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 泽
摘要:一个企业在市场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整个发展过程,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开发人力资源,使之对企业产生“一本万利”的经济效果,从对象分析及内容与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三个层次;培训与开发;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29-02
一个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经久不息,长盛不衰,一个企业能起死回生,东山再起,有的是因为决策高明,出奇制胜,有的是因为总有先进的、新的产品不断进入市场,填补市场空白,有的是因为产品在同行业始终处于质优价廉的地位,有的是因为资本营运有方,实行集团经营,多角化经营,分散了风险。所有这些无不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所有这些都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结果。所以一个企业在市场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整个发展过程,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人力资源是第一重要资源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办好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四大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社会角度看,一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二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一要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二要实现企业资源的转换。其中人力资源最为活跃,通过人的作用可以较快地完成其他资源的转换,信息资源可以转换为物资资源,物资资源可以转换为经济资源。而信息资源、物资资源、经济资源要转换成人力资源,速度较慢,有的甚至不可能。如果一个企业不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即使其他三大资源丰富,也会失去优势,甚至变得毫无用处。如果一个企业有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即使没有资金,也可以借款筹措,可以使借贷资金膨胀增值;没有厂房、设备可以购建,没有产品可以开发,没有市场可以开拓。所以说,人力资源是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第一重要资源。
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对象
什么是企业的人力资源?一般认为,企业所有员工包括待分配、待招聘的人员都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就企业本质来讲,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企业发展进步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人员的总和。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人员(外部人员系指兼职人员,厂校挂钩人员,对企业咨询、服务等人员),因为外部人员也是能推动企业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人口不等于人力资源。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应该是一个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尽管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仍是处于发展阶段中的国家,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口质量,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达到理想程度是一个重要原因。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按照人力资源对企业的适用程度和作用程度,可将人力资源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智力水平、劳动技能未达到一定标准,一般性工作均无能为力的人员;第二层次是智力水平、劳动技能均已达到一定标准,但是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包括学非所用或用非所长两个方面的人员;第三层次是智力水平、劳动技能已得到开发,正在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大显身手的人员。人才与人力资源有着密切联系,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佼佼者,他们分布在第二、第三层次人力资源中,企业领导人、决策人是第三层次人员中的核心、动力,人力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开发、有效管理,能否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更决定于他们的素质。
目前,在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中,第二、第三层次的人力资源占大部分,也存在一部分第一层次的人员。三个层次的人力资源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一家企业引进了一条先进的自动生产线,就可能使第三层次中的部分人力资源转变为第一层次的人力资源,当他们经过上岗操作实践后,又可以从第二层次的人力资源转变为第三层次的人力资源。第一、第二层次的人力资源是需要培训提高或转化的开发对象,第三层次的人力资源是以知识更新为重要内容的开发对象。
3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与方法
一个企业始终希望第一、第二层次的人力资源不断地转化为第三层次的人力资源,如何实现有效的转化,一是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二是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培训与开发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员工的不同年龄段作出计划安排:第一阶段的培训对象是新进企业的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本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精神、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规章制度、有关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安技环保知识等;第二阶段是针对三十岁左右的员工,主要培训与他们有关的职能、技能、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内容;第三阶段是针对三十五岁到四十岁左右的员工,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管理知识技能、工作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等方面。
第四阶段是针对四十五岁以上的员工,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技术的更新和管理技能方面的提高,如何适应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产业政策的研究及其对策等。
培训与开发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岗位培训。前面在培训内容方面已涉及到,这里主要从管理方法的角度再次强调对新进厂员工培训的必要性。员工对企业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视,这种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少,费用也低,但对增强职工主人意识,增强凝聚力收效颇大,有利于新员工尽快适应企业环境,对企业充满信心,勇于去克服困难,使自己尽快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
(2)能者为师,师傅带徒弟。这种传统方法仍被国内外企业广泛采用,一个举目无亲的新员工,师傅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可以迅速消除新员工的孤独感。其关键问题是要物色好一个德才兼备的指导人。干什么学什么,进行岗位练兵,造就一大批生产或工作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3)业余培训。利用工余时间或占用一部分生产、工作时间进行培训。
(4)脱产培训。脱产培训又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这种培训是根据企业特定需要而进行的针对培训,这种培训是建立在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基础上的。企业花钱培训人才,稳定性较好,一般不会轻易“跳槽”。
(5)攻关。遇到生产技术上的难关,组成攻关小组,让小组成员在攻关中群策群力,取长补短,既能攻克难关,又可以培养锻炼员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6)咨询。借助社会上的人力资源,请他们提供技术资料,解答有关技术问题,出主意,想办法,为企业排忧解难。
(7)鼓励自学为主。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应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空间和自学条件,使他们自学成才。
(8)引进人才。对那些有才实学,而又是企业急需的缺门人才,应花钱引进,为企业所用。
为了表述方便,我们把培训开发的内容与方法放在一起,不等于培训与开发是一回事情。企业的员工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两者既有关系,又有区别。员工的培训面广,是以广大员工为对象的,而人力资源开发则是针对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言的。培训是开发的基础,而开发则是培训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高或知识的再更新。
4人才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目前,企业改革改制进行得如火如荼,富余人员的再就业及分流成了社会和企业的一大难题。同时,企业中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少,怀才不遇的人也不少,有的是学非所用,有的是用非所长,有的是大材小用,有的是小材大用,要改变这种状况,社会和企业都必须对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改革。(1)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应该明白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懂得如何去开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知道怎么样去引进企业急需的人力资源,掌握激励员工的原则和方法,当好“伯乐”,知人善任。(2)从招聘入手,严把入门关。向社会公开招聘是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的主渠道。在招聘时应杜绝开后门现象,运用现代科学测评手段,择优招聘员工。被招聘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理论适应起点应高一些,这样可以为企业减少许多培训开发费用。现在已有许多企业明文规定不招收中专以下学历人员,有的甚至不招收大专以下学历人员。这种改革,现实还有困难,国家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还不能满足庞大就业队伍的需要。指令性分配尚不能取消,凭借权力进企业工作的现象还不可避免。但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择优录用员工的自主权一定会在企业落实。(3)要创造一个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换句话说,就是要使企业成为一个有利于让第一、第二层次人力资源向第三层次人力资源转化的场所。如何知人、用人,扬长避短,用其所长,企业必须营造一个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②鼓励自荐和他荐;③既讲学历,又不唯学历,提供实践论,唯素质论;④有关工作项目尽可能公开招标,不要论资排辈;⑤职务定期互换,交流轮岗;⑥鼓励自学成才;⑦建立技术档案,功劳薄;⑧允许兼职。(4)改革工作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量单一品种的生产企业逐渐被淘汰,多产品、多品种、多型号、中小批量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实现均衡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势必要出现阶段性、季节性局部减产甚至停工现象,会产生一些临时性的“富余人员”,如果继续坚持八小时工作制会浪费许多人力资源,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变动每周工作日数和时数,实行弹性工作制。富余时间是员工自学、参加培训的好时机,或者允许他们在不影响本企业利益,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条件下兼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从劳动者利益、人才资源配置转化的角度,人力资源应具有一专多能的特点。(5)人员要流动,人才要留住。一个企业,如果只有招聘,而没有解聘,必然人满为患。目前大多数企业除了退休、内退、死亡或犯罪,很少有人能流出去。这样,企业需要的进不来,不需的人出不去,该留的又留不住,人力资源开发受阻,致使许多企业无法搞活。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分流、消化富余人员成了当今中国企业的一项日常工作。为了缓解此矛盾,(1)社会要大力发展经济,提供广泛就业和再就业的机会。(2)允许一部分员工提前退休由企业养起来。提前退休“一刀切”的办法不宜采用,会造成一部分人力资源的浪费。对于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人员,应同意他们流出去,在其他企业,他们发挥的作用可能会更大。关键岗位的关键人才一定要留住。如果一个企业中第三层次的人力资源不能保留,不仅是本企业的巨大损失,而且会使竞争对手更多、更强大,企业中第三层次人力资源的枯竭必然导致企业倒闭、破产。报酬低,人际关系不协调,工作环境不理想,心理状态不佳是人才“跳槽”的主要原因,这种趋势在短期内还无法改变。留住人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尽量提高他们的相对报酬和福利待遇;(2)调动工作部门或工作岗位,用其所长,委以重任;(3)通过思想沟通帮助他们调整状态和人际关系。人才流动是人事管理改革的内容之一,提倡流动,但应该有序流动,依法流动。特别是企业花钱培训的人才,“跳槽”之后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对他们应该有所限制,有所制约,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他们,这也是亟待改革的重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5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