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作者主要阐述了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了本人在建筑施工中主要项目施工技术的操作过程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基础;承重;吊装
一、基础施工
(一) 三通一平
基础施工是建设工程的第一施工程序,因此,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施工建立的必备条件,主要是通水、通电、通交通及平整场地,简称“三通一平”。
(二) 定位放线
放线是根据施工的需要,把设计图纸的房屋按照设计要求测定到地面上,为施工提供各种标志,作为按图施工的根据。房屋的具体方位,除按统一规划要求外,还要听取建设单位的意见,才能现场测定房屋座落的具体方位。
房屋放线是根据已测设的主轴线方位,详细测定房屋各轴线交点位置,并用木桩(桩顶钉小钉) 标志出来,通称为“中心桩”。
再据中心桩位置,按基础设计宽度,用石灰撒出基槽边界线,又叫基槽放线,并在基槽外各轴线的延长线上钉施工控制桩,作为开挖基槽后各阶段施工中确定和校对轴线位置的依据。这种控制桩一般钉在槽边外2- 4 米(最好与中心线距离为整米数)处,应在不受施工干扰并便于引测和保存桩位的地方。
在一般房屋中,为了保证控制精确度和施工方便,还在基槽外房屋转角处的一定距离设置龙门桩。龙门桩要钉的牢固、坚直,桩面的龙门板与基槽平行。同时,在龙门桩上测定出房屋室内(或室外) 地坪的设计相对标高,即±0. 00 标高控制点,这是基槽开挖和墙体标高传导或校核标高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要保持标高的精确度。
(三) 基槽开挖
在房位及轴线均已确定的条件下,按设计基槽宽度与放坡要求,撒放挖槽灰线,槽边放坡要视地基土性质,基础埋深和地下水位高低而定。
基槽开挖后,应经常检查基槽的土质情况,基槽边坡的状态是否有塌方的因素。在天然含水量较多的土层中开挖基槽,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若有危险时,应加临时支撑,以防塌方。当基槽挖到设计深度时,必须通知质检、设计等有工单位进行基槽检验,验槽时,应详细观察土层的土质情况,若基槽土层发现有异常现象和松软土质,为检查土质变化情况,用钢钎作标记,钎探时应做好记录和绘制好平面位置图,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当基槽挖到设计深度时,基底老土层不得扰动和松浮土回填,做好刷帮清底工作,并注意基底平整,如发现基底土层局部有异常现象,如空洞、软松土等,必须妥善处理,方可继续施工。
(四) 基础砌筑
基槽验收后,即可按基础的结构形式进行基础砌筑。在一般房屋建设中,采用条形基础的较多,垫层一般选用三合土或C10 混凝土,基础选用砖及毛石等砌筑材料,条形基础的施工过程是:做垫层,分层砌筑大放脚,及基础墙体铺设防潮层等;一般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施工工序是:浇筑素混凝土垫层、扎基础钢筋、立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
二、墙体砌筑
(一) 墙体的作用与分类
(1) 墙体的作用
墙体是房屋的主要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承重、围护和分隔。承重作用:墙体在房屋建筑中,作为承重构件的一部分,各层楼板和屋面的荷载是通过墙体结构而传到墙下的条形基础上,通常称这种墙为承重墙。围护作用:主要是挡风、阻雨、隔热、防寒、隔音等,这些功能主要是在外墙上,内墙只有隔音功能。分隔作用:根据房屋使用的功能要求,把房屋分隔为各种大小形状不同房间的墙体,通称为隔墙,隔墙除使用需要外主要是
隔声和防干扰。
(2) 墙体的分类
墙体按其作用和构造形式可分为,承重墙、非承重墙、维护墙。维护墙和分隔墙从房屋平面位置可分为内墙、外墙、山墙;从墙体采用的材料可分为砖墙、石墙、轻质墙、框架(填充) 墙等;按墙的不同装饰分清水墙、混水墙。在一般房屋建设中,通常均按墙体厚度分为:490mm(二砖) 墙、370mm(一砖半)墙、240mm(一砖) 墙、180mm(一平一立) 墙、120mm(半砖) 墙等。
(二) 墙体的组砌
砖砌体的组砌形式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三七缝法、条砌法、丁砌法等。
砌筑砂浆,砌体通常使用的有石灰砂浆、混合砂浆(水泥石灰砂浆) 和水泥砂浆等。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墙体,可用特种砂浆砌筑。
砖砌体是由砖块和砂浆通过各种形式的组合而搭砌成的整体。要想形成牢固的墙体,砌筑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 砌体中的砖块必须错缝砌筑。砖砌体由一块一块砖,利用砂浆作为填缝和粘结材料,组砌成砖墙。为了使它们能共同作用,砌筑时必须错缝搭接。要求最小错缝长度应有1/ 4 砖长或6cm ,才算符合搭接要求。
(2) 必须控制水平灰缝的厚度。按规范规定,灰缝一般为10mm ,最大不超过12mm ,最小不少于8mm。水平灰缝太厚,在受力时,砌体压缩变形增大,还可能使砌体产生滑移,这对墙体结构很不利;如灰缝过薄,则不能保证砂浆的饱满度,对墙体的粘结力削弱,影响整体性,同样竖缝亦应控制厚度保证粘结。
(3) 墙体之间的联结应牢固。一幢房屋的墙体,都是纵横交错,互相支撑,拉结形成所需空间的整体。所以墙体之间的连接十分重要。理论上认为: 两道相互接合的墙体,应该同时砌筑。但实际实施中往往难以保证,为此需要有接合的方法,在砌筑上称为接槎。要保证墙体连接牢固,则接槎应严格符合规范规定。砖墙接槎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房屋的稳定性相当重要,接槎不符合要求时,在砌体受到外力作用和震动(如地震)后,会在墙体之间产生裂缝。
规范规定在砌筑中只允许采用两种接槎方式:一种是斜槎又称踏步槎;另一种是直槎又叫马牙槎。凡留直槎的,必须在竖向每隔500mm配置«6 钢筋(每120mm 厚放一根) ,两头弯90 度钩作为拉结钢筋,埋在先砌的墙内50cm ,伸出接槎一面50cm 为满足。
三、构造柱与圈梁的施工
在抗震设防区域,砖混结构都要设置圈梁和构造柱,它们和墙体结合成一幢房屋的整体。
(1) 对构造柱,应先把钢筋绑好后,清理柱子根部的落地灰等杂物,并用水冲刷干净,然后支撑构造柱两侧的模板。模板要支牢夹紧,用支撑法或螺栓拉结法使之牢固。主要防浇灌混凝土时胀模及漏浆。
(2) 对圈梁,可先绑钢筋后支模板,也可先支模板后绑钢筋。因为模板只有侧模,以那个工种有空那个工种可先上。侧模立在横担上,待钢筋完成后把模板上口卡住,保持模板的断面尺寸。模板也要防止胀模和漏浆。
(3) 检查钢筋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主要内容是检查构造柱钢筋直径,箍筋直径和间距,检查圈梁断面尺寸、主筋直径和箍筋间距,以及钢筋长度不够处的搭接长度是否足够,垫块是否垫好,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4) 浇灌混凝土。要求先浇灌构造柱,在全部构造柱浇灌完毕后才可进行圈梁等处浇混凝土。混凝土要控制坍落度防止漏浆;另外由于构件较小,振捣时要适当,不要过振。浇灌混凝土时,应分构件、分强度等级、分楼层做好混凝土强度检测用的试块。
试块制作后,应送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待试模中混凝土表面干燥后,在其上用墨笔写出强度,部位浇捣日期。
(5) 现场养护。混凝土的养护要根据水泥品种和气候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养护时间,一般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d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或有抗渗要求的不得少于14d。
(6) 拆模。构造柱和圈梁,由于都在砌体中,因此浇灌后2 ―3d 就可以拆除侧模板。除非圈梁中有代替过梁的部位,需等到该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 %以上后,才能拆去底模板。
四、楼板的安装
(一) 吊装就位。在楼板吊装就位过程中有水平运输、垂直运输及安装就位等操
作。注意事项有:
(1) 做好安装技术交底,防止板在运输中冲撞或失落引起各类事故;
(2) 检查所用机具的安全可靠性;
(3) 有专人进行安装的统一指挥;
(4) 安装楼板时要瓦工或抹灰工配合,在就位处的板下坐浆;
(5) 安装时要轻放、轻撬,防砸碎找平层使板安装后搁置不平而翘动。
(二) 检查验收。在楼层的板全面安装完毕后,应会同质量员进行检查验收。
(1) 板号是否准确,支座长度是否满足。一般要求板在梁上的支承长度最少为8cm ,在砖墙上(无圈梁时) 支承长度有10cm 以上为合格;不能满足者应适当撬动使其满足,最主要的是应在安装时控制好,后补撬动会使坐浆、找平层破坏。
(2) 板缝是否均匀。有些安装工人为图省事,或木工为图省事少支板缝模板,把板挤并在一起,板与板之间不足20mm ,难以把细石混凝土灌实,在交付使用后板缝处出现通长裂缝。因此在安装时,要交底并提出要求,要进行预控,最后用全面检查作保证。
(3) 在楼层下检查板底是否有质量疵病。以防止进场验收时的漏检,达到保证构件使用无隐患,如有问题立即处理。
(4) 观察楼层平面是否有起落不平现象。有怀疑时应用水准仪测点检查,以保证整个楼面的平整,对下步施工有利。
五、结语
施工技术在建筑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建筑企业应注重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对企业经营好坏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建军,李永.谈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编办法[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院报,2001,18(3)
[2]郭俊英.浅谈如何搞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J].山西建筑,2002,28(3)
[3]李亚梅.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系统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1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