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企业文化 做强浙江中小企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浙江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家族主义文化。其呈现出伦理性、封闭性、排他性和家长独断性等特征。在企业扩张阶段,这种家族主义文化在企业产权调整、管理决策、人才引进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弊端。所以,只有创新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产权文化、现代制度文化、现代管理文化,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企业共同愿景,才能做强浙江中小企业。
  【关键词】浙江中小企业;家族主义文化;扩张阶段;企业文化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浙江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浙江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之一。不同于广东省由实力雄厚的外商投资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模式,也不同于江苏省以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为基础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浙江民营经济主要是由千家万户自发创办家庭工业的形式发展起来。中小企业面大量广和家族经营是浙江企业的两大特色。
  一、浙江中小企业的家族主义文化
  以家族经营为主、以亲情为纽带的浙江中小企业的文化核心是家族主义文化,即强调家族成员视家族利益高于一切、家族关系重于一切。浙江中小企业的家族主义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伦理性。在家族主义文化背景下,浙江人坚持关系本位。费孝通用“差序格局”来形容这种关系本位:“事实上差序格局的形成起源便是家族的血缘关系,后由血缘关系扩展至亲缘、友缘、地缘。人际关系的远近、亲疏,由此而定。”①浙江中小企业文化普遍以家族为核心,以家族伦理为道德准则,通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利益为动力,建立起具有强大内聚力的家族共同体。在家族共同体中,亲情重于规则、关系强于制度。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血缘关系也向友缘、地缘关系不断扩展。
  第二,封闭性。浙江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基本属于家庭或家族筹集,企业以血缘、亲情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从产权角度看,家族绝对控股。企业发展基金主要依靠企业的自我积累,创业家族不愿为了满足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经营活动的深入而逐渐放弃对企业所有权的控制,故经营全过程都围绕如何控制企业这个核心进行,企业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而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股份制”,它的主要特点是靠资本联合在一起,企业文化更具开放性。
  第三,排他性。浙江中小企业文化的封闭性导致了其排他性特征。企业经营者在招聘人才时,信任具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人,他们首先凭血缘、亲缘关系而不是专业才能进入企业。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多由具有血缘、亲缘关系的人员主控。企业排斥家族关系以外的人员,对非家族成员从企业获得利益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在企业内部,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形成鲜明的两个群体。
  第四,家长独断性。浙江中小企业文化保留了中国传统家族制的特征:尊上、忠信、专制。且许多企业发展至如今的规模,与企业主个体奋斗、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卓越的领导才能息息相关,这些使他们在创业初期就树立绝对权威,更容易在经营管理中带有很强的家长作风和个人主义色彩,依靠自身经验决策,难以接纳不同意见。而企业内部成员又坚持“尊上、忠信”的原则,错误决策一旦形成难以纠正。
  二、企业扩张阶段,浙江中小企业家族主义文化的弊端
  西方经济学家对家族企业研究的典型成果是“三极模型”的建立,即认为企业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初创阶段。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于创业者,组织结构简单而非正式。第二,扩张阶段。欧美家族企业进入扩张阶段后,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组织结构与管理程序趋于正规化、复杂化,管理权分配方式多样化,家庭分支削弱企业管理的统一性。第三,成熟阶段。进入成熟阶段的欧美绝大多数家族企业实行的都是专业化管理,有比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②
  浙江中小企业在初创阶段,家族主义文化优势得到彰显。企业内部以血缘、亲缘关系为基础,不仅可以节省代理成本,而且容易建立全面而牢固的信任关系;企业管理推行家族式的伦理原则,内部凝聚力强;企业权责统一,运作灵活,决策迅速,应变能力强。家族成员间的高度认同感和信任感,推动企业迅速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许多浙江中小企业纷纷走出初创阶段,进入扩张阶段。大量案例表明,家族主义文化有利于创业,不利于后续发展,其弊端主要暴露在企业规模扩张之后。
  1.伦理性文化不利于企业的规范性管理,限制了企业接班人的选择
  伦理性文化使浙江中小企业内部亲情重于规则、关系强于制度,因此企业的规则与制度形同虚设,难以贯彻执行。建立在家族伦理关系和传统道德基础上的企业结构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管理经营原则,阻碍了企业的规范性管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企业迎来接班换代的高潮:《扬子晚报》2010年5月23日指出,“未来5-10年,我国300万企业将进入接班换代”。伦理性文化限制了企业接班人的选择,“子承父业”的模式仍是主流。在浙江的知名企业中,除极个别的特殊情况外(如均瑶集团),尚无例外。但是,《扬子晚报》同样指出,“90%的家族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95%的子女却不愿意接班”。中国新闻网、浙商网等2006年就出现了《浙商“富二代”中悄然出现“打包”卖企业现象》的文章。
  2.封闭性文化阻碍了现代产权制度在企业的推广,中小企业容易出现资金问题
  产权封闭是浙江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产权制度在浙江中小企业的推广,主要有两方面的阻力:一是企业的创建者自身权利削弱后,心理不平衡;二是家族成员因为权利和利益调整后,产生消极抵触心理。浙江中小企业处于在情感上执着传统观念,理智上认同现代管理理念的两难矛盾之中。这就使企业不可能以股权为手段,达到融资、融人、融关系、融市场的目的。
  在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上扬、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收缩,中小企业贷款首当其冲被压缩。而受金融危机影响,民间借贷信心受挫。产权封闭的浙江中小企业深受资金困扰。
  3.排他性文化限制了企业优秀人才的引进,企业因同质化而难以创新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家族内部的管理资源出现数量上的不足,现有的占据中高层管理岗位的家族成员知识、能力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而又出现质量上的不足。企业急需引进家族以外的优秀人才,但由于企业文化的排他性,优秀人才的能力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人才流动性大,严重阻碍了企业竞争力的发展。
  而家族成员共同生活,思想观念相近,企业因同质化而难以进行知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等。所以,浙江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江苏、广东等省的中小企业却逐渐涉足高新技术产业。
  4.家长独断性文化导致企业决策缺乏民主性、科学性
  浙江中小企业文化的家长独断性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权力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在企业初创阶段,它表现出了高效率。但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市场、融资,都逐渐超出了企业主一人所拥有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这种单凭企业主一人的知识、经验、智慧和权威做决策的风险逐渐增加。企业决策缺乏集思广益和必要的科学论证,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企业内部也难以形成民主的氛围。全球金融危机中许多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破产或濒临绝境,都与企业决策不科学、对市场的多变性缺乏敏感相关。
  三、创新企业文化,做强浙江中小企业
  随着企业进入扩张阶段,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加剧、生产和经营复杂化,原有的家族主义文化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只有通过企业变革和文化整合来突破原有家族主义文化的局限,创新企业文化,才能做强浙江中小企业。

  1.建立现代产权文化
  产权封闭难以形成规模企业,处于扩张阶段的浙江中小企业必须效法欧美家族企业的发展模式,打破家族主义文化的封闭性,建立开放性的现代产权文化,不断推行股份制改革。家族企业可以以股权为手段,达到融资、融人、融关系、融市场的目的。通过股权融资,特别是通过股票上市,浙江中小企业能够突破内部资金的瓶颈,促使企业规模快速扩大;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通过股权融人,能够吸引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进入企业,并自觉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通过股权融关系、融市场,企业以此与关系资源之间形成一种牢固的联系。
  2.建立现代制度文化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市场经济文化是讲求原则和制度的文化。因此,浙江中小企业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制度文化: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以理性契约、法规来调整和处理各种利益和行为,企业制度至高无上、操作流程规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包括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决策的程序化流程、决策后果的责任追究;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对员工招聘选拔、考核晋升、职称评定设立一系列标准;建立科学的创新激励制度,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使企业始终保持着变革与创新精神,形成不断创新的产品文化。同时,浙江中小企业还必须建立科学的继承制度:加强企业接班人的培养,通过严格选拔竞争上岗,并在接班初期帮助其在企业内部树立权威;如果企业接班人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接班,应该大胆聘用职业经理人,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建立适合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企业的制度安排。
  3.建立现代管理文化
  追求管理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发展到科学管理也就是制度管理,再从制度管理上升到文化管理,处于扩张阶段的浙江中小企业应以文化为引领、以制度为基础,实现管理上的刚柔并济,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建立现代管理文化,浙江中小企业还必须导入人本思想,即把人当作“社会人”、“文化人”,强调人的主体性,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开发每一位员工的潜能和满足员工的多层次需求。企业要淡化血缘伦理关系,摒弃“差序格局”观念,给所有员工公平的发展机会,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主人翁责任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
  4.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企业共同愿景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与追求,它作为一个集团所具有的价值观念取向,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企业中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企业共同愿景。它创造了众人一体感,从而能够凝聚人心,感召企业员工真心奉献,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企业生产是一种团队生产,需要的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根植于一个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对外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必须发挥企业文化降低团队合作成本,提高团队合作效率的作用。当然,浙江中小企业在提炼核心价值观时,除了立足于企业实际、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外,还必须遵循社会价值取向,勇于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注释: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2.
  ②王克岭.刍议民营企业家族管理模式创新[J].经济问题探索,2006(4):145.
  
  参考文献:
  [1]陈雄.我国民营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模式及路径选择[J].学术探索,2005(4):29-34.
  [2]王则灵.家族制企业的弊端与改革方向述评[J].探索与争鸣,2005(9):42-44.
  
  作者简介:周晓夏(1988-),女,浙江衢州人,华东师范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