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务风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这是一个任何企业都会遭遇的敏感话题。各个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因而在风险监控方法的选择上也会不同,企业应根据自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风险监控方法,并制订严格的风险控制计划,以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使企业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及蒙受损失的可能。狭义的财务风险有时也称之为筹资风险或破产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与筹资有关的风险,尤其是在筹资活动过程中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股权资本所有者权益下降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可理解为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对企业的存在、盈利及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这种观点立足于企业全局,是全方位的,从而避免了只重视企业筹资过程的风险而忽视其他方面,更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由于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外部的也有企业自身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未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导致重大财务决策失误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未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重大的财务决策不遵循决策规律和决策制度,仍然由某些权力主体及个人滥用决策权力,尤其是在重大的投资、筹资、资金的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无法进行民主、客观、科学的决策,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甚至是关乎企业成败的风险。
2.未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其目标为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避免和降低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如果企业能够建立健全并严格地执行内控制度,则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但目前很多企业尚未认识到此点,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未严格执行,导致内部管理混乱,从而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3.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能及时识别和控制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及各级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未认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与企业的成败密切相关,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企业内外部财务管理环境。尤其是企业的外部财务管理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重要的如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其中的很多因素如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状况、通货膨胀、利息率波动、竞争等各种因素,是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约束条件,其复杂性和多变性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同时,由于企业内部未实行风险管理,不能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早期风险信号,延误了时机,最终产生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管理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如何防范风险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仅就防范及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防止重大财务风险的产生
企业任何的财务决策,尤其是涉及到投资、筹资等重大的财务决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甚至生存,因此必须要规范企业的财务决策机制,保证决策阶段遵循法定的程序,体现民主、科学的原则,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保障。而要想规范企业的决策机制,我认为首先要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要规范企业的决策程序,因为程序化的决策制度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的条件,是保证决策质量的关键。最后要建立决策的责任追究制度。这样就能够促使决策者在做决策时更加谨慎,尽量减少人为的主观判断,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加强内部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是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包括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涉及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成本费用、担保、预算控制等,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内控制度的健全与严格执行,可以极大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要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环节来减弱企业面临的风险。首先,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密切关注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这些风险有针对性地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并采用一定的技术分析方法来分析风险发生后的实际情况和目标的差异,进而提出改进风险管理的措施,使风险的控制更完善。另外,内部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及企业业务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地修订和完善。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乱则险生。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以上两方面的措施通过决策的源头及严格的内部控制管理来防止或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但企业还需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管理机制。所谓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一项理财活动。财务风险管理是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新型管理领域。而要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企业应设立专人负责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如果企业规模较小,可考虑由财务人员兼任,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尤其是高风险区域进行监控,一旦发现风险信息就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企业的决策层,以便决策层进行风险决策,并协助处理各种财务风险。
其次,企业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的监控系统,运用各种信息其中主要以财务、会计、统计信息为主,以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方法为手段设置监管指标并进行实时监控,判断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大小及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主要的监控方法如下:(1)异常信息分析法。企业风险管理人员应以信息管理为中心,及时获得与企业息息相关的有关国内外政策、经济发展状况、通货膨胀、利息率波动、同行业竞争对手等外部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分析识别其中可能对企业造成财务风险的信息。同时,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注意捕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早期信号,如销售额的非正常下降、成本上升、管理及销售费用异常变动、产品积压、合格品率下降、货款回收缓慢、延期支付货款、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盲目进行投资、经营管理混乱、企业信誉下降、过度依赖关联方等,分析其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的早期信号及其产生原因,及早解决那些可能会危及企业生存发展的风险问题。
(2)现金流量分析法。现金的流转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现金对于企业犹如血液对于人体,现金及其流转出现问题就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要经常对其状况进行分析、判断,这样就可及早发现存在的风险,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常见的预警信号如经营资金不能得到满足、流动资金周转困难、拖延支付货款、工程后续资金不足、过分依赖银行借款等,归结起来就是不能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而这正是影响企业生存的最直接风险。另外,通过现金流量表也可以随时揭示出企业现金运转的状况以及可能的危机,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反映现金的流动性及获取现金的能力的比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销售现金比率等都可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因此,企业要充分运用各种现金流量信息来跟踪监控现金及其流转,同时做好现金流量预测,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减少企业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发展下去。
(3)财务报表及指标分析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最终会以财务数据的方式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的各个项目中,因此财务风险分析的起点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是正确地理解财务报表并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企业风险决策有用的信息,即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的主要项目如应收账款、存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及成本、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或亏损等,及利用会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对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资产管理效率、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比率如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进行经常性的对比分析,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等进行判断并做出评价,就可以发现企业是否存在风险及风险的大小,使企业及时进行财务风险决策。
总之,财务风险管理因各个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而在风险监控方法的选择上也会不同,企业应根据自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风险监控方法,并制订严格的风险控制计划,以降低财务风险。
最后,在建立了风险的识别与监控系统后,企业应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就要根据其形成的原因及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及措施以回避、控制或分散风险,降低财务风险的危害程度,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8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