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科学课看科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欢
[摘要] 为了增强初中生科学课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绩效,对初中生科学课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对科学课的兴趣爱好、行为态度、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探讨影响科学探究学习的因素和科学素养提高的途径、科学探究学习实践中的主要困难及其对策。
[关键词] 科学探究;科学素养;因素;困难;对策
科学课程(7~9年级)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课程,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的内驱力,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科学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本质,让学生逐渐领悟自然界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与社会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科学课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科学探究则是学生对科学问题的一种源于本能的探寻,也就是说,探究过程起因于人类自身的好奇心,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行为是围绕如何人满足这种好奇心而展开的,而不是被教师的要求,考试的压力以及其他外在的动力所驱使和左右。
为了了解初巾生对科学课的兴趣爱好、行为态度、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对影响科学探究学习的因素和科学素养提高的途径、科学探究学习实践中的主要困难及其对策进行研究,笔者展开了对城市普通中学初中生科学课学习现状的调查。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科学探究行为的态度和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对武汉市第二十九中学,三角路中学,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的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试卷744份,其中男生540名,占总人数的72.6%,女生204名,占总人数的27.4%,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关于对科学课兴趣的问题
参照上面的饼图,关于对科学课是否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发现,喜欢科学课的人数分别达到64.5%,对于科学课感觉一般和不喜欢科学课的学生分别占到总人数的32.3%和3.2%。让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2.2 关于对科学课行为态度的问题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都愿意积极动手和动脑,亲自参与实践,而不是一味按照教师的要求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正符合科学课教学的初衷。
2.3 关于对科学知识掌握的问题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面,对于设计的六道有关科学知识的题目,全部答对的学生只有40.3%,可见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己都得下一番功夫。
3 影响科学探究学习的因素
3.1 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探究活动中,成功、高效的科学探究学习才会成为可能,而这取决于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强弱。传统的教育模式削弱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但他们往往习惯于等待老师讲授解惑,不会去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会去努力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会去积极地与老师、同学进行商讨,因为没有强烈的科学探究意识的驱使和支配。所以说,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是影响科学探究学习的最基本因素。
3.2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科学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对于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需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去分析,提出假设,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具备的实践经验是科学探究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础,知识储备多,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必然会尝试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因此,在科学探究学习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即学生的认知结构将直接影响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影响科学探究学习的质量。
3.3 教师的科学探究观念。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科学探究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也不否认教师的作用,当前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探究是浪费时间,占用了正常教学的时间,是“性价比低”的学习方法,因此不愿意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有一些教师认为科学探究只是少数科学工作者才能做的科学探究,初中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殊不知科学探究正是为了满足学生本能的探究需要,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对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认识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4 科学素养提高的途径
4.1 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科学课本身。鉴于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知道,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中都能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尽管有些步骤和想法不正确或者有待改进,但学生愿意自觉排除种种干扰,孜孜不倦地去探究,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给予了他们无限的想像空间,从而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精神。
4.2 重视探究过程,注重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对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的引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首先要尽可能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到寻求知识的境界。例如在“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的教学中,我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用手分别触碰砂土,壤土,黏土,触感非常不一样。这固然与它所含颗粒的大小有关,但是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呢?每个小组在探究实验报告单中书写要探究的其他原因,全班讨论后,选定土壤的哪些性质对土壤的触感有影响,然后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学生列出有土壤的色泽,土壤的湿润度,土壤的粗糙度,所选土壤周围的环境,土壤所含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通气性。学生每4人一组,选择一个猜想,作出假设,再设计出实验进行验证。其次教师要有序而“导”,促使学生观察的逐步深化。教师在学生观察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启发思考,适时指导。
5 科学探究学习实践中的主要困难及其对策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的实践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5.1 科学探究的目标定位。开展科学探究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节课不够用的情况,原因在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确定的探究学习目标过于庞杂,要求学生完成提出假设,分析问题,制定探究计划等多项任务。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应灵活多样,可以是完整的探究过程,也可以是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环节,有针对性地确定探究任务的完成。
5.2 教师指导的适宜度。在开展探究学习的实践中,教师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了解学生的探究能力。较为普遍的是将探究过程神秘化,过度地指导学生亦步亦趋地进行探究。实际上探究是人的本能,学生具有自发探究的能力,当然这种自发的探究往往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
教师指导下的探究不能停留在学生自发探究的水平上,但也并不是要追求达到科学家研究的水平。探究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因此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要适度。
5.3 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的问题。如何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学习既能锻炼能力又能获取知识,是教师在科学探究学习实践中的又一大难题。科学探究学习的目标不能停留在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情感上,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去更好地获取知识,建构知识。脱离能力的知识是无用的,脱离知识的能力是空洞的,流于形式的。
科学探究学习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相统一的关键在于学生知识的个人建构转化为社会性建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辩论,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获得普遍认同的科学知识,达到课堂上科学知识的社会性构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2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