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公众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经过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后,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应该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政府面临的新挑战!
浙江省平阳县水头镇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南雁荡山的东大门,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以山水秀丽、腹地广阔和经济活力强劲而闻名,这里也是全国闻名的制革基地。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平阳县委县政府、水头镇委镇政府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难题,他们从长远出发,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整治,并转变思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为整个水头的产业长远发展寻找到了未来之路。可以说,这是一次战胜自己、挑战自我的战役,他们取得了很好的战绩。
水头制革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迅速发展。正所谓“一业兴,百业兴”,制革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制革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皮交易市场、猪皮革集散地和加工场。水头镇也因此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皮都”。至2002年,水头制革户达到1261家,转鼓3300多个,开皮机185个,年加工猪皮革1.2亿标准张,猪皮市场交易量9000万张,制革业年总产值达37.29亿元,税收达3.5亿元,是平阳县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水头制革业也成为平阳县的支柱产业。制革业关系着平阳县北港片区40万群众生存发展的大计。
然而,长期大量排放污水,导致了当地和鳌江中下游水体严重污染,鳌江成为全省八大水系水质最差的一个水系,鳌江下游水质劣于V类。而且,基地内企业“低、小、散”严重,“三合一”现象突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003年,被列为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和全省严重污染环境九大案件之一,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睹如此严重的环境危机,平阳县委县政府水头镇委镇政府的各级领导在心头也敲响了警钟,他们的心情很沉重:经济发展了,可是子子孙孙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失去了,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来经济的发展,这决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如果不悬崖勒马,听之任之,后果将难以想象,那么水头失去的不仅仅是清澈的环境,而是整个水头镇的未来。
他们痛定思痛,痛下决心:不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一定要彻底改变目前的严重状况,还子子孙孙一个清澈的环境,这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
于是,全县上下本着“决心下到底,责任落到实,立下军令状,最终看结果”的态度,他们采取有效措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开展污染整治。
于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打响了!
虽然这场战役意味着将要付出百倍的艰辛和努力,但这是一种责任,责无旁贷!
2003年,根据制革基地的实际情况,平阳县制定了《水头制革污染治理工作计划》。为加快推进鳌江流域尤其是水头制革污染整治,2005年,市环境污染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鳌江流域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纲要》,为水头镇的环境治理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帮助。
最初,水头制革基地只有1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不到2.5万吨,而水头有1200多家制革企业,转鼓3300多个。这根本不能满足污水治理的需求。
鉴于此,他们本着“有多少治污能力,安排多少生产”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轮产限产措施。对所有制革企业一律限产轮产,“无证转鼓”一律取缔,擅自生产、直排污水企业一律取缔,对无治污能力的皮革企业实行关闭停产,不参加改造的企业一律取缔,偷排、漏排、直排或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坚决做到“谁直排,法办谁”,“谁直排,谁破产”。决不姑息迁就,决不手软!
两年来,他们组织开展了“集中整治大行动”、“停产改造专项行动”、“联合执法大行动”等一系列行动措施,共出动60000多人次,打击取缔了1400余个转鼓、开皮机。为这次整治战役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水头不断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在已建成Ⅰ号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两年来陆续又建起了6个污水处理厂(其中政府牵头建设Ⅱ号污水处理厂,企业自建5个),使其日污水处理能力迅速提高到7.15万吨。大大提高了水头制革基地的治污能力!
污泥处置场是污水处理工程的配套工程,是处理制革污泥、防止污泥“二次污染”的必备设施。经过多方选址和多方努力,2004年,他们克服了征地及资金等诸多困难,投入近50万元,在南湖乡征地14亩,建成污泥处置场一期工程;
2005年,他们又投资近100万元建成污泥处置场二期工程和占地4亩、容量6000立方米的污泥中转场;
同年,他们投入近200万元,更新了9套带式污泥脱水机;
……
辛勤的努力只有一个目标:彻底杜绝可能发生的二次污染!
2003年,为解决水头制革基地严重的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他们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负责、全面启动、分片实施”的原则,对基地厂房、道路、管网、供电等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其中,企业厂房改造已于2005年3月份完成。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共投入改造资金约2.02亿元,拆除油毛毡厂房56万平方米,新建成钢筋混凝土和彩钢结构厂房55万平方米。同时,投资755万元的支管网建设(不包括主管网)也已全部完成。基地厂房改造的按期完成,不仅为污染整治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还在2005年两次百年不遇的强台风引发的大洪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基地内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企业财产损失也降到了最低限度,应该说,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为进一步全面推进完成基地改造任务,促进皮革产业优化升级,他们组织18个部门单位330余人入驻水头开展一号和二号“绿箭”风暴行动,通过这些行动,严厉地打击了各种违法、违规生产,更好地促进了基地改造的顺利完成,也确保了基地内整合、提升企业的顺利进行。
截至2005年,水头制革基地内1200多家大小企业兼并改造成162家标准企业,每家企业转鼓数在15个以上,且改造后的企业生产转鼓按三分之一限产,生产能力被缩减了三分之二,有效控制了排污量。
通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水头制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通过整治,水头制革基地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极大地缓解了鳌江流域的环境压力,鳌江下游水质也逐渐改善。
为进一步明确水头制革污染整治方向,2005年6月,水头镇邀请全国十多位著名专家召开鳌江流域水头制革污染整治专家咨询会,他们将水头制革污染整治与鳌江流域污染整治结合起来,根据鳌江环境容量来安排生产,计划将处理后的水头制革污水的排放口下移,在鳌江下游适当的地方准备规化建设脱氮除磷的二级综合污水处理厂,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鳌江污染的难题,应该说这也是污染整治思路的一个飞跃!
虽然治污工作取得可喜成效,可是各级政府一刻也没有放松,他们觉得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他们要筹划水头的新一轮发展,这是他们最终的目标!
什么样的思路决定着什么样的出路。当地政府转变思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企业向无污染的皮件加工业发展。他们深知,虽然这会付出短时期内GDP增幅下降的代价,但从长远发展出发,这却是势在必行之道,也是赢得未来之路。
应该说,皮件业的发展在水头有着先天的产业链优势,充足的原材料、加工配件、技术工人及庞大的销售网络等,都可就地“消化”,而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引导、扶持企业发展。现在,皮件业在当地已从两年前的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取代了制革业的老大位置。
据数据统计,2005年水头的皮件业产值已从3年前的3亿多元上升到16.5亿元,而曾是当地支柱产业的制革业产值却从31亿元下降到14亿元,这些令人欣喜的数据充分验证了当地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的正确思路!它也考验出了政府在面临问题时的决策力和变通能力!
“改变传统皮件业生产的落后工艺和走精深加工之路,也是皮革业的发展前途。”水头制革基地管委会副主任潘良东介绍了目前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水头镇政府为提升产业层次,在土地、供电、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革产业,大力推行清洁化生产,向皮革深加工发展。
2004年,一个可容纳近20家标准企业的皮件工业基地开始兴建;
2005年,一个投资3.9亿元、占地500亩的大型皮件标准厂房已开始规划。
在政府的引导下,水头镇的一些大型皮革企业也积极在产业内尝试改变产品的生产结构。
据悉,平阳县的浙江圣雄皮业公司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国家“863”项目无铬鞣牛皮汽车座垫。而今,水头一大批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皮革皮件企业也正尝试着开发无铬鞣清洁生产工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头将最终实现污水零排放!
据管委会的潘良东副主任介绍说,他们在加强对基地内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加强基地的管理建设,他们准备成立业主委员会,并委托有资质、并且有着丰富的污水治理经验的专业运营公司来管理,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增强全民管理、全民参与的意识,这是从根本上治污的一个体现!
事实证明,平阳水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污染。既保护了环境,又使地方有了新的产业支撑,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是一条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发展模式!
“到2007年,实现企业日污水排放总量小于7万吨,污水处理厂排放达标率大于90%;日排入鳌江水体的主要污染物COD小于21吨,氨氮小于7吨,三价铬小于105公斤,鳌江60%以上达到功能区要求;水头制革基地下游的鳌江水体不劣于V类水的目标;通过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污染整治工作的达标验收,使鳌江流域污染得到彻底整治,还大自然本来面目;预计2007年顺利摘帽。”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水头镇负责人向我们描绘了这幅水头的未来蓝图。
我们看到了水头更加美好的未来,也看到了一个更具魅力的新水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9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