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沙化的成因及危害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以及过度的资源开发,我国土地资源压力倍增,引发土壤沙化。该文分析了土壤沙化的主要成因,讨论了土壤沙化带来的主要危害,旨在为治理土壤沙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沙化;成因;危害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098-0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excessive resource development, the pressure on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had increased, resulting in soil desertif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causes of soil desertification, discussed the main hazards brought by soil desertification, and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oil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Key words: Soil desertification; Cause; Hazard
1 土壤沙化成因
土壤沙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两者相互影响,交替作用。一般情况下,降水量和土壤结构相对稳定的地区出现土壤沙化,主要因素是人为影响。在干旱、半干旱以及土壤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干旱的气候条件等是引起土壤沙化的主要原因。然而由于近代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能力达到空前水平,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冲击使土壤沙化过程加剧,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并已成为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2种因素产生的结果类似,但理论成因不同。
1.1 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 历史上的地质事件与土壤退化的地质背景有着密切联系。新构造活动在如今全球的地质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松辽平原为例,全新世以来该地区平均以0.02~0.3mm/年的速度向上抬升,致使晚更新世地层露出地表,遭受侵蚀。甘肃东北部的环县土壤上部覆盖第四纪沉积的黄土状亚粘土和黄土状亚沙土,其中细小的土壤微粒被风带走,残留的粗粒土壤逐渐增加,为其成为甘肃东部主要沙化区域提供了条件[1]。盛海洋等[2]对四川黄河流域土地沙化原因分析同样得出地质因素是导致土壤沙化的主要内动力因素。
地貌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地貌形态控制了土壤肥力特征和发育过程。土壤水分与地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变化规律,在黄土丘陵上较陡的坡顶和上半部分,土壤中的含水量从地表向下逐渐增加,而在坡脚和下半部分的结果却正好相反[3]。同样地形会影响风力活动,进而对风力侵蚀产生影响。山体若起伏较大,可对风力起到阻挡作用,分散风力或形成风口,平坦的山体地形则有利于风力大范围活动[4]。在沙漠地区,可以明显发现山体大多呈现为丘陵或戈壁,这有助于风力大范围活动,形成较强的风力侵蚀。
1.2 气候条件 气候是土壤沙化的直接原因。第四纪时期的两大地质事件与当今的气候特征均有明显关联。其中新构造运动使青藏地块大幅度隆起,形成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改变了其本身的气候特点,同时为全球季风环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青藏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空气,使干冷的西伯利亚冬季季风转向东南,与太平洋进行水热交换,诱发了东南亚季风环流,导致我国西北地区长期干燥。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土壤沙化受到的冲击也在不断加剧。Li等[5]研究发现,在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也导致土壤沙化加剧,气候变化导致的土壤沙化面积占青藏高原土壤沙化总面积的38%,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降水量减少所致。
1.3 社会和经济因素
1.3.1 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导致土壤沙化的主要人为因素。20世纪中期以来,人口增长进入井喷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对资源的消耗和周围环境的破坏。以天山以北地区为例,秦汉时期人口仅2万~10万人,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口已达400万[14]。为了保证基本的生活,人们不得不开垦沙漠边缘的荒地和草地,砍伐树木和灌木,破坏自然植被,扩大农田。常学礼等[6]对科尔沁沙地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研究也印证了人口是加速土壤沙化的主要原因,耕地指数和草场载畜量对沙漠化的累加影响尤为明显。
1.3.2 利益驱动 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尽管植被和环境受到法律的保護,仍有人破坏自然资源,导致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恶性发展。盐池县实地测算,每挖0.5kg甘草,就会破坏5m2的草场[7]。
1.3.3 不完善的制度和管理 尽管我国的法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在不断完善,但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的实际情况[8]。比如较低的退耕还草补助并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导致人们从意识上不愿退耕还草。同时干旱地区地广人稀,执法难度较大,这就让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
2 土壤沙化的危害
2.1 可利用土地缩小,生产力降低 我国土壤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全国土壤沙化面积接近北京城的总面积。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正不断变成流动的沙地[9]。与之矛盾的是,我国人口每年呈增长态势,干旱地区的居民生活用地不断被压缩,其赖以生存的农业用地正在被挤压,尤其以畜牧业为生的游牧民族,日益严重的土壤沙化使他们经常举家搬迁,生存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楼兰古国地处今天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河口三角洲地带,当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系发达,使楼兰古国迅速发展兴盛。然而由于人口增多,使得生态系统超过其承载力,从而导致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加剧,加快了楼兰衰落的速度[10]。 土壤沙化会导致土地肥力丧失,生产力下降,从而使各种耕地、草地上的植被减少,沙化后的草场每hm2产草量仅为未沙化草场产草量的1/12左右[11],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农牧业发展受阻 土壤沙化后,风把土壤中的肥土层、肥料和种子带走,同时风沙会击打禾苗,造成农牧业减产。农田沙化后抵抗风蚀能力下降,导致毁种,需要重播多次,使得大量农田生产能力下降,粮食产量大幅减少,农业发展受阻。以我国河北省张北县来说,每年风沙毁种及改种农田高达2万hm2,其中1984年1次改种用籽量就达48.5亿kg,折合人民币27万元[12]。
土壤沙化导致草场产量降低,影响牲畜的数量和质量,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导致我国北方草原的畜牧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衰退趋势。牲畜严重缺草,使区域内牲畜总头数连续下降。农牧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民的生活之本,若农牧业发展受阻,会增加当地人民的生活负担,对脱贫致富造成影响,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2.3 影响交通 土壤沙化会给交通造成严重的障碍,在亚洲和非洲广阔的沙质土地区域,流沙侵蚀陆路交通的现象尤为普遍,公路被沙埋后会减窄路基宽度,掩埋路基,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沙尘天气出现时,能见度降低,行车风险增加。同时风沙对铁路系统也会造成严重影响,Yang等[13]对纳措湖地区的青藏铁路进行研究,发现少量的沙可以填满铁轨旁的渣石和覆盖两旁的斜坡,如果沙量较大,则会将铁轨掩埋,毁坏铁轨,最终使列车中断运行,甚至造成脱轨等交通事故。不仅如此,硬度较大的沙尘还会加重车辆零部件的磨损,堵塞空气过滤器从而影响进气量,使车辆存在安全隐患。有数据显示,从1970年以来,内蒙乌吉的包兰铁路支线因风沙危害造成列车脱轨22次,沙埋铁路最深处可达1.7m[14]。
2.4 污染环境 土壤沙化严重时会形成沙尘暴。沙尘带来的污染物可能导致下游牧场受到污染,牲畜发生疾病,给畜牧业带来重创。沙尘暴天气能见度低,不仅会造成交通事故,同时会使牲畜迷路,给牧民造成经济损失。沙尘会妨碍人类生产活动,直接损害精密仪器和机器,影响日常生产生活,造成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王鑫.隴东北部土壤沙化现状及防治对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24(1):179-182.
[2]盛海洋,杨学俊,白宪洲,等.四川黄河流域土地沙化原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 2007, 14(3):7-10.
[3]张丽萍,王小云,张赫斯.沙盖黄土丘陵坡地土壤理化特性随地形变化规律研究[J].地理科学,2011(2):178-183.
[4]王会明,陆彦俊,白生明,等.浅述宁夏北部地区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环境地质问题[J].科技资讯, 2012(27):149-150.
[5]Li Q , Zhang C , Shen Y ,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ve rol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desertification process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ased 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J]. CATENA, 2016, 147:789-796.
[6]夏训诚.新疆沙漠化与风沙灾害治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
[7]常学礼,赵学勇,韩珍喜,等.科尔沁沙地自然与人为因素对沙漠化影响的累加效应分析[J].中国沙漠, 2005, 25(4):466-471.
[8]潘萍.宁夏荒漠草原地区土壤沙化原因及防治[J].宁夏农林科技, 1987(4).
[9]刘然.土地沙化的危害与防沙治沙措施[J].北京农业,2014(30):193.
[10]韩学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楼兰古国兴衰的影响[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0):61-62.
[11]曹长春.乌审旗沙漠化土地危害及其治理措施[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9(3):21-23.
[12]朱震达.联合国第十届环境规划理事会中有关今后沙漠化研究工作进展的特点[J].中国沙漠,1982,3(2).
[13]Yinhai Y , Fuqiang J , Xilai W , et al.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wind-blown sand damage along Qinghai-Tibet Railway in Cuonahu Lake area[J]. 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2012,4(2):132-139.
[14]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额济纳旗考察队.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铁路沿线沙害防治[J].中国沙漠,1983(2):34-39.
(责编:徐世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