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化泛珠与东盟的合作 打造更为紧密的经济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广东省社会科学课题组
  
  泛珠-东盟经济的互补性与合作前景
  
  泛珠三角-东盟虽然在产业发展、外贸发展、吸引外资上存在竞争,但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的多层次阶梯状态,又使双方在比较优势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双方产业关系的互补性和广泛的合作前景。
  
  经济资源结构的互补性
  一是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互补。泛珠三角和东盟都是拥有丰富的资源,但都互有需求。特别是随着经济规模的增长,泛珠三角和东盟四个新成员国将成为自然资源的一个巨大消费者,泛珠三角和东盟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上的合作将不止局限于进口,还可能通过投资联合加工和联合开发来进行。因此可以说,泛珠三角和东盟的资源互补将是长期的、可持续的,资源贸易以及在林业、渔业、矿业等方面的共同开发成为双方合作颇具潜力的重要领域。
  二是人力资源的互补性。中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而泛珠三角占我国人口的34.8%,而且与东盟相比,中国的熟练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较高,价格也比较便宜,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相比,大约是1:1.07、1:1.58、1:1.94和1:2.6,而东盟国家中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均已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熟练劳动力和高级技术人员短缺问题。老东盟四国在管理技能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这一优势又是泛珠三角所需的。
  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市场开放加快,产业结构加速调整,贸易投资障碍逐渐消除,中国服务业逐步开放,它将为泛珠三角-东盟在承包工程、劳务合作、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
  
  经济发展阶段的互补性
  泛珠三角-东盟的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新加坡、文莱和泛珠三角的大珠江三角洲(包括香港、澳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属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具有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优势;第二层次是马来西亚,属于上中等收入水平,具有中等技术及资金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第三层次为泛珠三角的广东欠发达地区、福建、海南、四川、湖南、江西、广西、云南和东盟的泰国、菲律宾、印尼,属于下中等收入层次,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第四层次是泛珠三角中的贵州和东盟北部的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属于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具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
  经济发展水平的层次性决定了泛珠三角-东盟产业结构分布也呈现阶梯型。新加坡、香港、澳门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特征明显,第三产业已居主导地位,并开始出现从传统制造业中撤出的迹象;大珠三角有较现代的工业,已经形成竞争能力较强的制造业和初步发达的第三产业;泛珠九省区中的大部分地区和东盟四个老成员国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当,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泛珠内陆省区如四川、湖南、广西的工业化水平虽比较低,但高于东盟四个新成员。而东盟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优于泛珠三角。多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产业结构上所体现出来的多面性,无疑会加强泛珠与东盟产业之间的互补性。
  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为处在工业化发展关键阶段的泛珠三角-东盟进行梯级穿插合作提供了可能性,有利于形成梯度和点轴交叉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模式,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在泛珠三角-东盟区域中,大珠三角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而中部的滇、黔、桂,以及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低。因此,泛珠三角-东盟可以形成两头高、中间低的梯度发展模式。两头的较发达区域可以拓展发展空间,转移夕阳产业、加速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间的较落后地区则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
  
  产品结构的互补性
  从泛珠与东盟贸易结构分析,两个经济区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泛珠地区作为制造业基地,需要从东盟地区进口大量资源性产品和制造业原材料,而东盟地区又是泛珠地区出口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近几年,东盟向泛珠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矿物燃料和以木材、纸浆为主的资源性产品,以及植物油等农产品;泛珠向东盟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交通工具、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农产品等。
  
  产业内贸易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随着泛珠三角和东盟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产业结构逐步升级,逐步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互补性分工形式,产业内分工日益细化,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泛珠-东盟的投资发展迅猛,并且根据各自的投资战略展开产业内分工,将零部件生产分布到区域内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专业化生产,以发挥其规模效应。这又对泛珠-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未来一段时期内,泛珠三角-东盟产业内贸易将主要在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等产业内展开。
  
  深化泛珠与东盟经济关系的相关建议
  
  泛珠三角与东盟地区关系特殊,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相互之间完全可以搭建更为通畅的经贸桥梁,搭建更为广阔和坚实的合作平台,把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充分发挥出来,转化为双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政府层面的沟通与合作,减少交易成本
  首先,在泛珠政府各种有关合作会议或重要活动中,尽可能吸收东盟国家有关机构参加。东盟国家在召开各种有关合作会议或重要活动时,也可以吸收泛珠区域的有关省区参加。其次,要加强合作力度,提高各种合作协议的法律效力。以东盟的“AIA协议”为例,泛珠区域可以整体加入。
  今后,泛珠区域可以和东盟一起制订有关的投资促进计划,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向外界介绍和推广。在体制创新方面,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泛珠可以和东盟一起建立合作、协调机构。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名为“特别经济委员会”的机构,但该委员会不具有行政职能,它只是在调整各个地区产业结构或进行经济整合时发生作用。对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城市实行经济补偿,而对一些城市不按规划乱上项目则通过经济手段进行约束惩罚。最后,泛珠和东盟,都要抓好软环境的建设,以促进相互间的投资。
  
  重视基础设施的衔接和整合,加快货物和信息的流通
  首先要抓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中下游交通不畅的现象。重点是加快西南地区的东向交通通道建设,缩短与粤港澳的时空距离。其次,要抓好水电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没。再者,要抓好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泛珠区域应和东盟同家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一个信息互动平台。
  根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泛珠区域内将形成九大协作网络。这九大网络建成后,也应当设法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有效对接和交流合作。
  
  鼓励相互间的直接投资,提升产业合力
  要充分利用东盟各国的原料市场,建设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泛珠区域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东盟国家联起手来,互相推动资源开发,实现资源共享。互相盘活存量资产,鼓励资产重组,提升产业结构。联手推进产业对接,实现产业互补互利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泛珠区域要积极主动地与东盟国家联起手来,共同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双向畅通。要让粤港澳的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快速向周边延伸,争取建成泛珠三角和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大的货物中转站或贸易港,建成东盟与泛珠三角乃至整个中国广泛联系的货物中转站或贸易港。使东盟的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泛珠三角以至整个中国内地,也使泛珠三角以至整个中国的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东盟。同时,又能够促进各方的资金流转和投资,从而在东盟与泛珠三角乃至长三角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辐射中逐渐崛起,取得本区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立地区贸易结算体系
  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区域内贸易的逐年增加,必然要求双方加强金融业方面的合作。在这方面,泛珠区域也有必要克服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宗教意识等方面的障碍,争取获得合作与发展的先机。为此,要尝试建立地区贸易结算体系。由于东亚地区的内部贸易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减轻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汇率波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有必要加强本地区各国之间货币的直接结算。为此,泛珠区域可以率先和东盟国家建立地区贸易结算体系,将来逐渐发展成为东盟10+3的地区清算同盟。
  另外,还要加强类似“两廊一圈”等局部区域性和项目合作。“两廊一圈”覆盖了环北部湾地区的中国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北方沿海地区,以及众多良港。它处于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以粤港澳为龙头,包括广西、湖南、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海南等中南、华南、西南省市在内的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叠加部分。将东盟10国与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珠三角对接,必将加速中国与东盟产业梯次转移体系的形成。
  
  课题组成员:梁育民、郭楚、游霭琼、丘杉等
  责任编辑:吕 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7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