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洪东
摘要: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快乐教学; 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9-0058-01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中要合理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参与课堂,认真的让学生听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氛围中,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产主动的参与学习。而游戏是一项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寓趣味的活动之中。针对小学生喜欢多变、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的特征,老师如果能在课本巩固练习环节,把练习与游戏有机结合,寓练习于游戏之中,还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活跃思维,保证数学活动持续、有效进行,产生“课虽末,趣未尽”的意境。例如:为了向学生弄清“可能性大小”的道理,我在课前创设“摸球游戏”的情境。首先用不透明的袋子,告诉学生里面装着黄、白两种球,接着随机请12名学生摸球,并把摸到球的颜色告诉全体同学。摸球游戏直奔主题,学生通过初次摸球活动,产生“为什么摸出的白球次数比黄球多”的疑问,疑问必然促进思考。分组游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猜想、操作、探索、讨论、判断、推理、验证等活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
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悄悄的走掉了。看到9这样欺负0,1很不高兴。他牵着1的手走过来对9说:“你看,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9听了非常吃惊。那么1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老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一上课就走神,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数学游戏超越于“玩”,它是一种有目的、有任务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科学设计数学游戏,把学习内容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内化知识,训练思维,提升数学素养。这样,才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二、设计新知教学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中要合理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参与课堂,认真的让学生听讲。根据本人课堂教学经验,教师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意以下环节: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思维。“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师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考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我让学生自己用小棒分,请他们把6根小棒分成两堆,看谁的分法多。学生们十分开心,马上动手分摆,有的还边摆边念叨:一边分4根,一边分2根,有的一边分5根,一边分1根,还有的两边各分3根。欢快有趣的动手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了有关分与合的表象,通过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得出每个数字的分成与组合。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促进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循序发展。
其次,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多进行自我尝试。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新知往往是旧知识的引伸和扩展。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思维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通过自己正确的推理、判断、概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例如,在学习“9加几”时,我就开门见山地揭示课题,直接出示例题“9+4=”,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相互交流,展示过程。最后进行评价归纳,在评价中对于能够直接口算出答案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知道把4分成1和3,先用9加1等于10,再用10加3等于13。并在进一步的评价中使学生知道可以把4分成1和3,先用9加1等于10,再用10加3等于1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凑十”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
三、巧设练习使学生能活用知识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要对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做到目的性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好习惯。
在练习中,教师除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外,还可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应用,学生才能体会到其重要性,从而使其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小学数学内容繁多,跨度较大,理论性强,学生感觉难学难懂,枯燥乏味,学习缺乏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知识变一种新的方式加以运用,效果就不同了。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的方法,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解决了同学们的疑问。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索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以往学生的数学水平只有一个检验者,那就是教师;其目的也只有一个,是为了评分。以考试分数论英雄,而不管学生是否真正学到数学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作弊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扭转这一状况,每一小节学完后,我都举行一个反思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找这一节当中那些自己不懂,练习当中那些题目不会做,然后拿一个小纸条写上来,针对这些问题再进行重点讲解,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候也会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出一份本节的试卷练习,然后拿到课堂一起分析,相互学习,相互探讨,让学生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涌现,可谓“百花齐放”。其中,“快乐教学”脱颖而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数学教育界,它已逐渐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和运用最多的教学指导理论。因此,实施快乐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