为学范畴的文化,即组织文化。
企业组织是由许多人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为完成企业共同的目标而组合起来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企业组织的生存方法具有一定的方式,它的思考方法、感觉方法、行动方法也具有一定的样式。这些方式、样式或类型成为组织性格的核心,可总称为企业组织文化。
组织行为学一般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组管理理念假设、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的体系。组织文化表现了大多数企业成员共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共有程度越多,其组织文化就越发达。而且,企业组织文化应具有一贯性,以形成一套具有本企业风格的组织文化。美国学者希克曼和施乐在《创造卓越》一书中提出“战略――文化结合模式”。他们认为,卓越的基础在于战略与文化的配合,新时代企业领导人应凭借企业文化精心拟定战略,并使之付诸实施并取得成效。软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爱护人才,发现人才,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与硬性管理相结合,构建组织的文化,这是企业成功的法宝。
二、组织文化的特征
组织文化的模式有很多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组织文化的特征,但这些模式有许多共同的方面。目前有代表性的、与企业效能联系紧密的有以下几种:
奥瑞利(O'Reilly,1991)等人提出的组织文化轮廊确认了七个组织文化的维度:创新,结果导向,人的取向,团队导向,稳定性,进取心,以及关注细节。
丹尼森(Denison,1995)组织文化模式从以下四个方面刻画有效的组织文化的特征:
(1)工作参与。包括:授权、团队导向、能力发展。有效的组织积极授权员工,构建组织的团队,在各个水平上培养人们的能力。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承诺,意识到他们是组织的一部分。各层级上的员工认为他们能够对组织决策起作用,这将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而他们的工作是直接与组织的目标相关的。
(2)整体性。包括:核心价值、一致性、合作和整合。由于组织具有高度一致的、良好协调的、整体性高的这些强势文化,所以组织可能具有较高的效能。员工们的行为建立在核心价值的基础上,领导及其追随者甚至在他们存在意见分歧时也能巧妙地达成一致。这种组织的整体性是其稳定性和内部一致的重要来源,它来源于共同的理想和高度的一致。
(3)适应性。包括,创造性变革、以客户为中心、组织的学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整体性很好的组织通常是最难以改变的组织。内部的整体性和外部的适应性通常是一对矛盾。适应性强的组织是顾客导向的、愿意承受风险并从错误中学习,并且有能力和经验引起变革。他们不断地变革自身系统,以提高组织在各方面上的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4)使命。包括:战略性方向和意图、目的和目标、愿景。成功的组织对其目的和目标有一套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制定组织的短期目标、战略方向,以及组织未来的前景目标。如果组织的基本使命改变了,组织文化的其他方面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三、组织文化在组织中的功能和作用简述
组织文化在企业组织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组织文化有利于促进组织成员形成认同感。强有力的组织文化是一种黏合剂,可以显著聚合人心,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成为全体组织成员从情感上认同的价值目标。
(2)组织文化有利于增强组织成员对组织使命的承诺感。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使组织使命得到明确的表达,并融合到组织管理的各类制度、工作任务和环境中去,可以促使组织成员形成强烈的使命感与承诺感。
(3)组织文化有利于明确和强化工作目标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管理控制和影响力,可以指导和帮助界定符合公司组织期望的长期、中期和短期工作目标,明确和鼓励正面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具体而言,通过良好的组织文化的构建,可以起到类似激励的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的作用,从而改善员工的工作状态和作风,增加其工作的积极性、责任感和创造性,进而产生以下效果:增加员工的组织承诺,改善员工之间的沟通,提供组织内的非正式控制,提高决策效率,激发组织内的合作,促进共识的达成等等。
组织文化对企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企业效能的促进作用。效能主要是指组织本身应有的功效与能力,而绩效是企业效能的一个主要方面。多年以来,组织文化和效能的关系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主要研究结果有:(1)一些学者从战略的观点研究文化,提出文化是一种竞争优势资源;组织文化和公司文化是一个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比组织的领导更有效力,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一个组织的软环境(如组织文化)会比组织结构、系统和战略这些组织的硬件环境对公司的绩效和利润产生更大的影响;(2)组织文化的作用能够直接在个人水平上观察到,其结果诸如承诺,资源分配决策,留职意向,以及公司吸引力等。
四、组织文化理论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现在,由日美管理学家、企业家创立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潮、管理方式”正走向现代管理理念的前沿,国际企业管理正在实现由“科学管理时期”向“文化管理时期”的变革。为顺时而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应主动引入“文化管理”的方法,将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文化”理论导入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大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和质量。
(1)员工的选拔和招聘
这是组织文化建设的第一步。组织招聘的一个明确目标是识别并雇用那些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基本一致的人,以减少新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不适和摩擦,促进个体效益的尽快发挥,为组织创造价值。根据现代组织员工招聘的“个人/岗位匹配模型”,把个人特征同工作岗位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人力资源管理结果。在招聘员工时,必须考虑到应聘人的个体特点是否能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组织应该向求职者简要介绍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典型的习俗仪式、行为规范,使求职者能够基本了解企业的风格。求职者如果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冲突,就可以自动退出应聘。
(2)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这是组织文化建设的主要阶段。对员工实施有效的培训,是组织文化建设和渗透的主要途径。新员工进入组织和老员工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培训和发展。通过这一过程,组织将其角色期待传递给每一位成员,即组织资深成员把完成任务和角色所必需的基本及核心的价值观(包括绩效价值观、人员价值观、对人性的假设等)、企业的精神、仪式、语言、故事、行为规范、英雄人物以及知识技能以系统的连续的方式传递给新老员工,使其得到精神的鼓励和意识的升华,帮助其不断加深对组织文化的理解,发现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相一致的可贵之处,以适应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增加其留职意愿,这也就是组织社会化的过程。可见,通过培训可以将组织完整的价值体系输入到每一个员工头脑中,在思想上改变他们的理念,从观念上指导他们的工作行为,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和归属意识,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及组织对他们的重视,从而促进员工能力与潜能的稳定正常发挥,增加其对组织的承诺和奉献行为,提高团队的凝聚力,而这也最终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改善。
(3)员工的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关系管理,是指以促进组织的正常运转为前提,以缓和与调整组织中劳动关系的冲突为基础,以实现组织中劳动关系的合作为目的的一系列组织性和综合性的措施和手段。员工与组织的劳动关系的问题,表面上是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组织与个人之间的文化冲突。比如,一个员工要求离职,其原因可能在于组织的环境,即组织未能对个人进行有效授权,未能提供能力发展的机会,或对人缺乏足够的尊重或重视,也可能是组织的使命与个人的目标发生冲突,使个人认为组织缺乏吸引力,即使是薪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个人认为发生了组织内外的不公平的现象,组织文化未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及对人的价值的重视等。因而,组织与员工的关系管理就成为组织文化的价值在组织内的重要体现。
文化管理,根本上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方式,组织要体现“人本管理”的思想,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利用科学的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组织还应坚持团队导向,增强员工的整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员工的工作参与积极性,避免组织冲突的发生,善于用文化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去解决冲突。
(4)学习型组织
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将企业塑造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由学习型团队形成的社群,有着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和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企业内部对产品质量的改善,工艺流程的改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创新精神的培养,员工之间知识、经验、技能的共享和交流等,都只有在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形成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组织文化。
(5)目标管理
企业目标是多元目标的综合,它由组织的生产目标、管理目标,营销目标等细分目标组合而成。研究表明,组织中各个层级上的员工拥有一套清楚明确的目标,会影响除产品研发和创新之外的其它所有绩效指标。这是因为,目标管理体现着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制度化,通过目标管理能提高企业各项管理的综合效益,能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激励员工为实现共同的企业经营目标而奋斗,最终也必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组织的进步。因而,实行目标管理,建立清晰、具体、可行的组织目标,鼓励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结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要求与挑战。
(作者单位: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 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
(责任编辑喻 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0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