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 琳

  【摘要】 教师是发生职业倦怠的集中人群,其中高校辅导员表现尤为突出。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和主要问题入手,研究分析高校辅导员发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
  
  高校辅导员工作主要围绕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团建、奖、贷、勤、补、新生入学教育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开展,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成倍增长,辅导员所面对的事务性工作量大量增加,同时院系一级机关人事方面改革,行政人员编制不断压缩,一些面向学生的教学管理、生活服务、安全保健等事务性工作也直接或间接地由辅导员承担,这些工作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辅导员多方协调、反复做工作,直接导致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困难更加多,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1 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两眼一睁,从天亮干到天黑”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剧增,而且学生普遍独立自主能力不强,要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又要做好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解答,还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疏导,这些使辅导员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此外,辅导员还受校、院(系)多重领导,学校各级党政机关、职能部门都可以同时向辅导员布置工作,院(系)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众多的行政和管理工作,时常会出现辅导员一人身兼几职的情况,导致辅导员不知所从,整天忙于事务。频繁的文体比赛,各种检查评比、阶段性的工作,事无巨细,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去抓、去管。辅导员上班时间内需要做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下班后还要担心学生生命财产安全是否受到威胁、学生是否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基于此,辅导员身心长期处于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身心憔悴。对生活富有浪漫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悬殊差异,往往会引起辅导员的矛盾心理,进而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辅导员对工作产生厌倦,失去信心。
  高校实际工作中,专业教师认为辅导员工作谁都可以做,仅把辅导员当作“勤务员”;学生常常抵制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把辅导员当作高校维持秩序的编外“警察”;社会上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得到辅导员无微不至的关怀,把辅导员当作学生的“高级保姆”,辅导员工作得不到充分的尊重与理解,同时学院重视教学科研,在工资、评优、晋级、评职称等待遇上也没有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一般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与专业教师相比,上班时间长、工作强度和压力比专业教师大得多,相比较平均月收入却低很多,这样的报酬与贡献的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造成辅导员心理失衡。辅导员的发展方向存在“非职业化”问题,使辅导员看不到今后发展方向和努力奋斗目标,加上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科研成果偏少,难以找到“成就感”,自我价值难以体现。 这些导致辅导员感觉前途无望,工作热情不高,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了职业厌倦的现状。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建议从学院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人文关怀,理顺相关部门关系、减轻辅导员负担,辅导员也要强化自身心理素质、改善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着手处理该问题。
  2.1 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各项措施,体现学校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组织领导,保证辅导员队伍的高素质,制订辅导员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优化和改进辅导员选留机制,通过牢牢把握队伍选拔、培养、考评、激励四个环节,逐步形成全方位的辅导员工作机制;同时改革不合理的福利分配制度,通过这些人性化的管理机制,使辅导员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体现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辅导员自身的人文关怀。
  2.2 进一步理顺学生工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切实减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负担。学生工作涉及面广且复杂多变,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定期流动,导致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难免出现摩擦与不协调,而学生辅导员则是学生工作组织系统中连接学生的最后一个环节,一旦出现内部的不协调,最后的压力几乎都集中到辅导员身上,这种情况在遇到学生突发事件时尤为突出。
  要切实减轻辅导员身上的事务性工作负担,必须进一步理顺学生工作系统内部的关系。首先要划分清楚涉及学生工作各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与任务,规范相关事项沟通与协调的工作程序,各类人员分工协作。例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在全员育人的前提下,学生中一些经常性、简单的思想理论问题可以由辅导员来解答,但一些普遍性的、有难度与深度的思想理论问题则由“两课”教师来解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就业中心也要发挥专业咨询的作用,辅导员全面配合咨询人员的工作。对于事务性工作则可以根据需要,运用流动编制的办法,设置专门的学生事务工作人员或指定专人负责,把辅导员从直接的、繁杂的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扮演思想教育者的角色。
  2.3 辅导员自身要不断强化自身心理素质,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辅导员要在平日的工作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力和运用心理策略的最基本的能力,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清自我价值,乐于不断接受变化的刺激,在不断变化中找到工作的兴奋点,消除倦怠情绪。同时不断主动学习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学生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先进性理论,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自身做人的尊严去激励学生,以饱满的教育热情、高超的教育智慧去赢得所有学生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赵曼. 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定位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
  [2] 陈华忠.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3]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4] 卞亚琴,邱珊珊,刘术泉. 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与职能分析[J].新西部,2007.4
  收稿日期:2008-4-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