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实现创新突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纪世瀛
中关村应当肩负的是更加神圣的战略使命。他应当是引导知识经济、创业型经济潮流、引导经济技术革命潮流、引导改革创新潮流的潮头。
在庆祝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关村园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了中关村创业的伟大的历程,追溯了创新之源,展示了二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中关村人充满了骄傲和信心。
我们怎样续写中关村的历史新篇章?近几年来,国内外地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中关村人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人们说世界的希望在东方,东方的希望在北京的中关村,未来的中关村能给世界做点什么?能给中国做点什么?
中关村海淀园提出了创新突破规划,十分鼓舞人心,中关村要想做出更大的成就,关键在于创新上要有新的突破。才能达到我们预定的目标。这当然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首先应该做好新的战略研究,制定中关村发展新的总战略。市委、市政府和中关村园区管委会都已经做了全面部署。
在过去的历史一瞬间,中关村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梦幻般的速度让人们耳目一新。创新、创新、再创新,天天都有新思维,天天都有新气象,天天都有新技术,天天都有新人才,勃勃生机,无限活力,这就是中关村的灵魂。投身在中关村,让人心情激荡,令人热血沸腾,中关村人不能打瞌睡,中关村人不能停下脚步,到处都是挑战和商机,到处都是竞争和陷阱,创业的人睡不着觉,连观潮的人也睡不着,一不小心,一觉醒来就可能被大潮甩到漩涡里去,这就是中关村的希望。如果说中关村的创业史是个壮丽的诗篇,这二十年就是闪光的篇章,而且在人们的眼前闪亮了更加光辉的前景。
在中关村不但有一代创业者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有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成果,有日益壮大的科技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这种沉痛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不是用笔和纸写成的。那些惨痛的教训里面,有他们的血和肉,甚至于生命,在他们成功的经验里,有他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缴纳了数以亿计的巨额学费。所有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任何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塑造了宝贵的中关村精神,它将会深刻地影响着整整一代人,影响着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关村应当肩负的是更加神圣的战略使命。他应当是引导知识经济、创业型经济潮流、引导经济技术革命潮流、引导改革创新潮流的潮头。中关村应当是当代龙头技术的研发地、应当是环渤海经济圈的脊梁、应当是世界级跨国集团总部及研发聚集地、应当是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训的中心、应当是新思维、新模式、新文化的发源地,是摇篮、心脏、火车头、发动机、破冰船!
中关村人今天的口号应当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突破、突破、再突破。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的力度。中关村要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所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实现创新突破计划,继承和发扬中关村精神,不断创新,乘胜前进,再造神奇。
继承发扬中关村精神,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应该有一个新的突破。在创业型经济到来的时候,中关村应当出现全新管理体制,应当重新审视我们的管理是否能适应创业型企业的发展?必须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管理层次,真正把管理变为服务,管理机构应该简化再减化;管理层次应该减少再减少;当企业不需要你,也没有违法的时候,应当感觉不到管理机构的存在,需要你的时候,你应当随时站在他的身边。通知、报表、汇报、检查、总结要少到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继承必须发扬中关村精神,中关村必须在金融体制上有一个新的突破。科技与金融的密切结合才能实现高科技的产业化、科技成果商品化、技术产品的工业化,这是多年约束高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中关村建园二十多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国家现行金融体制的束缚,中关村在金融体制改革上从本质上没有大的突破,所以严重地阻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中关村有它的特殊性,应该继续发扬他的试验区的特点和优势,争取中央的特别批准和特别支持,大胆地为中央提出一个金融改革试验方案并且在中关村特定的地区以内进行大胆的试验。而不是等待整个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之后。
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必须民间化(民营化)、产业化。风险投资是源、是水,是车轮,没有风险投资的发达就没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强烈呼吁风险投资企业应当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甚至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地支持民间风险投资的发展的壮大。
继承发扬中关村精神,必须在人才机制和教育体制有新的突破。中关村在人才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潜在危机。中关村非常缺乏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教育模式,占有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应是应试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与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严重不匹配,甚至于严重脱节,应当下大力气,建立创业教育工程体系,把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型的技术人才,造就千百万新的创业者,形成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作为一个重点的任务,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总体规划。建立一批脱离应试教育,以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创业教育、实战教育为基本宗旨的大学和培训机构是当务之急。教育体制问题不解决中关村的发展将会具有不可逾越的人才障碍。在这样一个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内,往往会被忽视,必须把科技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规划。
继承发扬中关村精神,在技术创新体制上要有一个大的突破。中关村的发展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个企业各自为战地进行技术创新当然是创新计划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需要精心组织核心技术突破的攻坚战。必须要政、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建立一个特别的基金,从总体上给予特别的支持,整合中关村的科技教育资源、人才优势,分工负责,整体综合,分散开来是个生生不息的中小创新群体,千帆竞进百舸争流,集中起来就是一个大型舰队,攀登世界高新技术的最高峰。
继承发扬中关村精神,进一步提高中关村的创业活跃度和市场自由度。世界经济已经从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型,中关村和全世界快速发展的区域一样,其基本特点是在这里里发生了一场创业革命和新市场变革。
中关村最初的萌生发展和未来的发展完全是在改革开放的“高自由度”中诞生和壮大的,甚至可以说与所谓严格管理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中关村所面临的不是在“规范上”下功夫,包括所谓“全方位”“管你没商量”的服务方式让人难以应付。多层次、多方位、多时段的全面服务管理,在某种程度程度上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管理层面所面临的任务是千方百计提高创业的活跃度和市场自由度、商业气氛。
继承发扬中关村精神,把主要注意力倾向中小企业、草根阶层。众所周知,创新的源泉来自中小企业群体。为了求得园区的发展,把支持重点倾向几个“大型”企业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中关村不同于其他的工业开发区,真正的希望在于中小企业。纵观中关村的发展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中小企业蕴育着强大的创新能力,很多重大创新并不来自于“大中型企业”而来自于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创新的源泉在于千百万个中小企业经久不息、千种万种创新活动。在我们支持、重视已经成功的大中型企业的同时,从意识上,政策上,财政上等各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
继承必须发扬中关村精神,进一步强化中关村核心区的作用,加强中关村核心战略的研究。中关村是在特定环境下由于特殊的资源,产生的一个具有特殊的产物。中关村不能复制,也不能搞成连锁店。不能采取实用主义,机会主义的做法,为利用中央优惠政策,无控制的扩大中关村的范围,而淡化中关村的概念,弱化中关村的优势,这样将会使中关村无法发挥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作用,而忽略了或者说转移了中关村的战略目标。目前已经形成一区多园的局面,其实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中关村的核心理念。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正视中关村所出现的局面,而采取积极的措施,那就是强化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园)的战略作用,加强中关村核心战略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中关村的核心战略作用。
继承发扬中关村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关村的龙头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潮头发挥引导潮流、当仁不让的作用。中关村是中国新革命大潮中的潮头或者说是腾飞中的东方巨龙的龙头,不但在核心技术层面上应当成为创新的中心,而且应当是支撑创新很多重要层面的龙头,包括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多方面的排头兵。中关村是龙头、是潮头、是种子、是前沿部队,不应当苛求中关村创造惊人的经济指标的全面发展,否则就会使中关村的战略作用淹没在“全面发展”之中。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抢占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制高点,中关村科技园区肩负着神圣的历史责任。它的建设成功将会成为全国新技术产业化的典范,它所创造的新观念、新模式、新思维、新机制将会辐射到北京、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21世纪中国知识经济、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将从这里开始,希望的火光将从这里燃起,中关村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8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