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部位置入PICC 导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慧琴

  (湖北省黄石市爱康医院胸腹泌尿外科 湖北 黄石435001)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方法:将置入PICC 导管的85 例病人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肘窝为界, 肘窝以上穿刺者为观察组, 肘窝以下穿刺者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 56%, 对照组为24. 44%,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结论:PICC 置管时选择肘上静脉穿刺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部位; 机械性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34-01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 ipher ally Inser ted CentralCatheter , PICC) 为患者提供了中期至长期的无痛性静脉治疗通道, 减轻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因PICC 置管操作简便、安全, 留置时间长, 维护方便, 符合化疗患者长期治疗的需要,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PICC 作为一种有创操作, 其并发症不容忽视, 尤其是静脉炎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 置管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高达15. 15%[1] , 常发生于穿刺后2-3d[2] , 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 cm, 它是由于各种机械性刺激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的炎症反应, 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可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1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我科从2009年11月 至2011年5月采用PICC置管治疗病人共85例, 其中男65例, 女20例, 年龄35岁-65岁, 平均年龄50岁。直肠癌45例, 胃癌 15例, 乳腺癌5例。PICC 导管留置时间36 d~ 382 d, 其中有12例病人在置管后2 d-7 d 发生了机械性静脉炎, 经及时处理静脉炎症状好转。病人穿刺静脉均选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以肘窝为界,
  肘窝以上穿刺者为观察组, 肘窝以下穿刺者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病人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两组病人穿刺静脉、性别、年龄、病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穿刺导管均选用BD公司生产的PICC 导管, 型号为4Fr及5Fr,穿刺由经过PICC 系列课程培训合格后的护士操作。
  1.2静脉炎评价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判断标准
  0级:没有症状;
  I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1I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Ⅲ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3静脉炎疗效判断
  痊愈:即静脉的红、肿、热、痛症状消失,无压痛;
  有效(好转):静脉的红、肿、热、痛症状明显减轻,受累静脉仍有压痛;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2结果(见下表)
  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P <0.01 <0.05
  3 讨论
  PICC置管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
  (1)主要是穿刺者技术不熟练或血管条件差。
  (2)血管的解剖学特点。
  (3)肢体的过度运动导致穿刺鞘及导管对静脉内膜机械性的摩擦刺激引起的变态反应。
  因此予患者留置PICC导管时一定要有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意识,不但要有娴熟的技术,正确的评估血管,一般首选贵要静脉,因贵要静脉粗直、静脉瓣少。原则上选择最细的导管,最好使用1 mL注射器在穿刺点皮下注射利多卡因进行局麻,这样可避免疼痛引起的血管痉挛,而且置管前后要耐心细致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术后监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早期贴康惠尔透明贴[3]或敷如意金黄散[4]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 置管后出现的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PICC置管早期,穿刺后48~72 h,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 CM。主要原因有:导管置人困难,并反复送管;导管未达到预期位置;导管漂移造成对血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穿刺后屈伸过度;穿刺技术不熟练等 。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导管使用效果和患者的健康,严重时甚至导致置管失败。
  在肘窝以下穿刺, 手臂屈伸时增加了导管与血管壁的机械性摩擦, 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在肘窝以上穿刺可将导管固定于上臂, 可避免手臂活动时导管的弯曲, 减少了导管与血管壁的机械性摩擦, 从而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本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14.29%( 3/ 24) , 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 56%, 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4. 44%, 经统计学分析,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表明不同穿刺部位对PICC 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有不同影响, 在肘窝以上穿刺可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中仅有1 例病人在置管后第2 天发生了静脉炎, 分析认为此病人由于置管时间早, 操作者没有应用沙丁格尔技术, 是在没有超声引导的指导下进行的盲穿, 在穿刺过程中损伤了血管内膜, 而发生的机械性脉炎。PICC 导管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影响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增加了病人痛苦, 影响了病人的情绪, 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穿刺时选择肘上静脉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而且, 随着沙丁格尔和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 为肘上穿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Mour eau NV ascular s af el y. It is all about PICC[J] . Nurs Manag e, 2006, 37( 5) : 22-27.
  [2] 王春妹. 护理操作对PICC 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J ] . 护理研究,2004, 18( 6B) : 1099.
  [3] 宁宁,杨小春,陈海霞,等.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治疗静脉炎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护理研究,2007,3(21):529~594.
  [4] 马建英,石玉玲,李志清.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l临床观察[J].药物与护理,2003,9(3):236.
  [5] 段培蓓, 梅思娟, 张园园. 金黄散外敷对PICC 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观察[J] . 护理学报, 2008, 15( 4) : 71- 73.
  [6] 寇京莉, 韩斌如. PICC 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 . 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7) : 661- 6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5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