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土壤盐渍化及防治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欢

  摘要:根据土壤盐渍化引起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有的放矢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减轻和延缓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关键词:盐渍土;改良剂;措施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84-01
  
  1、盐渍土的概念
  
  盐渍土(盐碱土)是指土壤中含有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另外青藏高原有硼酸盐,吐鲁番盆地有硝酸盐类;或者是土壤含盐量虽少,但土壤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达到了一定比例。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永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在潮湿的天气里,雨水能将盐分冲走而不致造成伤害;但在干热天气,因为灌溉水没有排出,地表形成积水,水遇热而蒸发,留下有害的盐分,盐分积聚的危害足以严重到使作物枯萎而死,寸草不长,形成盐碱地,
  
  2、盐渍化的危害
  
  2.1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盐渍土可分为含硫酸盐为主的松盐土和含碳酸盐为主的碱盐土,其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植被生长并间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且能腐蚀损坏工程设施,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25.11亿元。对内蒙河套平原统计,许多灌区每年因盐渍土死于苗期的农作物占播种面积的10%-20%,有的甚至高达30%以上;黄淮海平原轻度、中度盐渍土就造成农作物减产10%-50%,重度则颗粒无收;而山东省140.06万公顷盐渍化土地中的81.56万公顷耕地,每年因盐渍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5-20亿元。
  2.2造成盐渍荒漠化
  荒漠化已成为全球威胁人类生存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它既是一个生态与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与经济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和组织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约为332.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4.6%,近4亿人口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盐渍荒漠化属化学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是一种重要的荒漠化类型。造成盐渍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高温干燥、蒸发强烈,使没有植被保护的土地,上升水流占绝对优势,淋溶和脱盐过程微弱,造成土壤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盐碱化,特别是不合理的灌溉措施,使次生盐渍化发展尤为迅速。盐渍荒漠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有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的分布以新、蒙、青三省面积最大,依次占土壤盐化总面积的46.3%、23.O%和18.7%。三省区分布了土壤盐渍化的88%。
  
  3、治理和利用盐碱土措施
  
  3.1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
  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注意排灌工程配套,建立农田林网,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土地盐渍化显著减少、减弱,如黄淮海平原(河北周曲)和黄河冲积平原(河南商丘)即是很成功的范例。
  3.2工程措施与农业措施结合
  我国传统的农业措施改良技术:起土刮碱、开沟躲碱、蓄淡压碱、增施有机肥料。建立井沟渠结合的灌排工程系统,合理排灌。机井灌溉,淋洗土壤盐分,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地下库容,起到灌排调蓄等作用;井沟渠结合,加速水盐交换循环,使土壤脱盐淡化。新疆采用明排为圭,明暗排结合,明沟与竖井结合。井排与井灌结合,明沟采用浅密沟系统,深1.5-2米,间距100-250米,效果良好。
  3.3施用土壤改良剂
  (1)采用物理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渗透性。例如磁化水灌溉、砂掺粘、粘掺砂。
  (2)采用化学措施,进行碱土改良。一种是加酸(化学作用),如硫黄、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铝等。碱土加酸后有残留物,同时增加了土壤的盐分。一种是加钙(代换作用),如石膏、氧化钙、石灰石、磷石膏、煤矸石。
  (3)采用生化措施。以生物有机酸为主成份,利用生物化学作用。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3.4生物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种植耐盐檀物和牧草、植树造林等)
  (1)增施有机肥料。盐渍土除了盐渍危害以外,干旱、瘠薄常常制约着农作物生长,并呈现着盐化程度加重,土壤肥力愈低的趋势。据江苏盐城新泽试验站资料,培肥熟化土壤,表层10-20厘米土壤有机质会计师增到1.5%左右,总孔隙度达到>55%,其中非毛管孔隙度达15%以上,直径>0.25毫米团粒含量在2.5%以上,容重<1.25/立方厘米,可有效地掏土壤返盐。还有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施用风化煤、腐殖酸类肥料等改良盐碱土,都收到脱盐、培肥的较好效果。通过对植物抗盐机理的深入研究,选取择、引种和培育新的抗盐经济作物,使其适应盐渍土环境。
  (2)种植耐盐植物。即使一般作物,在盐渍胁迫下,也有求生存的本领。表现不同农作物,有不同的抗盐能力。
  在盐渍地和盐生植物的开发利用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有力地证明了盐渍地和盐生植物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关键在开发的合理和利用的有效。
  
  参考文献:
  [1]杨贵羽,陈亚新,土壤水分盐分空间变异性与合理采样数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3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