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公共图书馆人性化建设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体现在内部管理、读者服务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本文通过公共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内容,深入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未来的管理方向。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人性化;读者服务;弱势群体;创新
公共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建设是在服务、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的关怀,体现人的价值。追溯到世界上第一部图书馆法和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自现代公共图书馆出现之日起就已形成,并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而不断演绎、丰富。
1公共图书馆管理人性化
1.1 内部管理人性化
在内部员工的管理方面,图书馆领导层应注重刚柔相济的原则。
(1)管理者应擅用激励机制。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个能充分激励人、调动人的用人机制即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图书馆要打破原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慵懒作风,必须从建立奖勤罚懒、与分配制度挂钩的用人机制着手。而行之有效的用人机制的确立,必须以广泛的调查研究为基础。领导层须对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谙熟于心,并在此基础上,虚心聆听员工的看法和意见,如此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能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2)领导层应擅用情感管理。科学的机制和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但在各项制度的实施中,领导者要注重人性化,讲究管理艺术,要擅用情感的力量,忌简单粗暴,更忌诋毁人格、损害个人尊严。领导者要放下架子,将自己置身于群众当中,多同员工沟通,关心他们的群体需求和个体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领导者的亲和力,才能构建一个充满凝聚力和勃勃生机的和谐团队。运用情感管理非但不会削弱领导者的权威,反而会增加其个人魅力和威信,从而使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更加顺利。有关人性化管理对图书馆内部管理的作用,笔者想引用郑其绪教授的几句箴言加以总结――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这是对人性化管理独到之处的精辟论述。
1.2 读者服务人性化
图书馆应恪守“平等”、“开放”、“免费”的公共图书馆精神,以最大化地满足读者需要为己任,以主动、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实现对读者的人文管理。
(1)图书馆应实现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的人性化。图书馆应将服务对象的定位由“以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读者的阅读权利,关注读者的阅读需求。与服务对象人性化相应的是管理模式由“以藏为主”向“以用为主”的转化。图书馆应实行藏、借、阅一体的开架服务,增加读者获取文献的自由度。
(2)图书馆应能实现由文献中心向信息中心的转化。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日益多元化,图书馆如囿于文献中心的角色,势必被知识经济时代所淘汰,而突破传统的服务职能,以高科技手段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才是图书馆在信息潮中求得生存的途径。图书馆除了要完善传统的借阅、检索等功能,还要加强信息功能,使其兼具数据存贮、信息服务、电子阅览、In-ternet互联等功能。图书馆应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1.3对弱势群体关注的人性化
我国由于社会结构的缺陷和社会设置等问题,加上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处于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之中。因而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出并引起社会各界包括图书馆的广泛关注。
(1)公共图书馆人文精神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中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同时也提到“对任何不能享受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人、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这里就蕴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公共图书馆承担维护社会信息公平的职能,二是公共图书馆有向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的义务。
(2)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实施人文关怀的举措。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不应追求标志性的建筑,而要追求通过完备的分馆制和流动借阅制,使服务深入社区,使居民到馆距离能够在一个可以基本保证公平的范围,如深圳福田区投资13亿元打造“1公里文化圈”,每平方公里内就要建一个图书馆。遵循弱势群体补偿原则,对弱势群体进行优先扶持和政策倾斜。通过加大对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他们接触知识的机会,使遭受“知识剥夺”的弱势群体参与知识分享,缩小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的知识差距,以保持社会的均衡发展。
2公共图书馆人性化服务创新模式
2.1 建立以“导读、咨询、讨论”为一体的互动式服务平台
(1)建立导读,咨询服务为主的新型读者服务方式。绝大多数读者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图书馆的。因此,在服务中,应该强调读者的自主性,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让读者本人在信息服务中发挥主动作用,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来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我们提出创建这样一个平台就是要让读者和图书管理员之间实现多方位的互动式交流。那么其次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读者的自我服务能力。引领读者找到他们需要的资料,并且能耐心的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对专业性质书籍的学科分类,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和专业性质的数据库查找、检索的技巧等更高层次的知识导读,解惑答疑服务。扮演好知识导航员的角色。
(2)建立读者活动基地―――读者沙龙。在互动式服务中,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观念,传统的“青灯冷卷”式的阅读方式将被以“快乐学习” “自主学习”为主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所取代,观念上的变革必然要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创建“读者阅读沙龙”给读者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讨论的舞台,加以适当的引领,辅以内容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把学习知识改为学术讨论的方式,让读者在交流中开阔思路,轻松惬意中获取知识。
2.2 开展以“体验”为主体的读者活动
读者活动作为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读者的热情参与是密不可分的。以时下信息理论的观念来讲,只有图书馆提供信息类服务或者提供体验的信息时,信息才真正能创造价值。读者作为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必须要作为“体验”的主体。下面以两个特色活动为例说明体验式服务的开展。2.21馆藏专题精品书展活动。把读者请进图书馆,通过看图、读书、观看影音视频,让读者在休闲、参观、游览中了解图书馆,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爱好。这类活动虽然规模不大,但因其主题鲜明、形式活泼而效果显著。通过反馈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读者来到图书馆就直奔展区,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并希望今后能够多多举办这样的书展,不断拓展书展主题,展示更多更好的精品图书,引导大众阅读。2.22“世界读书日”图书置换活动。公共图书馆开展以“分享书香,增进友谊”为主题的大型图书置换活动,可以有效的利用图书馆的大厅,院落等基础设施,建立“图书流动置换站”。在这里一部分读者可以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古迹珍品图书拿来,供广大读者欣赏,请专家鉴定。更多的读者拿出自己的图书,同其他读者交换阅读,以书会友,以书交友。通过参加这两个活动让读者在走进图书馆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对知识和阅读的渴求。
3 结语
公共图书馆以其特有的开放、亲和、宁静的阅读氛围,体现人文关怀的人文环境,吸引读者驻足到此流连忘返以获得心灵的满足。“公共图书馆是保障社会信息公平的机构/制度”,提倡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成为公共图书馆人文精神经典的诠释。
参考文献:
[1]余莉. 提升中学图书馆开架管理水平[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6). [2]孙宏明. 新世纪图书馆的创新管理[J]. 办公室业务,2011,(6). [3]赵惠萍,朱章锁. 论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两个维度[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3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