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思考与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琚莉
摘要:高职院校数学课教学应运步实现由知识研究型向应用能力型的转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及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26-01
数学是高职院校众多专业的基础课。高职院校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学生应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目标的转变促使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从概念出发进行理论教学的模式,转向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提高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促进其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鉴于对高职院校数学课教学改革趋势的理解和初步实践,笔者就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教学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1、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的改革
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教学改革在观念上应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因此,在内容设置上应着重体现综合、现代、实用的特点。综合,就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现代,就是指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技术、符合使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如一些简单数学软件的应用等;实用,就是指教学内容应服从不同专业的需要,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为此,将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分为以下三个模块并施以相应的教学要求:
基础模块内容为一元函数微积分部分,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的计算及应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计算及应用。在教学要求上,可简化对理论的推导,精讲计算及应用,使学生掌握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同时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
技术模块内容大多为工程数学的实用内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必要的数学模块。包括幂级数与傅里叶级数模块、常微分方程模块、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模块、行列式与矩阵模块、概率与数理统计模块、多元函数微积分模块、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模块等。在教学要求上,主要是熟练掌握计算和应用,要减少理论讲解,多举一些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例子。
数学实验模块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数学实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实验,围绕高等数学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数值功能和图形功能展示基本概念与结论,初步体验数学软件的强大实用性,如解方程、求极限、求导数、解微分方程等。第二部分,结合学生自身专业的不同需要,数学实验可涉及到数值方法、数理统计、图论、复杂的微分方程、线性规划等;结合专业需求开设专门实验,让学生利用掌握的实验知识通过计算机独立地编程、计算并注重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这方面的训练将极大地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三部分,综合实验,教师可以学生的专业为背景,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际问题(即案例),让学生体验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数学实验――实验报告的全过程。这种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专业技能具有直接的意义。
辅助模块内容包括数学建模、运筹学优化方法简介等。运筹学在工程预算和企业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鉴别问题的性质、系统的目标及系统间变量的关系,利用数学方法对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它是比较实用的数学新分支。此外,数学建模也是数学的一个新分支,是与应用联系更紧密的综合数学。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运筹学方法、数学建模思想和一般步骤,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上内容可以是方法介绍,然后用计算机进行案例讲解和大数据量运算。对于这个模块,有条件的院校可作为选修课开设,教学上可适当降低要求,以强调锻炼为主。
以上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改革具有以下特点:(1)夯实最基本的微积分基础,将基础知识作为平台课程。(2)有针对性地介绍工程数学的一些分支内容,使其真正成为学生专业理论的工具。(3)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动手动脑、应用数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教学方式的改革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高职院校,数学课课时是有限的,上述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传统内容相比并未减少,只是根据不同专业有所取舍而已。无疑,减少纯理论的推导论证、根据不同专业删减与该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等,可以节省不少课时,更重要的是将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大大改进了教学效果并提高了教学效率。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演示直观,重点醒目,多方位传达信息,改进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利用视听合成技术强化学生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实现计算机全程教学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开设数学实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数学实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带有较强实践意义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是以数学实验为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能经常性地、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软件以及当代最新科技成果的意识,更科学、更便捷地处理各种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是:(1)使数学思维(即逻辑思维)的过程视觉化、形象化,从而刺激大脑接受信息的兴奋点,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2)借助计算机技术,开展人机对话。既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又提高计算机运用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
3、对教学改革所面临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学课教学改革还面临不少问题。如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全程教学还没有真正到位,使改革教学方式、加大教学容量及进行数学实验实现起来非常困难;没有特别合适的、具有综合性的高职数学教材;数学课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充电”。这些问题都会带来一些暂时的困难。
4、结 语
高职院校的数学课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需要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摸索,逐步实现其合理性和高效性。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扩充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准,跟上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改革与探索,使高职院校的数学课教学更能适应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要求,逐步实现由知识研究型向应用能力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董妍,工作记忆、问题表征方式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影响的研究[C],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张向葵,徐国庆,有关类比推理过程中的图式归纳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26(5):866-8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3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