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宁波外贸发展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德民
2008年夏季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加大,给以外向型经济为特色的宁波经济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宁波市上下积极应对,外贸进出口总额在2008年首次突破600亿美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浙江省首个进出口总额超600亿美元的城市。但与此同时,宁波的外贸企业也面临着能源、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出口市场萎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宁波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一、宁波市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回顾
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开放型港口城市,以港口兴市和外贸立市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宁波有着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史,早在唐宋时期,宁波就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88年国家对宁波实行计划单列以来,宁波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从1988年至2008年,宁波外贸进出口年均递增35.7%,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名列前茅。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宁波外贸结构也在不断改善,外贸经营主体不断扩大,形成了“千军万马做外贸”的壮观场面。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宁波的外向型经济已颇具特色,已形成独有的品牌和竞争力。2008年夏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全球肆虐,宁波市外贸发展却仍然逆势前行,进出口总额达6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增幅居全国计划单列市首位,是1988年的442.8倍。其中,出口463.3亿美元,同比增长21.1%,进口215.1亿美元,同比增长17.9%,分别是1988年的432.6倍和466.4倍。
二、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起源于对重商主义的批判,经历了从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得益论,继而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学说,以及以技术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的新贸易理论。二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逐渐发展形成了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现代企业的竞争行为已成为国际贸易发生的重要原因。一国出口的扩大来源于国家竞争优势的创造。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产业的竞争优势:一国的竞争力高低取决于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高低。,波特将竞争优势归为四类,即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撑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第一,企业竞争优势并不仅仅依据要素条件(如资源、劳动力、成本),还有其他三方面的因素;第二,这四个条件是互动和互相关联的;第三,竞争优势随着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第四,波特还认为有两个额外的变量可能会严重影响一国的竞争优势:机遇和政府。诸如重大创新可以重新构筑行业结构,给一国企业提供机会来取代他国,通过政策的选择,政府可以降低或提高国家的竞争优势。
波特还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进阶段和财富推动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依靠不同的要素资源来获得持久的经济推动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型城市,进出口贸易已成为助推宁波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从投资推动阶段和创新推进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因而积极有效地改进贸易增长方式,制定并出台适宜地贸易促进政策对宁波未来外向型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三、促进宁波外贸发展的对策
作为经济发达、以外贸立市、港口兴市的沿海开放城市,在充分理解并发挥国际贸易新理论对外贸经济指导作用的基础上,更要结合本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全方位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从三个层面强化竞争优势,即宏观层面发挥政策制度优势,中观层面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微观层面强化企业竞争和品牌优势。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新进行企业定位,实现外贸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对于以外向型经济立市的宁波进出口企业来说,需要重新定位,把过去的那种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式经营,逐步把“宁波制造”转变为“宁波创造”。宁波外贸要摒弃那种不惜代价地追求大出口的传统战略,依靠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尽快实现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二)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外贸出口新格局
金融危机给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宁波当然也不例外,对以欧美为传统市场的宁波出口企业来说,冲击会更大一些。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采取多点、以点带面的市场开发战略,既要巩固传统的国际市场,更要下大气力开拓新兴市场,如非洲国家和中东地区、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等,特别是要把宁波的优势出口产品如机电、纺织服装、通信设备、汽车及配件等与外商广泛合作,降低由单一市场波动形成大的冲击,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外贸出口新格局,最大限度地降低外贸经营风险。
(三)推动产业升级和重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一,要充分运用国家、浙江省、宁波市出台的产业政策,适时集中相关资源,加快现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如进一步加大宁波纺织服装业、机械设备制造业、重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升级的进程。第二,作为浙江外贸业务的先导区,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水平,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宁波外贸发展要以提升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为突破口,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为高新技术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等关键性产业创造更为宽松的投资环境,出台更为优厚的政策来吸引和扶持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来投资,真正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高新技术、资本、人才和管理等进行有效整合,直接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实施跨越式发展。第三,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由低效、低附加值的数量型增长向高效、高附加值的出口战略转变。要充分发挥宁波港口优势、区位优势,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政府要鼓励出口企业与跨国公司对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引进国外知名品牌和市场渠道,实现宁波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通过利用外资与结构调整相结合,扩大和提高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效益。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对现有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调整,鼓励出口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时避免同质化竞争。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要在继续保持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等传统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不断扩大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要在大力发展有形贸易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无形贸易,增加技术含量,提高出口销售商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水平,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出口商品质量是关系到出口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因而提高其质量技术水平迫在眉睫。宁波传统出口产品如纺织、机电、农水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缺乏技术检测和绿色认证,导致在对外贸易中遭遇种种技术壁垒。因此,企业在更新生产技术和强化产品质量的同时,应积极建立内部的产品检测和认证制度,实施产品质量的国际标准技术检测和相关权威认证。为有效规避外贸风险,企业可通过建立国际市场营销制度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度,建立和完善国内外贸易营销网络,直接与外商,尤其是国际跨国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作为贸易主体的企业,则应加强与政府和商(协)会的联系,充分利用三者共同建立的外部风险管理机制,科学地应对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经济和非经济风险,建立起有高效运作的内外风险管理机制、产品认证机制、市场营销机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五)实施“出口名牌”战略,打造出口名牌产品,扩大自有品牌商品出口
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的竞争转变为资本和品牌的竞争,因而加强出口商品品牌建设,树立品牌意识刻不容缓。通过促进企业规模化经营与品牌建设,促进企业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达到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提高出口产品效益的目的。继续加大对在出口中使用自主品牌、在国外申请商标和专利的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出口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时避免同质化竞争,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出口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要促进宁波外贸发展,必须树立竞争优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从政策制度、产业结构、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出口品牌优势等方面形成合力,构建宁波对外贸易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促进宁波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7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