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邢厚媛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世界经济继续呈现服务化的趋势当中,服务贸易成为服务业生产力国际化扩张的必然结果。服务贸易不仅给出口国和地区直接创造了巨额财富,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货物贸易和货物生产部门的价值流向,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提高国际分工地位的战略性选择。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纵观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性特征:
  第一,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自1998-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持续增加的势头,从504亿美元增加到3045亿美元,实现了连续11年正增长。由于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发生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因而没有能够实现“十一五”规划进出口总额4000亿美元的目标。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自1998-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进而使得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的排名不断提升,从第14位提升到第5位。
  第二,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过去10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当中,拥有传统出口优势的旅游业所占比例持续下降,从2001年的54.1%降至2010年的27.5%,下降了26个百分点。其他商务服务先升后降,从2001年的22.1%攀升到2003年的32.5%后,又一路回落,降至2009年的12.9%,2010年略有回升。运输业占比先升后降,从2001年的14.1%上升到2008年的26.2%,2009年有回落至18.4%。建筑服务占比成倍增长,从2001年的2.5%增长到2010年的8.2%。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占比持续提高,从1.4%提高到5.4%。咨询服务出口从2001年的2.7%迅速提高到2010年的13%。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出口有微弱增长,分别从2001年的0.3%和0.7%提高到2010年的0.7%和1.1%。广告服务出口从2001年的0.8%提高到2010年的1.6%。建筑服务、计算机服务和咨询服务显示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进口结构变化相对较小。运输服务进口占比保持高位,基本维持在30%左右。旅游服务进口占比先降后升,特别是最近两年有显著回升,从2008年的22.9%提高到2010年的27.6%。建筑服务、金融保险服务、计算机服务、广告、影像以及专有权使用进口占比都有微弱提高。咨询服务占比成倍增长,从3.8%上升到7.7%。而其他商务占比则从14.7%下降到9.2%。说明中国对旅游业、咨询服务的需求最为旺盛。
  第四,出口后劲不足,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大。从2001~2009年,中国服务业基本保持和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速度,而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则是国内服务业增速的2倍以上,进而使得服务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的支撑力不足,服务贸易持续逆差,且逆差不断扩大。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58亿美元,到2009年逐步增加到296亿美元,增长了4.1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9.85%,比同期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高出2.34个百分点。2009年逆差主要来自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业,逆差额分别为230亿美元、106亿美元和97亿美元,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中国境外旅游的快速增长,导致长期作为中国服务贸易顺差最大来源部门的旅游服务在2009年出现40亿美元的逆差。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运输服务逆差高达214亿美元;保险服务逆差101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90亿美元;旅游业的贸易逆差已经达到42亿美元,超过上年全年的逆差金额。服务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表明国内服务业发展迟缓,进口增速加快,而出口增速不及进口。2000-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7.51%,进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7.91%。
  第五,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一直以来,由于服务贸易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加之货物贸易增长迅速,致使中国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始终较低。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仅有10.6%,比全球18.1%的平均水平低7.5个百分点,更大大低于美欧发达国家,而印度则高达35.2%。服务贸易比重过低,不仅代表着中国外贸出口当中各种资源成本含量较高,而且说明在国际分工体系和价值链当中地位较低,在诸如分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没有获得应有的利益。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发达国家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发展中经济体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和中国一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服务经济、低碳经济成为世界新潮流,能源和自然资源价格猛涨,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迫使人民币被动升值,对于长期依靠制造业和货物出口的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一种新的、长期性的严峻挑战。因此,加快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不仅是国内调结构、保增长、压通胀、促和谐的迫切需要,而且是赢得新一轮全球性竞争、新的竞争模式的战略抉择,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一,大力发展服务业,改善经济结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鼎盛时期,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城镇化进程任务艰巨,因此经济结构不可能大幅度实现服务化。但是,着眼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加快促进城镇化进程,东部地区必须加快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处于城镇化过渡期的地区要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综合效率和经济效益。其客观结果是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的提升,单位GDP中能耗和碳排放的减少,产业结构的优化。要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市场化进程,降低各类所有制企业尤其是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推动第三方服务业市场的发育发展,加强市场监管的法律体系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促进国内服务业发展。总体而言,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服务贸易又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当前,WTO多哈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历时多年却依然没有结果,区域和双边谈判则如火如荼。对于服务业总体发展滞后的中国而言,则是自主开放服务业的难得机遇期。中国可以通过CEPA的先试先行机制以及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加快部分服务部门的对外开放试点,积累经验,为未来更大范围的制度性开放做好准备。反过来,通过服务业市场开放,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出口竞争力,增强国内服务业对服务贸易出口的支撑力。
  第三,鼓励各地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寻找服务贸易发展的突破口。中国地广人多,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发展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各不相同。因此,近期不可能形成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要允许各地选择发展出口导向型的服务产业体系或内生型的服务产业体系,鼓励各地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选取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出几模式。近期,迫切需要发展与国内制造业相关联的上下游服务产业一研发、物流和分销服务,以此为突破口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和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而提高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第四,支持服务业企业“走出去”,提升货物贸易的附加值。中国是世界货物贸易大国,但是出口的资源成本和环保成本过高,而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产业发展不足,研发、跨国物流、销售等高附加值服务环节基本上都掌握在西方跨国公司手中。因此,为延长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必须引导和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设立研发中心、物流企业和营销网络,提升中国企业和商品的附加值,巩固和扩大制造业产业的比较优势。
  
  
  第五,实施新的人才教育战略,支撑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高附加值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新型人才资源的支撑。而人才战略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学科设置和课程设置调整,以适应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最后,鼓励服务产业创新,催生产业革命,引领消费革命和生活方式革命。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加大财政、税收和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而目前这些政策力度远远不及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发展中经济体。要改变服务产、以国际竞争力依然来自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局面,将比较优势转变为依靠先进技术、敢于创新和引导时尚的理念、先进的管理制度,营造国际服务产业竞争的新优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5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