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技经费资源配置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祥伟

  【摘要】科技经费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影响科技活动的规模与绩效。我国科技经费资源存在投入规模不足、强度不大、监管不严、配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此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经费;资源;配置
  我国科技经费资源筹集规模和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与国外创新型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严重制约科技活动水平与产出。衡量一国科技投入水平的核心指标――全社会R&D投入强度(R&D/GDP),2009年增长到1.7%(全社会R&D活动总投入为58021068万元),R&D投入强度远低于2007年OECD国家平均2.29%水平,也未能实现《规划纲要》规定的2010年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2.0%的目标。研究科技经费配置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推进意义。
  一、国家科技经费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用于科学技术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财政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000~2005年不到4%,“十一五”期间该比重一直在4%上下徘徊:2007年上升为4.25%,2008年回落为4.1%,2009年上升为4.4%,2010年再次回落为3.6%,低于1995年4.43%的水平,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增幅显著小于地方,东部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幅高于中西部。《国家科技进步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国家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2009年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为10%,2010年高达23%,国家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法定增长要求可见一斑。此外《规划纲要》以及配套政策均从实际出发,提出国家科技投入增长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然而,国家财政科技管理体制与科技投入机制之间存在制度性障碍,并且法定要求的科技投入经费增长幅度受多种因素制约该要求的设立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国家科技投入经费徘徊不前,未能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
  (二)财政科技经费资源配置结构亟需改进
  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但中央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R&D活动总投入比重却逐年下降。2009年,全社会R&D活动投入基础研究经费为270.2857亿元,占总投入的4.66%,较2007年的4.7%又有所下降,远低于发达国家10%以上的水平。科技经费资源区域配置与区域科研实力、科技研发需求不相匹配,科技经费安排缺乏统筹性。2009年中央科技拨款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拨款比为5:1:1.1 ,如此之财政科技拨款比例难以满足对于总体区域战略与国家创新体系全局建设产生的科技经费资源需求;地方财政拨款为5.5:1.1:1,反映出中部地方科技投入比例较多,中央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不足。
  (三)科技经费监管机制不完善
  从目前科技经费监管实践与监管制度建设情况看,科技经费监管中央与地方协调主要有如下问题:一是科技经费管理体制中虽明确科技经费资源的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但对于科技经费监管权限职责含糊不清,取而代之的是中央与地方多重监管与监管缺位并存、监而不管以监代管。二是科技经费单向监管问题突出,监管双方良性互动较少。实际监管过程中,中央对科技经费资源监管关注结果,地方对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往往是单向监管偏重财务制度的合规性,轻于科技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对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科技经费合规、合理使用引致的监管主体服务需求关注较少,对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科技经费的诚信管理缺位。三是中央与地方监管互动工作机制缺失,科技经费监管断点、节点交错,监管结果处理简单化。
  二、政策建议
  (一)稳步增加财政科技经费配置规模,拓展科技经费资源筹集渠道
  一是按照《科技进步法》、《规划纲要》等政策法规要求,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机制,大幅增加中央财政科技经费投入规模,逐步实现法定增长速度。全社会R&D投入强度(R&D/GDP)增长速率保持与GDP增长同步实现R&D投入稳步提升,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力争突破2.2%,财政科技经费增长实现法定增长投入。二是中央要充分利用科技金融机制,在全国范围或区域范围发展创新金融,显著放大全社会科技经费资源,实现中央目标、地方目标与市场目标的有机统一。
  (二)着重完善科技经费资源管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现行科技资金管理办法,提升科技经费资源配置效率,具体而言:
  1.完善科技经费预算决算制度,适应国家科技计划主导财政科技拨款资金科学化、精益化、系统化管理的需要,简化预算评估程序,提升预算执行时效,实现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与科技资金拨款单位科技经费预算决算直接对接。
  2.不断优化科技经费资源投入结构,提升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效率。中央要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东中西部平衡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加大中西部科技经费资源的倾斜力度、加大对农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高等学校研究科研经费资源的投入力度、加大对企业科研活动的扶持力度。东部财政科技投入应体现效率优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有所为原则,重点投向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重大项目,并注重对基础性、民生性的科学研究;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应遵循效率优先、集中优势、有所不为原则,有选择地重点投向地域性、民生性、基础性的重点项目,加大省属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经费资源投入支持力度。
  3.创新科技经费资源配置方式,优化中央与地方科技经费资源投入的计划配置方式,积极引入市场配置方式,放大财政科技经费资源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在政府的竞争性科技计划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稳定支持R&D机构可持续性地研究与开发,重点加强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引导,弥补地方财政公益性科技经费投入的不足。
  4.建立财政部、科技部门、社会中介、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逐步放开社会公众监督窗口,以提升科技经费资源使用效率为宗旨,强化监管服务意识,做到多部门、多侧面、多时点监管与协调、系统监管相结合。
  5.建立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科技经费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索科研绩效评价导向的科技经费资源信用体系。
  (三)加强科技金融创新体制安排
  中央要加快科技金融创新制度安排,整合区域、地方科技金融创新资源,地方根据本土优势,不断创新科技金融体制,盘活科技金融创新资源,设立形式多样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科技创业基金、科技创新风险基金等基金,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功能,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切实让利于企业,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参与创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强.科技资源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统计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1)
  [2]沈赤,娄钰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及其对策[J].企业经济.20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8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