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两岸水果的贸易特征及竞争力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段小梅 张宗益

  内容提要:本文在对两岸贸易总体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HS分类数据,对两岸水果贸易的竞争力进行测算和分析。本文认为,两岸水果贸易受政策影响较大,台湾当局对大陆水果的设限严重制约了两岸的水果贸易发展;两岸水果贸易严重不对等,大陆是台湾水果重要的出口市场,但在台湾的水果进口市场上,大陆市场的地位较低;未来大陆在台湾水果出口市场中的地位还将继续上升,但“马政府”为兑现选举承诺,坚持不谈有关农产品开放或关税降低的议题,大陆水果仍将难以进入台湾市场。
  关键词:两岸水果;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3-0059-05
  
  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其具有热带、温带两种气候特征,能适应热带水果和亚热带水果及温带水果的栽培和生长,加上台湾注重品种改良。因此,生产的水果不仅品种多,而且品质好。随着两岸贸易不断扩大,台湾热带水果大量涌入内地市场。特别是2005年初中央政府提出切实帮助台湾果农解决丰收滞销问题以来,台湾水果拓展大陆市场的声势日渐增长。尤其是在福州、厦门、上海等地陆续举办的台湾水果展销会,以及2005年8月1日起大陆对台湾15种水果实施零关税措施的宣传和带动下,大陆消费者对台湾水果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一度形成热销局面。两岸在地理、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联系,为彼此开展互利互惠的水果贸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两岸水果贸易的现状究竟如何,台湾水果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力如何,两岸水果产业应如何发挥在品种结构上具有的互补性,达到互惠双赢,这是本文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采用一系列的相关计量方法对两岸水果贸易的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测量和评估。
  
  一、两岸水果贸易的特点
  
  (一)两岸的水果贸易总额逐步增长,但增速不快
  两岸的水果贸易总值从1990年的1079万美元增长至2008年的2342万美元,增长仅1.17倍,但出口金额反而从811万美元降至2008年的743万美元。不过2009年的情势有所扭转,对大陆的出口贸易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10月份就达952万美元。进口金额从1990年的267万美元增至2008年的1598万美元,增长4.98倍(见表1)
  台湾水果对大陆贸易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因受台湾地区经济增长情况及两岸政治关系变化的影响,两岸水果贸易在1995年后至2001年处于低潮,其贸易额从1991年的1547万美元跌至1996年的977万美元,此后一路回升,但起伏波动较大,2001年两岸水果贸易金额仅为1101万美元。两岸先后加入WTO之后,随着台湾地区贸易政策的调整,两岸水果贸易开始有了快速增长,台湾地区自祖国大陆农产品的进口从2002年的1469万美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2342万美元(见表1)。
  
  
  (二)与两岸整体贸易的巨额顺差不同,两岸水果贸易总体是逆差,但不同时期的情况又不同
  以1997年为分水岭,先是顺差,后是逆差,且逆差趋势扩张很快。1997年以前台湾对大陆处于出超的地位,1998开始,则处于入超地位,且入超的规模扩张很快。从1990年至1997年,台湾水果贸易对大陆的顺差总额达41.46万美元,1998年至2009年10月,台湾水果对大陆水果贸易的逆差总额就达74.01万美元(见表1)。
  
  (三)进出贸易的相对比重发生了重要变化
  出口比重从1990年的75.24%降至2008年的31.75%,但2009年又上升至47.33%。从大陆进口的比重1989年仅19.27%,2008年达68.25%。因而从总体上看,台湾水果向大陆出口的比重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而从大陆进口水果的比重从1998年后就一直超过其出口比重,个别年份甚至超过70%以上(见图1)。
  
  (四)大陆已成为台湾重要的出口市场
  台湾对大陆的贸易总额比重1989年为5.04%,2009年为5.13%,变化不明显。但对大陆出口的相对比重上升很快,1989年台湾水果对大陆贸易占到对世界贸易的8.95%,2009年上升至24.16%。而且2009年的上升比重比2008年增加了近8个百分点。在台湾的出口市场中,大陆的地位一路上升。1995年大陆在台湾的出口市场中排名第33位,2002年升至第9位。2004-2004年徘徊在第4至第7位,2009年跃升至第3位(见表2、表3)。
  
  
  
  但台湾从大陆的进口占台湾水果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一直不高,1990年为1.32%,2007年创历史新高达4.58%,2009年又降到3.00%。这主要是台湾当局对大陆包括水果在内的农产品处处设限所致。
  (五)两岸水果贸易的品种比较集中
  台湾从大陆水果的进口早年以枣占绝对优势,1989年占比高达64.90%,其次是坚果占比达30.40%,两者之和占比高达95.3%。随后,这两者的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一直占据着台湾进口大陆水果的80%以上的份额。另外,其他的水果主要有冷冻果(HSO811)、干葡萄(HSO80620)、奇异果(HSO81050)。从总体来看,台湾从大陆进口的水果主要集中在不适于在台湾生产的水果譬如枣,以及易于保存的水果,如坚果、干葡萄、冷冻果、奇异果。
  
  
  从台湾出口至大陆的水果来看,早期主要有柑橘类(HSO805)、鲜瓜(HSO807),1989年两者占比达8l.44%。不过在2000年前后,台湾出口水果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2009年的水果出口至大陆的主要水果有柑橘、芒果、坚果、番石榴、凤梨等,这五类水果的比重达55.96%。
  
  
  二、产业内贸易和竞争力分析
  从产业内贸易指数来看,按ⅡT指数的一般定义,ⅡT≥75为高度水平分工,75≥ⅡT≥50,为水平分工;50≥ⅡT≥25为垂直分工,ⅡT≥25为高度垂直分工。从台湾与大陆水果贸易的ⅡT指数来看,已经由垂直分工演变成高度水平分工。1990年为ⅡT指数为49.523,为高度垂直分32;从1992-2008年绝大多数年份为水平分工,但在1996、1997、1998以及2009年表现为高度水平分工的特征(见表6)。
  再从RCA指数来看,总体上不是很明显,而且呈下降趋势,1990年位O.617,2009年为0.591,其竞争力指数TSC在1990年为0.505,而在2009年已下降为-0.053。表明台湾水果与大陆水果相比从具有较高比较优势降为处于低比较劣势(见表6)。
  
  
  三、主要研究结论
  
  (一)两岸水果贸易受政策影响较大
  两岸分别成为WTO正式成员后,台湾逐步放开对祖国大陆进口产品的限制。2002年年初大幅放宽祖国大陆2000多项产品入岛,此后又陆续增加开放项目。2002年11月,台湾地区当局对祖国大陆产品开放项目增加到8044项,占祖国大陆产品项

目数的75.7%,其中农产品项目1348项,占总项目数的59.9%。两岸水果贸易在次年增长迅速,2003年两岸水果贸易达2122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44.4%,比2001年增长92.8%。在2005年7月,大陆宣布从2005年8月1日起,将正式对原产台湾地区的菠萝、番荔枝、木瓜、杨桃、芒果、番石榴、莲雾、槟榔、柚、枣、椰子、枇杷、梅、桃、柿子等15种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措施,两岸的水果贸易亦有了明显的增加。2008年底两岸三通全面实现。台湾水果的出口在2009年有了明显起色2009年前10个月的出口金额达953万美元,比2008年全年的出口金额744万美元,还要多209万美元。而且台湾对大陆出口占世界市场的比重也明显增加,从2008年的16.65%,上升至2009年的24.16%,增加了近8个百分点,大陆的排名也从台湾的第七大出口市场跃升至第三。但台湾对大陆水果的设限还颇多,严重制约了两岸的水果贸易发展。
  
  (二)两岸水果贸易严重不对等
  大陆是台湾水果重要的出口市场,但在台湾的水果进口市场上,大陆市场的地位较低。台湾对大陆农产品的进口限制,致使大陆许多质优价廉的水果不能输往台湾。在2000年以前,台湾当局开放大陆农产品进口只有479项,2001年12月11日和2002年1月1日,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分别成为WTO正式成员后,台湾地区逐步放开对大陆进口产品的限制。2000-2008年共增加开放936项。但马英九为赢得选民,在竞选中承诺当选后绝对不会开放830项管制中的大陆农产品进口,如今“马政府”已经就任近2年,的确不曾增加开放任何一项大陆农产品输台。
  由于台湾当局对农产品的开放非常有限,因此大陆水果向台湾的出口也非常有限,致使大陆在台湾水果的进口市场上并未占主体。以2008年为例,水果类及其制品2008年共进口58736万美元,较上年增加19.6%,主要系葡萄及苹果进口增加。主要进口国为美国、智利、新西兰及日本(分占40.4%、10.8%、8.0%及7.9%)。在从进口的品种来看,苹果:2008生鲜苹果进口值14210万美元,较上年增加32.9%。主要进口国为美国、日本及智利(分占37.8%、26.3%及19.4%)。葡萄:2008年生鲜葡萄进口值3607万美元,较上年增加16.0%。主要进口国为美国及智利(分占60.O%及22.9%)。梨:2008年生鲜梨进口值1542万美元,较上年增加3.9%。主要进口国为韩国及日本(分占83.3%及8.2%)。由此可以看到,虽然大陆的苹果、葡萄、梨不仅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而且出口量极大,享誉世界。但由于台湾市场均未对大陆开放,致使大陆在台湾的水果进口市场上无足轻重,两岸水果贸易严重不对等。
  
  (三)未来大陆在台湾水果出口市场中的地位将继续上升,但大陆水果仍将难以进入台湾市场
  目前,台湾水果销往大陆的制约因素正在逐渐消除,以前,由于水果运输不能直航,是最大的障碍。台湾水果总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是运输成本,直航后,台湾水果最长一天多的时间就能到达大陆,比以前节约三至五成的运费。直航不仅能保证水果的新鲜,还直接提升其竞争力。因此,台湾水果在大陆市场的地位将呈上升趋势。
  由于台湾是一个标准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对外贸易是经济成长的引擎,追求更大的经贸空间是台湾努力的目标。2010年1月1日,大陆东协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台湾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目前台湾与大陆之间正在谈判ECFA,以促使两岸问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ECFA签署后,两岸间的关税将大幅降低甚至免除,这无疑对两岸的水果贸易也是有益的。但台湾当局仍然坚持不谈有关农产品开放或关税降低的议题,在农业方面只谈有关智慧财产权及商标权等议题。并力图争取大陆在农业智慧财产权、动植物检疫检验等方面对台湾有利的安排,进而确保台湾研发成果、便利台湾农产品输销大陆市场。这对台湾包括果业在内的农业发展是有利的,但大陆水果仍将难以进入台湾市场。
  
  (四)两岸水果产业未来合作空间较大
  台湾水果虽然优质、高档、产量大,但长期受限于市场狭小。在台湾特别是中南部的果农投入大量精力与资金、技术生产出的高品质热带水果,因台湾水果市场近年趋于饱和而卖不出去。如果台湾的水果能便利地进入大陆市场,就能有效解决岛内市场狭小的问题,这也是台湾果品发展的唯一出路。
  同时,由于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两岸的水果产业在土地、人力、资金、市场及技术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台湾具有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与资金之优势;大陆则在土地、人力及市场方面具有优势。结合双方有利条件,推动互补、互利、互惠的农业合作,有助于两岸农业的发展与农民福利的增进。在两岸贸易障碍短期无法完全消除的背景下,有相当多的台商到福建、海南、广东等地投资,加强了两岸农业的交流和合作。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08JAGAT002)“台湾政党轮替后的两岸经贸合作”部分研究成果;重庆市社科联重点研究项目(2009JJ20)“新形势下渝台经济合作研究”及重庆市科委软科学项目[CSTC,2010CEO122]阶段性研究成果;重庆工商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wskl84]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Bruelhart M.Marginal ln-tra-Industry Trade:Measurement and Relevance for Pattern of Industrial Adjustment[M],Weltwirschaftliches Archiv,1994
  [2]Grubel H G.Lloyd P J.Intra Industry Trade[M],London Macmillan,1975
  [3]张复宏,张吉国,中国一东盟水果贸易之特征及互补性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05)
  [4]张如庆,国内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5]申朴,服务贸易的动态比较优势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任爱荣,赵一夫,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市场效果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12)
  [7]张放,董朝菊,台湾地区水果贸易现状与出口祖国大陆前景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09,(09)
  
  [作者简介]段小梅(1972-)女,四川渠县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重庆大学管理学博士后;张宗益(1964-)男,汉族。贵州松桃人。重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1-02-18
  责编:翟超;校对:一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2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