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好制度\坏制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 晔
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从头到尾都贯穿了这样一个观点:“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衰”。这条观点也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制度。所以,企业家要明白:第一,好制度是可以变成坏制度的;第二,好制度何以变成了坏制度;第三,我们能不能防止好制度变成坏制度。
《沪港经济》记者:你喜欢用制度进行管理吗?
郭桥:完全用制度进行管理是不可行的。中国的文化是一个太极文化,制度与道德就像阴阳两极,只有在制度和道德中智慧地选择才是有效的管理。制度只是一个工具,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要看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于我的企业来说,我们还在开疆辟土的阶段,所以对企业更多的是把握政策方向,而非制度管理。制度管理过多的负面效果便是,员工怕做多做错,而不敢往前冲,那企业就无法发展。而在企业“守成”时可以多些制度,但在发展阶段应多给政策。
江妙敏:如果说从被制度管理和拟订制度两者选,我还是喜欢拟订制度。当然,从管理本身而言,不能全靠制度,制度用来约束与梳理公司事务,完全靠制度制约人,只会适得其反,相应时候要以人性化来管理公司。
王德生:是的,我认为对于一个房地产代理公司来说,制度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这几年我们强调做事情要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不过,说起来很容易,但是要真正做起来很难。
《沪港经济》记者:你是否满意于已有的制度?你的员工理解、认可这些制度吗?
郭桥:我们所订的制度,是要让员工能够接受。作为管理层,应多观察,看现有的制度给员工带来的是一个怎样的精神状态。如果反馈的结果不好,就应该意识到制度存在着问题,员工并不能接受。接下来便是研究是否要修改,如何修改才最有效。
江妙敏:我对现有的制度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也还在不断完善中。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喻,我一直认为公司领导应能上升到“牧羊人”的境界,而不是一个“牵牛”的人。牵牛的人是要牵着牛去做事,但我更愿意拟订制度后,大家遵照规则去落实工作。当然,由于各种因素,并不是每位员工都会完全尊重与遵守制度,他们在认可制度的同时,往往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具体执行时出于某种目的而绕开现行制度。所以,我认为要以制度和职业道德进行双重管理。
王德生:公司刚开始运行的时候,就要求每一个部门流程化管理。两年后,这就演变成了公司的规范化制度。实际上,员工开始时往往觉得这样很麻烦,他们很不理解,甚至抵触。为此,管理者必须懂得让员工从这个制度中得到好处。尝到甜头后,他们就会去遵守制度,渐渐养成习惯。
《沪港经济》记者:对企业来说,你认为什么是好的制度?什么是坏的制度?
郭桥:企业制度应根据企业的内在需要制定。员工能接受,同时不抑制生产力,就是好的制度。反之,抑制生产力,员工又不能接受,那就是坏制度。
江妙敏: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好制度和坏制度。我认为当员工可以充分理解和执行它的时候,这就是好制度。我甚至认为,好的制度应该将制度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高效、务实、管理有序。同时,好的制度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即以人为本,甚至有“悲悯”、“义气”的概念成份。企业家对待员工要有感情,不能机械地用制度把他们框死,这样,员工会更充分地理解和执行它。这就是好制度。
王德生:我认为,好制度和坏制度是很难定义的,要看效果。所谓效果是给公司创造利益。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了,员工的福利也上来了,那就是效果好的制度。比如交通法规,你说是好制度还是坏制度?是好的呀!因为它避免意外发生。虽然你可能会嫌麻烦,但是如果你不遵守,那就会威胁你的生命。
《沪港经济》记者:制度有盲点吗?你怎么看待制度的盲点?
郭桥:我认为制度的盲点一定存在。初创的企业有制度盲点,成熟的企业也有盲点。做企业就是在不断摸索中尽力减少制度盲点。
江妙敏:十全十美的制度,我也在追求过程中。再完善的制度,随着相应要素的变化,都会出现盲点。要善于发现盲点,敢于改正盲点,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我曾经碰到一件事,一位员工工伤,本来按制度规定,支付该支付的医疗费,赔偿该赔偿的损失即可。同时,也是按制度规定,在不能工作期间要适当扣除部分工资的。后来那位员工和我讲了家里实情,他带着两个小孩很辛苦,希望公司能予以照顾不扣工资?我认为,这也算是当初制订制度时的盲点。后来,虽然我还是扣了他工资,但在其他方面进行了补偿,而且还对制度进行了修改,并且收到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成效。
王德生:当然有啊,我们平时为什么经常修改制度――有补充、有删减、有改变,就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发现了其中的盲点。制度永远有盲点,永远不可能达到无懈可击的程度。
《沪港经济》记者:你怎么看待制度考核?是不是每个岗位都适合考核?
郭桥:我认为制度考核是需要的,但是不能过度依赖。制度管理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牵牛式的管理。领导发号施令,实际上就像拿着鞭子赶牛一样,是用制度压制员工,是最没有效率的一种管理模式。还有一种我很提倡的模式,就是牧羊式管理,由公司领导来开发一片草地,完成一种商业模式的拟定,然后,用道德和制度这两只牧羊犬来控制羊群。
江妙敏:考核制度很有必要,考核是一个监督和激励的双刃剑,合理用好,其锋无穷。无论什么岗位,有的人认真完成他的工作,有的人偷工减料,为什么两个人得到的却是同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经过考核,加以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当然,有时岗位很难定量指标考核,比如行政人员的工作,故需要灵活运用定性法则观察进行评定。
王德生:应该都可以考核。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说广告行业的创意员,很多年轻人做的创意,虽然你觉得不行,但他会说这就是创意,要不你来做?那么,我要考核他的话,先要告诉他我要的风格是什么、效果是什么,然后按着这个目标来评判。
《沪港经济》记者:有两种企业,一种是海尔模式,进行军事化管理,可看上去不怎么人性化;一种是谷歌模式,上班可以看电影吃零食,看上去很人性化。你怎么看?
郭桥: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企业分为很多种,生产型企业、IT企业等,性质也很不同。一种是要靠效率才能出结果,但另一种,主要是创意型的企业,靠的是创新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不能给员工太多的制度。假如一个画家,你规定他每天9点上班,5点下班,而且必须画出一幅画,效果肯定不好。我们要求的是效果,哪种效果对企业最好,就要采用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方式。
江妙敏:无论是海尔模式,还是谷歌模式,都有独到之处。当然,许多人认为谷歌的模式可能比较人性化。我一直认为,人性化的制度对企业是必须的,但是要科学安排,也不能太强调人性化,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制订制度。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大目标,制度要跟着目标走。
王德生:我认为不能简单地分辨哪些是人性化,哪些是非人性化。也许有的制度执行起来很困难,大家很抵触,于是你说这是非人性化制度,其实那是因为你没有理解它;而你一旦做成了,尝到了甜头,你可能又会说它是人性化了。所以我认为这是个伪命题。我觉得,制度如果对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益,就是人性的;如果只对小团体或眼前利益有好处,那就是非人性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2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