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波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从这里可以看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是势在必行。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7-0098-01
一、用爱打开学生情感教育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不爱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爱是眼神的传递,是心灵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微妙的情感。我在从事教学工作中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特别是对学困生和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善于诱导,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我在指导学困生时,通常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点名批评他们而让他们感到丢脸。我找他们面对面座谈,先表扬和鼓励他们的闪光点,然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如能改正这些不足之处那就更好。这样学生很乐意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因为他们明白,老师是真心为他们好,想帮助他们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怀学生,激发学生向上的情感,学生便会感到到老师可亲可敬,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建立起来了,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迸发思维的火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教育教学的实力的体现。可见,关心爱护学生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关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气氛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比如对描摹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的课文,要让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脑现图画,神游佳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兴起热爱祖国的情怀;对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想像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如:在学习《三峡》一文时,我大量收集关于三峡的图片,分类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既让学生领略三峡四季美景,又让学生了解古今三峡之壮美,再强调“今日三峡大坝更令世人瞩目”,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欣赏之中就目睹了祖国南疆的美丽。又如:小说《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课,都有很好的表演素材。《孔乙己》中我以讲台作为酒店的柜台,请学生表演酒店里的情境。在《范进中举》中,请学生做出范进的“拍、笑”等动作,同时结合语言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很快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语言有了较深的认识。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场境,自然加快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二)活用教材内容,渗透情感教育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资源。作为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情感教育因素,把情感教育贯穿在知识教学中。比如《在山的那边》、《理想》、《我的信念》等文章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的理想,并让学生为之奋斗;《羚羊木雕》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好朋友、家庭之间关系的能力、换位思考的思维角度;《春》里优美的词句,对景物生动的描写,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黄河颂》、《最后一课》里头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材为我们准备了一个培养情感的基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基地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
(三)通过开展活动,加强情感教育
人的情感是多样化的,对待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由于观察者着眼点和自身经历的不同,因而会作出不同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的遐思迩想,那将是情感世界的一场盛会。这就需要教师融入学生之中,成为他们课堂中的朋友,要成为朋友,就必须以情感为纽带,这就需要师生间有更多的互动来促进感情交流。
如读了《背影》一文后,在学生为文中深沉真挚的父子情而感动之余,组织学生开展“父母爱我,我爱父母”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去感受父母之爱,去反思过去自己面对父母之爱的态度,去思考自己如何报,同时要求学生把对父母是回报付诸于实际行动,并记下自己“爱”的行动与感受,然后在同学之间交流活动过程与心得体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爱父母,尊重父母的情感,而且写出的作文往往具有真情实感,感人至深。除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活动之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开展相关的以感动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如定期开展“我感动,我要说,我要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来自课外书籍或是来自生活的感动与感悟;可开展“他(她)受伤后的报道”、“本校贫困生之现状”等等语文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发现真、善、美,使自己的心灵感动,使自己懂得爱与责任,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情感素养的提升,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主动性,学生把语文学习活动转化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
三、通过多渠道的评价方式渗透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应体现多元化,即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不管你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真实、及时、对比、激励、表扬为主,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一点,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除了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打牢双基以外,还应把情感教育结合进去,结合教学活动,用真情、用真诚诱导每一个纯朴求知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情感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3]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
[4] 《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4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