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广生
小麦蚜虫年年发生,几乎每年都要进行防治,是小麦管理中的必要措施。除自然因素引起的严重蚜虫灾害外,喷药时机过晚,药剂选用、配比和施用量不对,使用了假冒伪劣产品等,都会影响防治效果并引起不必要的人员伤害。尽管防治蚜虫成为麦田管理的常规措施,但是科学地防治蚜虫,可有效改善控制蚜虫的效果,对于减少小麦生产损失还是非常必要的。
小麦蚜虫对小麦生产的危害极大,被害处初呈黄色小斑,后为条斑,枯萎、整株变枯至死亡。最常见的田间症状是蚜虫排出的污物,粘糊糊地覆盖在叶片上,看上去似一层油,也就是常说的“流油了”。小麦受害后,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结粒减少,千粒重下降,虫害严重时小麦减产20%以上。小麦蚜虫主要的控制方法是药剂防治,科学搭配药剂,及时喷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蚜虫危害,保证小麦产量。
1 选好小麦蚜虫的防治时机
一般麦蚜发生的种类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麦黍缢管蚜。小麦蚜虫发生很早,因为麦二叉蚜和麦黍缢管蚜可以在一些地区越夏,播种后小麦就开始有蚜虫发生。这些蚜虫主要来源于路边杂草上的越夏虫源,它们在麦苗上越冬后成为来年发生的虫源,如果冬季寒冷把大批的蚜虫冻死,来年小麦虫害就轻。据河南省农科院研究,麦长管蚜不能在河南本地越冬、越夏,主要虫源来自南方。小麦蚜虫,蚜虫经过几代繁殖到一定的程度后,会繁殖出有翅蚜虫,开始迁飞传播,这些带有翅膀的蚜虫可以远距离越区传播造成大面积的危害。从蚜虫的发生规律不难看出,小麦蚜虫在小麦田中的存在是常态,只要不是大面积发生就不需要防治,做好监控工作即可。一般达到防治指标百穗蚜量250~800头即需进行防治。
2 合理搭配用药
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很多,主要有内吸剂、触杀剂和胃毒剂,三种药剂的作用各不相同。内吸剂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后,被害虫吸食中毒死亡。触杀剂主要通过药剂与虫体接触,导致害虫死亡。胃毒剂主要通过喷洒在植物体表面或其他方式使害虫食用造成中毒死亡。蚜虫以刺吸式口器吮吸麦株的茎、叶和嫩穗的汁液内吸性药剂效果更好。
蚜虫防治从有机氯制剂到有机磷制剂,再到菊酯类制剂,到现在的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已经经历了四代农药,除去农药的安全性因素影响外,蚜虫的抗药性变化是导致药剂更新换代的主要因素,现在的新药也开始出现抗药性,所以选用药剂要搭配使用。为降低成本提高效果,防治蚜虫时也可以选用部分低毒的有机磷农药和菊酯类农药,如40%乐果1000~1500倍液喷雾。
3 选用高效低毒产品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各种农业技术产品大量的运用到了农业上来,小麦生产越来越依靠工业提供的成品进行管理。小麦生产对社会的依存度大大增加,同时风险来源增多。近年来假冒伪劣产品已经成为今年来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的风险来源,有些危害可能导致一季作物的歉收或绝产。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产品是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危害的有效措施,有两点提醒人们注意。
首先是选好经销商。一般人不能从外观上去鉴定药品的优劣,但经销商对所经销的农药有所把握,一般保证率在80%以上。经销商的信息量比用户有更大的优势,包括进货渠道、价格水平、使用效果都是构成产品质量的重要信息。所以挑选信誉好、服务好、药品来路渠道正规、诚实经营的经销商购买产品,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方法。
其次是选用使用过、有效的农药品种和类型。农药有效性的重要鉴别方法是使用效果。现在农药种类非常多,但是只是品牌的变化,其内涵变化不大,只不过是不同药的配比比例不同,效果大同小异,对于新品种要多加注意,最好是有人使用过并证明有效。
4 注意用药安全
杀虫剂都具有毒性,使用不当会造成人身伤害。特别是防治蚜虫是常规的喷药,许多人习以为常,防护意识较差。所以操作时尽量不要将药剂原液沾到皮肤上,喷洒时要带上口罩,尽量少吸入农药。还要注意要害问题,兑药时不要浓度过大,同时不要在同一位置过量喷洒以免伤害小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7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