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可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多样,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就其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并提出解决学生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中职;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5-0166-01
  
  中等职业学校(下称中职校)学生(下称中职生)素质普遍低下(相较于高中生而言)是个不争的事实。生源多样化,尤其是来自特殊环境(贫困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等情况)下长大的特殊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表现的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初步探析其问题形成原因,并尝试提出一些可行的改善对策。
  
  1 中职生问题表现及心理特点分析
  
  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根据笔者的长期观察,作心理归因分析如下:
  
  1.1 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差,自觉性低,依赖心理强
  近年来,中职校迫于生计和招生的压力,不得不大大放宽招生条件,各种低素质学生都涌进学校来,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连升中考试都没有勇气参加。甚至有些初中未毕业就提前离开学校。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在一般同学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标准化”这样一个概念,在这些学生看来却是难题,需要老师反反复复解释、举例子,才能有所领悟。由于成绩差,信心不足,在学习上自觉性低。离开老师的指导就不知所措,依赖性很强。
  
  1.2 自卑感强,行动退缩
  中职校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逐年上升,他们原本在学习、心理、性格等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容易产生自卑感。尤其是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肯定,受到的都是批评、斥责、伤害和不公平的待遇。于是逐渐对老师产生惧怕,对学习失去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这类归因称为“习得无助感”,即表现为自尊的下降、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不愿作出努力。这些学生自认不如别人,不愿与其他人交往,不爱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不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
  
  1.3 封闭自己,有社交障碍
  不少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社交障碍,尤其是那些贫困生、特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害怕交往给经济带来负担,因而怯于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往,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封闭自己,不敢与人沟通,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因此种原因形成的社交障碍将伴随他们求学、就职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职业生涯。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困扰。
  
  1.4 心理矛盾冲突过强。情绪激烈,行为走极端
  中职校“问题学生”存在诸多矛盾心理和行为。诸如自我评价方面,要么盲目自大、自我为中心,要么自暴自弃丧失信心、悲观消极,对周围充满敌视又渴望被人理解和被人爱;对集体远而避之又对其有依赖性;争强好胜又过度自卑;情绪极其忧郁,“喜怒不形于色”,但一旦有烦心事就一触即发。表现得十分激烈,行为往往走极端。长期受到诸多矛盾心理煎熬,他们自然形成扭曲的性格和偏常的行为。
  
  2 中职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问题学生”有相当部分来自特殊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缺失父爱(母爱)和家庭教育的家庭。此外也与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关。
  
  2.1 家庭贫困而引起的自卑心理
  贫困生大多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存在较多的基本生活困难。进人中职校后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和其他的杂费。增加了贫困生的心理负担。在经济压力下,加上自身认识不足,这些学生产生如焦虑和紧张、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过度自卑、自我评价偏低等心理问题,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
  
  2.2 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引起的不良行为
  学生的问题也与家长不当的教育有关。有些家长溺爱娇惯。造成学生独立性差、胆小、退缩;或以我为中心,好强任性。有些家长失去对孩子的信心和希望,干脆放任自流,把孩子推往学校,当孩子最需要温情和关怀时,父母无暇顾及,导致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或行为异常;有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将孩子托给爷爷、奶奶照顾,隔代抚养极易造成“只养不教”的结果。
  
  2.3 教师教育不当引起的心理问题和过激行为
  中职校小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偏爱优等生,歧视差生;对问题学生不关心、不尊重、不了解,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就训斥,这样刺激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过激行为。
  
  2.4 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业上和交往上遭受的挫折导致学生过度自卑、自暴自弃行为。
  中职生的问题行为绝大多数都由学习成绩差、厌学所引起的。他们在来职校之前已经是学习上的失败者,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在班集体和家庭中常常被歧视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他们对同学和老师存有戒心,更不愿意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他们长期处于这种不良地位,慢慢地形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
  (2)不适当的“自我防卫机制”导致行为偏常。
  学生出于维护自尊的心理需求,在受老师批评时,本能地用其他手段弥补被伤害的自尊心。例如,明目张胆地捣乱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或无缘无故离开课室,这些试图挽回自尊的幼稚做法其实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3 中职生问题的教育对策
  
  中职生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也妨碍了其品格和个性的发展,更是成才的绊脚石。能否转化和教育好他们关系到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笔者结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尝试提出一些改善的教育对策:
  
  3.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①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讲座,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心理保健方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情绪控制。②加强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正面评价自己,正视现实和压力,乐观向上地面对困难,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欣赏。③教会学生与他人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改变和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塑造成功的心理品质。④建立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追踪调查,关注进展,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和干预。
  
  3.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认为老师的批评是为他好而乐于接受,也愿意自我反省并改正错误,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班级产生温馨和谐的气氛,使师生心情欢畅,心理相容。反之。则无法获得学生的信任,当教师批评学生时,学生会认为老师在“整人”,故意为难他。同样的批评可能结果却相反。
  
  3.3 班主任的爱心教育是学生消除不良心理及行为、获得自信的保障
  在中职校,班主任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主要责任者。了解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忧虑,是最有效的方法。①要更多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消除其自卑心理,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找出应对策略。②从生活、学习、纪律等方面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表现专长和优势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信心。③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学生真诚的关怀和帮助,尤其是贫困生,时刻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
  
  3.4 创造机会,帮助学生战胜胆怯和交际困难
  对于性格内向、胆子小、不善言辞和社交能力比较低的学生,应肯定他们的优点,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口说话,锻炼胆量。如课前十分钟的演讲、课堂上让他们多提问、早读轮流带读、轮流做班干部等。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在自信心、胆量、口头表达上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3.5 给行为偏常的学生多点宽容和理解,给予足够的尊重
  “问题学生”感到自己缺点多,名声不好。老师和同学瞧不起他,再努力也难挽回影响,因而自暴自弃。班主任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热情。宽容和理解他们。
  总之,中职校特殊群体学生问题日显复杂多变,我们只有不断去探索有效办法,才能使他们健康、顺利地走向社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1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