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稻苗期管理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宴泽

  1.温度管理
  出苗前要做好保温工作,但并非温度越高越好。未出苗前,若上午床内温度达到36℃以上,也应通风降温或遮光降温,以防止高温灼芽哑种。出苗、齐苗前后,温度应控制在30℃~32℃。1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5℃~30℃。当床外温度达到15℃以上时就应通风炼苗。夜间苗床要盖好盖严,以防寒潮和霜冻造成危害。遇有霜冻,有条件时可往步道沟灌水保苗,晴天后将水排出。2叶1心期床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根据苗情和天气、风力和风向调整通风口大小、多少、位置和方向,决定通风炼苗时间,以控制床内温度。揭膜前3~5天要大通风,阴雨天夜间可不关闭通风口,逐步实施昼揭夜盖,直到夜间也不覆盖农膜。晚霜过后撤掉农膜。
  2.水分管理
  播种前浇透底水,至出苗前不再补水。出苗后要适时适量补水。当苗出齐并全部青头时,要根据苗床水分情况浇一次水,但绝不能灌水。以后随秧苗生长适当补水,补水原则是床土表面变白时补水。补水可以浇淋,也可以沟水润灌或灌跑马水,灌后要及时排水。补水要避开高温时段,应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3时以后进行。
  3.水稻苗期病害及防治方法
  3.1立枯病(黄枯病) 立枯病主要与土壤酸碱度和播种量有密切关系,土壤pH值在7以上或播种量超过300g/m2时,易发生立枯病。早晨未出太阳时检查苗床,如发现苗床有块苗虽稻叶不黄,但没有水珠,说明已感染立枯病,应及时喷药即可挽救病苗,若等到苗黄后再施药就只能控制发病。判断病情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变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起,掰开看根和茎的连接处,茎的中心变黑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初级心叶不吸水,变黄,严重时整株秧苗变黄死亡。
  3.2青枯病 也是立枯病的一种,是管理不当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幼苗通风少、温度高、浇水多引起稻苗徒长,这样的幼苗因地上部长得过快,地下部根系的供水量小于地上部茎叶蒸发量时,稻叶打卷,严重时就得青枯病。防治的方法是平时苗床要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湿度。如果秧苗已经徒长,稻苗打卷,要严禁在高温时突然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应在出太阳前开始小通风,采用晚盖膜等方法控制床内温度,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以后逐渐加大通风量。如果青枯病和立枯病混合发生,在按照青枯病的防治方法进行管理的同时还要喷施防治立枯病的药剂。
  3.3烧苗 烧苗是指因施肥过多引起的一种危害幼苗生长的现象,往往整床或一块秧苗不出或高矮不齐。受肥害的苗根系短、黑、不扎根,严重时出苗后在立针期或2叶期后停止生长,并从第1叶开始向上变黄。此时,只要不受冻害尽可能做到早揭膜、大揭膜,白天反复浇水,晚盖膜。
  3.4烤苗 烤苗指由于温度过高导致幼苗茎叶发黄的现象。因此,刚出苗就应立即去掉平铺的塑料膜。如果发生烤苗现象,不要轻易毁苗,因为土壤的温度比棚内温度低,有时稻苗的茎叶虽然烤死,但生长点仍可以继续生长。每m2追50g硫铵和生根剂,在30℃以下,保证适当湿度,便可促进稻苗生长。待稻苗长出2叶后进入正常管理。
  3.5冻苗 水稻立针期,稻苗依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护,外温达到-4℃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冻害。但出苗后秧苗越大,对温度越敏感,受冻害的程度也越重。冻害发生后,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太阳晒后就变黄变白。育苗期如果气温在0℃以下时,前一天浇水可有效减轻冻害的发生,苗床越干,冻害发生越重。发生严重的冻害(地上部基本没有绿叶)时,追施50g/m2硫铵和生根剂,在30℃以下,尽可能保证适当湿度,促进稻苗发新叶,等稻苗长出2片叶后进入正常管理。部分叶片受冻害时,一般对稻苗的生长影响不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27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