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其中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占据第三大粮食作物,小麦业的发展也与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小麦种植更是有悠久的历史。对小麦病虫害的研究有利于准确把握小麦的生长动态,对农户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增加小麦产量。本文将专对小麦播种期病虫害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治策略。
我国是农耕大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关乎着我国粮食的综合产量。河南隶属黄淮冬麦区,光照充足,温度适宜,降雨量少,土壤肥沃,可以说具备小麦生产的优质条件。此环境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积累,能够产出优质强筋小麦。小麦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虫害,而播种期是整个生育期中防治病虫害的基础,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基数。为此,对于此时期病虫害的防治不容忽视,需要引起种植户的深度重视。以下就重点针对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做出详细分析。
1小麦播种期的主要病害简介
1.1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在播种期主要危害病种胚,后续后危害根系、茎秆以及麦穗。在上一茬小麦中如果感染了根腐病,病菌会以菌丝体的在麦种中过冬、过夏,又或者病菌的分生孢子停留在土壤中,这样会成为下一茬小麦初次发病的侵染源。此种侵染源会在种子发芽时侵染幼芽和幼苗,造成牙枯和苗枯。另外如果土壤环境过于潮湿、干旱、土壤板结、播种过深、过早等都会加重根腐病的发生。
1.2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并且能够在我国各个麦区发生。该病主要是由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它与根腐病大致相似,也是附着于土壤或者病原体过冬、过夏,之后在新一茬小麦生长过程中成为初始侵染源。不过它不会寄生在麦种,而是已经枯萎的麦叶,病原麦叶作为肥料会重新渗透到土壤。如果光照不足、播种过早、病虫害越冬基数高、有机肥追加少、磷钾肥少等条件下会加重纹枯病的发生。
1.3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属于一种土传病害,与以上两只病害大致相似,存活于土壤,作为第二年的初始侵染源。它主要寄生在自生麦苗、杂草或其他作物进而传染下一季作物,病原菌一般在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而且潮湿或者干旱的土壤条件也会加重病种害发生。
2小麦播种期的主要虫害简介
2.1金针虫
金针虫属鞘翅目,叩甲科。该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取食小麦种子,能够危害已出苗的须根、主根和茎,使幼苗枯死。有时还能蛀入块茎和块根,影响小麦产量。
2.2蛴螬
蛴螬是许多作物上常见的害虫之一,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又叫白土蚕或者核桃虫。它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和成虫时期在土中过冬,经常在晚上取食,并且有假死和负趋光性,趋向于藏在未腐熟的粪肥中。它会咬坏小麦幼苗根系,造成小麦枯死,出现断垄现象。
2.3蝼蛄
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俗名又叫土狗子。它属于一种杂食害虫,几乎所有的作物都吃。对于小麦种来说,会吃掉小麦的种子,成虫有时一次可吞食20~30粒种子,咬断嫩茎。它还会在土壤中挖隧道,使作物的幼根和土壤分离,致使作物因缺水、缺营养而枯死。
3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3.1选种防治
任何农作物种植中防治病虫害的第一步是从选种开始,选择抗病、耐病品种。小麦种植也不例外,一定要精選小麦种子,播种前进行晒种、选种,剔除已被病虫“污染”的坏粒、虫蛀粒,提升种子质量。除此外还要做好小麦种子检疫,防治种子调运过程中病虫害的传播。
3.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从对土壤形态、肥力的改进和播种时期的选择入手,为小麦种植提供适宜的外界环境。首先从土壤形态改进来说,要对土地进行深耕,大约20到25厘米,以确保能够疏松土壤,促进根系下扎。同时深耕能够在一定程度将地下害虫翻到地表,使其暴晒、风干而死。从土壤肥力改变来说,要增加有机肥的播撒,同时提升土壤磷钾肥和微肥的含量,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升抗病抗逆能力。就播种时期选择来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播种时间,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此外还要控制播种量,小麦之间保持充足的空间,用来接收阳光和水肥力。足墒下种,确保壮苗早发。干旱时及时灌溉,遇到强降雨水时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保持干湿度稳定。
3.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是通过化学药物的使用,提升小麦病虫害防御能力。完成选种后可以对种子进行药物浸染,推迟病菌侵入时期。对于病害防治来说,可以选用适乐时、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拌种、堆闷、晾干;对于虫害防治来说,可以选择辛硫磷乳油、毒死蜱乳油,与水按照比例进行拌种。在此过程中需要掌握用药量,以及药品之间的相反相畏,确保后期对种子不会造成伤害。除此之外,还可以与肥料混合在土壤中播撒药物,施后随即进行整地,直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
综上所述,小麦种植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种植户随时观察小麦不同时期生长状况。对于播种期来说,要清楚了解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从根源提升小麦产量,增加种植户经济收益,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1.476100商丘市睢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476100商丘工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87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