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是又好又快发展必由之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平东声
11月20日,在2007中国(广州)汽车发展论坛上,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张骥作了题为《国际化:中国汽车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必由之路》的演讲。他说,本次论坛以“科学发展,融入世界”为主题,对我国汽车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充分了体现组委会的创意和远见。汽车工业是当今产业化关联度最高的产业,汽车工业链的培育与发展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未来汽车产品的竞争,更多的将体现在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而不是单个汽车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在新的全球生产体系中汽车产业国际分工还在进一步地深化和细化,正在由产业内分工发展到产品内分工,全球汽车产业链不断在延长,企业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研发正在加速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最大限度配置全球化,降低生产成本,贴近市场将是汽车企业保持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观念。事实上,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开始融入世界,现在不是要不要融入的问题,而是今后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的问题,当今的“中国制造”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世界制造”,走互利共赢国际化发展的和谐道路,是我国汽车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张骥副司长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由封闭、半封闭走向全面开放,为我国汽车工业参与全球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全球化的进程实质上是逐步消除壁垒,开放市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过程,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过程,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国际化需要稳定的、透明的、规范的、可见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认真履行各项承诺,不断开放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人才、技术、货物、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不仅自身从中获益,也对世界汽车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张骥认为,中国汽车业虽然获得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又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汽车工业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互补性,同我们之间经济间的互补性一样,是稳定、长期的。在积极参与全球竞争逐步实现市场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汽车工业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汽车产品贸易的全球化,是汽车产业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汽车产品的出口虽然只是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初级阶段,是一种表现形式,但出口的能力和水平也确是实现汽车产业全球化的重要标准之一。从今后的一段时期看,中国汽车产业要想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需要在不断地扩大出口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多种方式的国际化经营,才能在较高层次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第三大生产国,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和第一大潜在市场。近年来,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在直接出口产品的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经营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奇瑞、长城、江淮等一些企业在扩大出口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外汽车企业的合资合作,在海外开始建立一批生产企业,还有一些企业在国家“走出去”的战略之下,开始对外实现投资。张骥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程度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日趋多元化,这些都将为国际化奠定宝贵的基础,积累宝贵的经验。
张骥表示,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双边合作机制和我国驻外机构的作用,推动我国汽车产品的认证合作与互认,积极应对出现的国际纠纷,努力改造汽车出口外部环境。商务部正继续抓紧协调有关方面,推动滚装船队建设,尽快缓解汽车整车出口当中的瓶颈问题。滚装船队将为整车出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整车的出口必然带动产业的大幅度提升。他还表示,商务部将积极探索与有关部门共建的方式,支持建设科技研发、信息认证、人员培训等五大服务平台。
张骥最后强调,总之,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工业走国际化的道路,实际上是很艰难的,而且中间会出现很多曲折和困难,但是我们相信经过企业的艰苦努力,经过有关方面的支持,前景还是比较光明的。
编辑:卢小平
相关链接
日资汽车零部件采购展览会在穗举行
11月14至16日,由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联合支持和培育的“2007日资汽车相关零部件(广州)采购展览会”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举行。广州市副市长陈明德在开幕式上指出,日本是汽车产业发展水平领先全球的国家之一,以广州为龙头的华南地区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展会将促进中日汽车产业合作交流,“汽车产业在广州的发展前景远大”。
本次展会总体规模大,参展企业和机构共有229家,设展位392个,展览面积8586平方米,分别比上一届增加1.63倍、2.02倍、1.83倍。参展企业全部是外资企业,有18家世界500强企业参展,其中87%是日资企业,并吸引了与三大日资整车企业合作配套的欧洲、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业零部件企业和机构参展,进一步提高了展会的国际性和专业性。同时,本次展会“逆向展贸”特色凸显。展览会由汽配产业链上游企业展出所要采购的汽车零部件样品,与参会的国内外特别是广州的汽车零部件和原材料制造企业现场洽谈合作,采购“生产能力”,为广州乃至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丰富的采购商资源。据有关人士介绍,本届展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专业性最强的日资汽车零部件展会,旨在支援日资汽车企业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在华采购,并向中日汽车企业提供商贸对接平台。
随着日资三大汽车制造商本田、丰田、日产相继进驻广州,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2006年广州汽车产量达到55.52万辆,其中轿车产量54.91万车辆,汽车制造产业产值1162.23亿元,汽车和轿车产量分别占全国产量约为7.6%、14.2%,在全国轿车产区中继续保持第二位。“广州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广州市经贸委副主任叶佑新介绍说,“2006年,广州汽车零部件产值为173.30亿元(不含发动机),已投产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企业约350家。预计到2010年,广州市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30万辆,产值近2000亿元,零部件产值达1000亿元,广州正在向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设计研发中心、制造中心、销售流通中心迈进。”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广州代表处横田光弘所长介绍说,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是日本经济产业省管辖的机构。为了支援日资企业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采购活动,向中国企业提供高效的商贸对接平台,相继于2005年3月、2006年5月在广州,2007年3月在上海举办了三届展会,广大参展商对展会的效果满意,此次由于展位有限,还有很多想要参展的企业未能如愿。
据日方有关人士介绍,日资三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日产、本田相继落户广州:自1999年广州本田投产以来,广州五十铃客车(2001年)、东风日产(2004年)、广州丰田(2006年)陆续投产。日资三大汽车制造商在广州已经稳步走上轨道,且各公司均在持续调整增产体制,预计2007年此三大巨头的生产量将达到75万辆。随着上述整车工厂的落户,为了进一步满足整车工厂的增产体制,以日资的二级和三级供应商为主的相关制造商日益加快了进驻广州的进程。有的日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也相继进驻广州邻近的佛山、中山、东莞等地。虽说日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已达200家,但要满足整车工厂的增产体制及环境需求,还需要有更多的零部件、原材料厂商进一步聚集。广州作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的乘用车生产基地,在海内外引起广泛注目。随着汽车产业的繁荣发展,一直以华南地区的代表产业而著称的电气电子产业,也逐渐将其销路转向广州这个巨大的汽车市场。对于落户广州的日资汽车制造商来说,如何从优秀的中国企业采购零部件,以及如何突破以往的供应链,与其他日资及外资企业建立供求关系,提高本土采购率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据了解,11月16日和17日,广东省的东莞、佛山、中山、珠海等市的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邀请了部分与会代表到当地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参观考察,向前往当地参观考察的与会代表介绍了投资环境,珠海市还举办了(海关、税务)政策宣讲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6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