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教育发展方向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月 赵晓静
摘要 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时代信息化的要求,在当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中,应重材施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计算机 信息技术 教育 发展
1 大学计算机基础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基础是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绝大数高校会根据等级考试的要求,必修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语言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在高校的基础课教育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2 大学计算机基础现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上确实让绝大数的大学生第一次看见并且第一次使用了计算机,学生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且更进一步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专业问题,就能够实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
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加上教育的要求,很多地方在中学就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甚至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像我们江苏地区在小学就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这就为高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带来的许多问题,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3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
3.1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发达地区,学生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有良好的基础。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来的学生,尽管教育部对信息教育提出要求,但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几乎是完全应试,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一无所知。
3.2 如何提高学生对一门似乎已经学习过的课程提高兴趣,达到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在心境上比较浮躁,认为自己都会了,没有必要再学,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旷课。其实由于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高考的压力,他们的基础知识仅限于简单操作,在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的掌握还有欠缺。
3.3 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上提升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社会的挑战,如何能立足于社会,将自己的所学运用造福于社会,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时代不能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自己其它方面的能力,这是大学与中学的重要差别,也是大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体现的教育思路。
4 面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对目前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改革
4.1 学生基础差异是教学过程中比较头痛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制定。尤其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基础差异较大,教学目标制定过高完成不了,教学目标制定过低又会引起一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简单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要因人施教,对于一部分有基础的同学,可以采用自学的方式,对书本中没有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捕捉,而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使他们快速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另一部分基础较弱的同学,就只能以学习教学要求中的教学内容为主体,利用学生课外的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在确保掌握了书本上的内容后,逐步的要向以学习方法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过渡,最终达到一致。
4.2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部分在中小学有一定的认识。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一般分为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两部分,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中,以操作部分的应用为主,学生比较熟悉,而理论部分相对比较薄弱,因而,在这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同学熟悉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利用网络对一些易于掌握的知识点收集信息,在课堂上同学开展讨论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模式,首先可以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也可以使同学掌握利用网络寻求新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为以后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从中体会到解决问题后的喜悦;第三,还可以让同学在参与同学的讨论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自我表达的能力,为以后踏上社会能更成功展现自我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4.3 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两门课,信息技术基础和计算机语言可以说是两门性质完全不同的课程,在大学中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完全不同的。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应本着“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这两门课的学习,学会不同类型计算机知识获得的方法,这样才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无论使用什么样新的软件,都可以利用书本能进行自学掌握。
参考文献
[1] 董正雄.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隆娟,吴泽晖.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探析[j]. 福建电脑. 2007.5
收稿日期:2008-02-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