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声传译及其入门技能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思予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同声传译特点,起源及其质量评估。同时笔者针对同声传译与其他口译形式不同之处,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翻译实践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常规技能训练。
【关键词】 同声传译;质量评估;技能训练
在全球化背景下,翻译工作者活跃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他们在不同语言、文化之间构筑起一架沟通桥梁,让不同思想载体可以越过形式障碍自由畅行。在各种翻译形式中又以同声传译工作者所具备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较高,也因为他们所处工作环境和施展才能的平台而更多进入到业界视野,同时也受到市场高度青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业同声传译人才十分紧缺。目前主要工作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国际化程度较高大都市,至于在某些国际高端科技领域或前言学科合格同声传译人才仍是寥寥无几。因此,同声传译近年来已被政府部门列为“二十一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
1 同声传译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在港台地区又称“同步口译”,指的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思想和情感,以与原语发言人几乎同步速度表达出来传递给听者一种口头翻译形式。同声传译一般指会议同声传译,因此世界很多地方又称这种翻译为“会议传译”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坐在特制翻译箱(booth)里通过耳机接听原语发言人讲话,随即通过麦克风把发言人讲话内容用译入语传达给大会听众,听众则用耳机选择需要语言频道,接受翻译服务。(仲伟合,P146)同声传译单位时间工作高难度决定了它的工作强度很大,所以译员们通常是两三人一组,每人工作15-20分钟后轮换。
与交替传译或其他翻译形式相比,同声传译特点和优势显而易见。①时间效率高:发言与翻译同时进行,不占用会议时间,时间较交传也会节省近一半。同时可以保证讲话者连贯发言,不影响或打断讲话者思路,也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通篇理解,因为思绪不必象交替传译那样不时被翻译介入而打乱。②译入语语种多:同声传译可以借助电子科技设备,实现在同时进行多语种翻译,更好为各国到会者提供个性化服务。③翻译可准备性强:大型国际会议召开前,译员往往可以提前拿到发言搞,早做准备,提高翻译准确度。同声传译使得会议主办者和参与者可以大大节省会议成本和时间,因此越来越多国际会议使用同声传译作为主要翻译服务形式。
2 同声传译的起源
同声传译最早始于1919年巴黎和会。实际上,口译每一次大发展都是与重要国际事件联系在一起。在巴黎和会上代表开始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翻译进行谈判,部分谈判环节则采用了同声传译,这也被认为同声传译作为一种专业化服务开始形成。后来,二战后纽伦堡军事审判法庭上(1945-1946),由于当时战犯多,涉及语种各异,如果采用交替传译方式审判可能要持续很久。而此前,美国人发明了一种使用耳机听辨原语,同时使用麦克风传送译入语翻译设备,也就是现在国际会议上使用的“同声传译”设备。同声传译第一次得到相当大规模采用,效果不错,于是1946年联合国会议开始正式采用同传,会议时间缩短了一大半,经费也相应减少许多。同声传译在中国首次使用是1952年在北京召开亚洲地区和平会议。时至今日也不过是50多年发展历程。
3 衡量同声传译质量的标准
根据同声传译工作要求和单位时间内高难度、高强度信息转化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同声传译工作质量。
3.1 语言内容达意与信息完整:信息忠实准确无疑是评判翻译质量决定性因素。信息忠实要求译文主体信息完整、准确,逻辑清晰、联贯,译文过渡连贯、自然。译文风格既要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又要同原语风格基本一致。这里准确是一种相对的准确,如果过度讲求准确而忽视了其他因素,结果只会影响翻译效果。信息完整指同声传译中信息传达全面性,根据口译场合不同,通常应至少传达原语信息80%以上,最好能传达90%以上。因时间压力在翻译时会对一些核心词或者核心句之外修饰成分进行取舍,这就决定了它译出率只能维持在这个比例。但所翻译出来句子必须是一个完整、通畅句子,能够准确表达或者传递相应信息。
3.2 翻译及时性和联贯性:高质量同传要求译员能做到即时传译,能让译语双方信息传递和交流顺畅进行下去而不延误。老一辈杰出口译工作者曾谈到,口译最高境界就是让交流双方感觉不到翻译存在。这是一种“无声胜有声”境界。无论是有稿视译还是无稿翻译,翻速都不可落后演讲人太多,最多落后一句;当然也不可以跟太紧,否则会由于语言结构差异而影响到信息传递全面性。译员表达需清晰,语速平稳,声音从容自信。在翻译过程中无长时间停顿,或者过多“嗯”,“啊”等口头禅。由于同声传译中时间压力大,译员要面对不断涌入信息,并快速进行语言编码转换,因此同传译员表达要迅速,但不急促,不能给听众造成听觉负担。译员语速可以慢一些,但是必须让听众感觉你翻译和思路没有与发言人思路及演讲脱离。
3.3 译入语言易懂性:“与交替传译相比,同声传译对译入语言要求相对宽松,灵活。同声传译要求语法规范,用词基本恰当,专业术语到位。”(林郁如,2006:270)。
4 同声传译的入门训练方法
同声传译是一项高要求、高强度双语对等转换活动。提高同声传译技能很重要一条途径是自我训练,因为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得到专业训练,而且也并非人人都可以进行同声传译系统学习。它不仅要求学习者要有扎实双语基础,还要有敏捷反映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广博知识面;此外还应具备较好连续传译基础。同传译员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原语接收、输入、理解、转换、表达等一系列信息处理环节。因此,他们首先要学会的是“一脑多用”,即边听,边记,边思考,边翻译这一前提性基本功,因此在同传训练初期需要多任务训练(multi-tasking)。
“多任务训练”目的是让译员同时做到“一心多用”和“全神贯注”。在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要完成两个“听” 的任务:一是准确无误听入原语信息,二是听出自己处理过的译入语信息,以确保译文质量。为了同时完成这两项任务,译员学会在同一时间既要合理分配精力又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林郁如 2006:270)。
在此笔者根据自身口译学习经历及工作实践,并参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同传小组”首席翻译仲伟合总结同传训练方法,总结如下:
4.1 影子练习 (shadowing exercise),这是一种最基本训练边听边说方法。是用同种语言近乎同步地跟读发言人讲话或事先录制好新闻录音、会议音频资料等。
该训练目的是培养译员分配注意力能力(split of attention)和听说同步进行同声传译技能。刚开始训练时,可以紧跟原语重复,随着重复能力提高而逐步拉长跟读语与原语间隔。跟读原语时不仅仅是鹦鹉学舌,要做到耳朵在听(原语)、嘴巴在说(同种语言复述)、脑子在想(理解原语内容)。在跟读完一段5-8分钟讲话或新闻之后,训练者要概述出原语主要内容。在训练随后阶段,可以安排“干扰”练习,就是在听、说同步进行同时,配合手“写”活动。如顺记数,倒记数,简写句子等,以进一步提高精力分配能力。影子练习视个人基础与相关潜力可以持续3-5周(每周2-4小时),练习形式相对灵活、自由,在听广播、看电视、听报告时都可以做练习,但应从易到难,从母语跟读到外语跟读,从慢速跟读到快速跟读。学员在练习中觉得可以尝试用译入语同步复述时就可以转入下一阶段练习了。
4.2 原语概述:此练习是在影子练习延伸。就是学员用原语跟读完一段讲话内容后,停下来凭记忆力对刚刚跟读内容用同种语言进行概述,归纳讲话内容核心思想,主要信息。这是检验跟读时训练者是否做到“耳到”、“口到”同时“心到”方法,可以先归纳中心思想或大意,然后再逐步补充细节。
4.3 目的语概述:这一练习是在原语概述基础上加入“双语信息转换”任务,目的是巩固听说同步能力并过渡到真正同声传译。练习时译员不必拘泥于原语句子结构和细节内容,而是培养用简练清晰译入语传达原语中心思想和主要信息,因此不要过度关注原语语言形式,而是要学会驾驭原语基础上摆脱原语束缚,用新语言形式传达原语信息。如“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a vital component of continued economic development. Here and in Hong Kong decades of explosive growth have taken a toll on the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air and water pollution,destru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raffic congestion and deforestation. not only does this discourage further economic investment,but it also makes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Guangdong to enter into the next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可以用译人语――汉语概述为:“环境保护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广东和香港在这方面已有过教训。//环保是广东吸引更多投资使经济更上一层楼的保障。//” (仲伟合 P146)
5 小结
同声传译是一项专业性强,技能高,强度大工作,它不仅要求译员有扎实外语知识,良好双语口语表达能力,广博知识面还要能熟练运用相关翻译技巧,只有把这一切资源调动起来,把各项能力发挥出来才能较好完成一项同声传译任务。另外,由于这类工作往往是涉及到国际大型会议或活动,涉外程度深,规格高,更要注意翻译工作质量和翻译工作者良好形象。本文只是简要的阐述了同声传译入门技能的培养,扎实的外语基础是必须的前提和要件,而获得这一基础更是一个长期和艰辛的学习过程。笔者希望所做的这点笔头工作能为那些有志投身入该工作的专业人才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郁如 口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斌华 口译:理论・技巧・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 仲伟合 英语口译教程(下)2008.8
收稿日期:2008-0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