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限额设计 优化设计方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志平 李 征
现行的造价管理体系,是通过限额设计来实现对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限额设计是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工程功能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也是优化设计方案的一个重要手段。
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编制出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造价又受控于决策投资的设计文件。限额设计就是根据这一点提出来的。限额设计就是按照设计任务书批准的投资估算额进行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概算造价限额进行施工图设计,按施工图设计预算造价对施工图设计的各个专业设计文件做出决策。
限额设计实际上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或者说是一项关键措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与造价编制人员密切配合,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考虑经济支出,做出方案比较,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的工程造价意识,优化设计;造价编制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设计人员提供信息,使所有参与设计的小组人员内部形成有机整体,克服相互脱节现象,改变了设计过程不算账,设计完成见分晓的现象,达到动态控制投资的目的。例如:在S212线海流图至五原段改建工程(全长72Km)设计中就做到了这一点。一是原设计方案中的路面基层拟定为18cm水泥砂砾综合稳定基层(6:94),掺20%砾石,同时造价编制人员比较一下掺砾石与掺碎石在造价上哪个低。经计算砾石虽然供应价格比碎石低,但平均运距比碎石运24km,又受筛造合格粒径成材率及用量的影响,砾石每立方米的预算单价比碎石要高出近8元。这样,路面基层的中掺配的砾石就改为了掺碎石,经优化后的结构层设计方案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还提高了基层的抗压强度。二是原设计方案中7Km处拟建一座5-20米的海流图大桥,8km处拟建一座2-8米的空心板桥。可是经过造价人员的计算,此方案会突破造价限额,以经反映验算、调查,最后的设计方案改为取消以上两处桥梁,而改为永久性过水路面。三是在设计未完成之前,2003年版的新规范、新标准开始执行了,原设计方案中全线采用的路面结构层为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8cm水泥砂砾综合稳定基层(6:94),掺20%碎石,18cm水泥砂砾综合稳定底基层(3:97),加宽段落加铺30cm砂砾垫层,K44+000-K70+000段的涵洞多数为利用。要执行新规范、新标准的话,全线涵洞就要拆除新建,可是这样的话预算会超出限额吗?这是设计负责人所担心的问题。造价编制人员经过详细计算、分析,及时提供了造价比较结果,最后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定为全线涵洞都要拆除新建,全线面层改为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K44+000-K70+000段的路面结构采用旧路面补强设计而不是新建,本段底基层改为基本厚度为20cm的水泥砂砾综合稳定(3:97)底基层。最后,本项工程执行新标准后,造价仍在限额投资范围之内。此次设计,通过设计人员与造价编制人员的密切配合,实现了对工程总造价的主动控制。
通过S212线海流图至五原段改建工程的设计实践,我们更明显了进行施工图设计应把握两个标准,一个是质量标准,一个是造价标准,并应做到两者协调一致,相互制约。防止只顾质量而放松经济要求的倾向,当然也不能因为经济上的限制而消极降低质量。因此必须在造价限额的前提下优化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对设计结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看是否有利于造价目标的实际。正确处理好投资限额与项目功能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不断完善限额设计,优化设计方案。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日达路桥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1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