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 恺

  丘承墩是目前在鸿山遗址群中最大的墓葬封土墩,墓葬的级别在国内仅次于绍兴印山的越王大墓,在分布于4km2内的一百多座墓葬中恰好位于一个扇面的顶端,最靠近新区的规划道路。根据“无锡鸿山墓群总体保护规划”的限定,博物馆的选址紧靠丘承墩,其内容还要包括丘承墩墓坑原址展示棚,这是挑战,也是机会。
  设计的第一层考虑,别无选择地要依托于丘承墩原址的残存封土来布局,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与封土墩拉开适当距离以减弱对遗址本体的干扰,但馆体的形态和走向直接脱胎于封土墩的外形特点。第二层进入我们视野的是遗址周边的现状环境,排列有序、方向一致的广袤的稻田阵列在天然地景的宏大秩序中,充溢着丰富多姿的差异和变化;而周边村落粉墙黛瓦式的坡顶民宅也在宣示着吴越之地两千年后的真实风景。
  建筑形态于是逐渐清晰了,完成后的博物馆将是一组平行错动的长方形体量,草顶斜墙,与周边的自然环境交融为一体。只有中部如同“龙脊”一样长长的双坡顶卓然不群,它宽窄高低的变化准确地反映着内部空间的功能和尺度,并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矫矢灵动,直指天边,为平卧在大地上的这座安静的建筑贯注了无尽的精神。这样,一座融合着遗址封土特点、朴素的江南民居和粗犷的先秦建筑形态的三重特征的博物馆呈现在面前。
  
  作者: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总建筑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0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