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境,开拓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为充分了解沈阳市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现状,总结其发展经验和目前面临的困难,增进政府和社会对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研究、制定为它们提供服务的措施办法,促进成长型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沈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组建了由省市相关政府部门(经委、中小企业局)、大学和大企业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专家、社会服务机构(银行、财税、专利、法律等)组成的调研小组,从2007年5月开始,组织开展了对沈阳市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工作。截至目前,已深入细致地调研走访了具有典型性的45户企业。我们采取与企业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座谈,深入车间、生产现场实地考察,调取企业的有关报表资料和数据等方式进行调研,边调研、边分析、边咨询诊断和边服务。调研中发现,在以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环境中,这些中小企业表现出令人振奋的优势和特点,如企业创业者思维敏捷、有胆识,善于发现专、精、特的利基市场;有招徕和留住关键技术人才的谋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适时提高技术装备的水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合作交流和战略协同,提升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的速度;强化管理、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的意识强烈;重视树立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文化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长效机制等。不容乐观的是,制约和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许多陈疾和顽症依然存在。根据调研中掌握的实际情况,本文认真分析总结出六个现实性和根源性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七项建议。
成长型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调研中发现,成长型中小企业由于面对的市场和自身特点不同,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一定的特性,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共性的问题和困难。
融资难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
在我们考察过的企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资金的需求和解决贷款的困难是企业第一位的需求和困难。大约有80%的企业都反映资金紧张,融资渠道不畅,从银行贷款太难。一般中小企业靠自有资金滚动,稍有不慎,资金链就可能断裂,企业就会陷入困境。成长型中小企业因其发展迅速,产销量快速增长,对资金的占用需求也会相应快速增加。资金不足,一些企业损失了很多商业机会。尤其是我们访问的中小企业有一半左右或者要搬迁新址,或者要就地扩建,对资金的需求更大。
粗放管理方式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缓慢
目前一些成长型中小企业开始追求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但许多企业仍然没有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调查中发现,90%的企业还停留在以经验为主的传统管理的模式中,由于员工素质等诸多因素限制,缺乏推进5S管理、设备保全(TPM)、全面质量管理(TQM)、企业资源计划(ERP)、精益生产方式(TPS)等先进管理方式的能力和基础,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人力、材料和设备待机)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生产成本较高,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某企业的产品产出后一个月才能发货,车间堆积大量的铜带和硒钢片,企业资金的70%压在产成品和原材料上,资金周转速度缓慢。
没有合法的物权证书,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
有关部门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以事实上不可能的“很快解决土地使用证”为承诺,吸引企业落户。造成一些企业没有土地使用权证就非法经营的状态,随时面临处罚,也失去了向银行贷款的资格,使已投资的中小企业面临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
老产品多,新产品少,造成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们考察过的中小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较差,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科技人员数量少、水平低,没有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也从来没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的经历,不具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由于没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企业长期生产老产品,市场竞争力差,企业面临很大压力。
人才缺乏,造成企业发展动力减弱
从我们考察的企业中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因此总体上说,目前企业人才的数量和水平还非常不适应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中小企业中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量还不多,高级别、高层次的专家很少,高水平技术人才的缺乏仍是企业面临的一个大的问题。一些企业对现有技术队伍的培养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既没有内部开展技术培训的措施,也没有建立促进技术人才快速成长的机制,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方面缺乏具体的办法。
信息不灵,得不到政府的扶助和支持
调研中发现许多中小企业都存在信息不畅的问题。首先是对政府信息缺少了解,许多中小企业把精力集中在企业生产和市场营销工作上,对政府部门扶持企业发展的动态不研究、不掌握。如技术开发费按150%的比例抵扣企业年度所得税应税所得额优惠政策,一些企业不知道要享受该政策对企业财务账目方面有那些具体要求和向政府部门怎样申请。许多企业都不熟悉省、市科技厅、局,经济委员会和中小企业厅、局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专项资金和这些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办法,没有申报和得到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另外一些企业在社会合作和市场需求等信息方面也存在很多困难。
进一步加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组织工作的力度
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张旗鼓地推进“沈阳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各类服务机构要积极扶持和帮助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如协调各银行和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组织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开展产学研活动,引导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力量进入中小企业;搭建共用技术服务平台,推广先进技术和工艺;组织各类技术专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各种培训活动,提高中小企业各类人员的素质;组织向企业提供网络信息、产品检测、专家咨询、创业辅导、法律援助等诸多方面的服务等。
设立“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企业加速发展
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改进管理、对外合作及服务体系建设等进行资助。资金由市中小企业局安排使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公开、公正和公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规范企业行为,制定风险补偿办法,促进银企合作
目前银行系统正在调整服务方向和工作思路,推出新的融资服务产品,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贷款必备条件及简化贷款手续等措施,逐步强化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是由两个方面原因产生的:一是银行贷款条件高和服务产品少;二是企业行为不规范,不具备贷款的基本条件。因此出现了企业与银行不相适应的情况。建议借鉴香港和国外的做法,由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为银行承担部分风险项目贷款损失,鼓励和支持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建议以沈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组织和整合全市各种中介机构和服务组织,联合起来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建设一个以政府为指导,各方面专家为支撑,各种社会机构为依托,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采用综合性、一站式和便捷的服务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科技开发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服务平台应建立“政府支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运行机制。
推广先进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要积极组织在中小企业中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要针对不同类别企业的各自特点,引进不同的现代管理手段,包括精益生产管理技术、工业工程技术、5S管理办法、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信息化管理方法等,提高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取得的成效;要组织好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开展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基本的现代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自觉地参与改善企业管理的实践;在组织推广先进管理方法时,要慎重试点,取得经验,然后组织面上推广。政府对试点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和组织有经验、有水平的管理专家帮扶。
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要支持和鼓励成长型中小企业建设和完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一般的中小企业都应该设有开发小组或技术部,有条件的企业应该成立企业技术中心。达到一定水平的技术中心要积极申报认定为市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经设有技术中心的企业要优化开发机构的体制和机制,完善技术中心管理办法,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引导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所建立联系、开展合作。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积极招聘技术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人才、创造好的环境留住人才,建设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要通过建立、完善技术信息网络系统,集散各种国外最新的产品、技术、工艺和材料的信息;组织企业家到国外开展考察、访问、交流活动;协助解决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生产装备中遇到的困难;支持引进国外专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课题;组织国内专家帮助企业攻关等办法,支持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组织消化吸收,并开展再创新活动。
转变作风,深入企业,上门服务
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都要更新观念,改变作风,变管理为服务。要走出机关大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或技术进步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时,要研究集中解决的指导意见;发现企业的个性化的需求,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具体解决。要进行专题调研、采取现场办公等方式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组织社会各方面专家,组成专家组,持续开展专家行活动。
要加大对多年来持续高速发展的企业领军人的宣传工作,促进持有保守思想的企业领导提高发展的勇气和魄力;要多做一些协调和组织工作,解决一些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时的遗留问题;对于少数家族式企业产权纠纷的问题,也要多做劝和、调解工作,促进他们完善管理机制。
客观而言,中小企业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与困难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并为社会各界所认同。在实地调研和与企业各层管理者面对面的访谈过程中,我们为这些问题的现实根源性和顽固性所震惊。毫无疑问,坐而论道式的理论研究不能解决问题,宏观性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需要现时、现物、现地的现场管理精神来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8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