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新稻20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振海 王书玉 薛应征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新稻20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多抗、优质、常规粳稻新品种。2008年申请了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080637.8,公告号:CNA005106E。该品种已完成国家水稻品种试验程序,符合国家稻审定标准,已被推荐报审。有望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新稻20号是1998年新乡市农科院以新稻9号为母本,以盐粳334-6为父本杂交,经连续7代系谱法选育育成。母本新稻9号是新乡市农科院培育的中粳常规稻品种,具有分蘖力强、矮秆、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父本盐粳334-6是江苏省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高抗条纹叶枯病等优点。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
2.1.1 植物学特性:幼苗叶较小,挺直,色较浓,生长清秀。本田期株形较紧凑,叶片上举。主茎19~20片叶,株高100.2厘米左右,田间穗型半直立,穗长15.7厘米,每穗枝梗数8~11个,着粒密度较大,颖壳茸毛多,着有短芒;谷粒长、宽中等,阔卵形,种皮浅黄色。
2.1.2 生物学特性:在黄淮稻区作麦茬稻种植全生育期155.9天,比对照9优418早熟3.3天。分蘖力较强、抗倒伏、抗病性好、丰产稳产。
2.1.3 经济性状: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2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33.9粒,结实率89.8%,千粒重25.2克。
2.2 抗性
由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指定鉴定单位天津市植保研究所接种鉴定:2008年,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6,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2009年,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抗性两年综合表现: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6.8%。
2.3 米质
由国家水稻品种试验统一送样,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新稻20号(新稻1799)主要米质指标两年区试综合表现:整精米率69.1%,垩白粒率30%,垩白度2.1%,直链淀粉含量15%,胶稠度82毫米,达国标优质3级。
3 产量表现
2008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639.8千克,较对照9优418增产3.7%,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续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625.4千克,较对照9优418增产6.1%,达较显著水平。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632.6千克,较对照9优418增产4.9%。2009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82.4千克,较对照9优418增产1.5%。
4 适宜地区
据国家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示范种植,新稻20号(新稻1799)适宜于黄淮粳稻区作麦茬稻种植。在黄淮稻区的河南省、山东省中南部、江苏省中北部、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等地均可种植。
5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5.1 育秧:黄淮麦茬稻区一般4月底至5月中旬播种,每667平方米秧田播量30千克左右,秧龄30~40天。
5.2 移栽:6月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田块,栽插株行距13厘米×27厘米(1.9万穴/667平方米),每穴栽插3~4棵谷苗;高肥力田块株行距可增大至13厘米×30厘米(1.7万穴/667平方米),每穴栽插2~3棵谷苗,做到浅插、匀栽。
5.3 肥水管理:本田总施氮量控制在每667平方米19千克左右,一般基肥占50%~60%,分蘖肥占30%,穗肥占10%~20%。分蘖肥宜早施、重施,适当增施钾、锌肥,穗肥看苗酌施。在水浆管理上做到:薄水栽秧,前期浅水促苗,中期湿润稳长,够苗适当晾晒,打苞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浆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成熟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5.4 病虫防治:重点做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以及纹枯病等的防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7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