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字中国三十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建成

  摘要:用数字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
  关键词: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而立。
  
  三十年前,邓小平领导的中国人民选择了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持续三十年年均9.8%的经济增长古今中外从来不曾出现过;城乡居民收入均比三十年前增加6倍以上,反映老百姓财富水平的城乡居民储蓄从人均不到22元上升到1.3万元;反映国家财力的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千多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万多亿元;表征国际经济活动能力的外汇储备更是令人惊奇地从1.67亿美元上升到1.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没有什么比统计数字能更清晰地说明这一奇迹。
  数字同样说明了产生这样一个奇迹的动力所在。
  市场化改革是创造这一奇迹的根本。我们不会忘记30年前买米买面买布买煤都要凭票的日子,商品紧缺与当时实行的严格的计划体制是密不可分的。从农村到城市,从联产承包到产权制度变革,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之路越走越宽:比如,城镇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从几乎为零到目前超过3/4,非国有工业总产值从几乎为零上升到目前的近70%。市场化带来了神奇的效果: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片地,市场化之风吹过之后,商品魔幻般地丰富了。30年来,农业从业人员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978年的70.5%下降到2007年的40.8%,但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4倍,粮食产量增长了64.6%;上世纪80年代初,每百户城镇家庭的彩电拥有量仅0.6台,目前平均每户1.4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十年增长了56.2倍!用经济学解释,这就是制度创新对生产率提高的贡献。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翻开尘封的粮票,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改革开放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尤其是促进了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工业化使中国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出现在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1995至2007年的12年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从5.1%上升到11.4%,其中烟草、纺织服装、皮革、钢铁、水泥、化肥、电力装备等行业增加值的份额均居世界第一。在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中国工业结构也进一步完善,在保持做服装鞋帽优势的同时,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工业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产业集群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继涌现,反映工业综合能力的“神七”在太空邀游更是中国工业发展进入一个新起点的象征。
  改革开放打破了城乡分割的局面,城市化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也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三十年来,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全国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从29个增加到119个。作为全球比较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在造成城乡差距的同时,也凝聚成了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无数离开乡土进入城市的新移民,成为形成这股动力的核心。人口的流动与集聚是工业化的要求,也带来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三十年来,第三产业比重从1978年的23.9%上升到2007年的40.1%,提高了16.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化发展比较快的东部地区,这一比重更是上升了22.2个百分点。看着无数双农村孩子期盼的眼睛,看着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都市火车站汹涌的民工潮,我们知道,城市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中国经济也必将因此而长时间收获流动中增长的成果。
  三十年来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贡献与日俱增,同时中国也日益分享着全球化的成果。三十年来,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04.3倍,占全球国际贸易的份额从1978年的0.8%上升到2007年的7.7%;外商直接投资比1983年增长了81倍,目前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今天,当我们看到世界20个经济大国的领袖在峰会上专注聆听中国领导人讲话的时候,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已从举世瞩目走向举足轻重。
  回顾过去的三十年,我们欣喜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我们也正视成就背后的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比如目前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侵蚀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有所扩大等等。于是,科学的发展观深入人心,创新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行。一个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正在形成,一个告别粗放增长、聚焦生产率贡献、倡导社会和谐的发展模式正把中国引入下一个更加辉煌的三十年。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和期冀。
  改革开放,三十而立。我们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用数据。
  
  责任编辑 姚开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1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