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秀艳
作者简介:高秀艳,1973年8月出生,汉族,黑龙江省鹤岗市人。哈师大本科毕业,学士学位。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系教师。任音乐欣赏课、乐理课、小提琴课教师,鹤岗市音协会员。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霍姆林斯基的话准确的表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具有思想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功能。高师声处于人生的养成阶段,我认为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对高师生品质形成、情感的培养、人格的完善、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重在育德。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本文仅就高师音乐综合课的教学谈谈个人的认识和做法。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逐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守纪意识。
三、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个性的发展。
以下就每一个观点综合教学中的体会作以下说明。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音乐教学通常只把讲解歌词。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其它环节的贯穿渗透常常被忽略。实际上音乐作品。尤其是声乐教学、欣赏课的教学或是合唱歌曲的教学中都应作以全面的渗透。概括地说,音乐教学中应该是智育和德育的全面教育,二者缺一不可。
例如:在欣赏课教学和合唱课的教学中都有《黄河大合唱》的课程安排,而其他作品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感情,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诗人光未然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的经过及背景,以及歌曲所表现的基本主题――抗日和爱国,从而使学生从理性上把握住这部作品所表现的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革命精神,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以及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
然而,欣赏课和合唱可不能搞成政治课,那样学生只能感到枯燥无味,不能从感性上真正得以感情的渲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按照音乐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渗透去感染学生。一般地来说,适合于合唱的曲目大都具备音乐形象鲜明的特点。《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那自始至终的饱满的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深厚的气魄,使学生感受到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从而激起学生爱国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又如:在欣赏教学和声乐教学中演唱《松花江上》这首曲目时。教师除了诱发学生对作品产生美、感受美;对作品速度、力度、曲式、调式、调性等表现手段作以分析(以美启智)之外。我向学生门还主要介绍了词曲作者张寒晖的生平事迹及其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松花江上》这部作品写于1936年,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使东北沦丧与日寇之手。当时作者张寒晖在西安教书,见到东北退下来的官兵(蒋介石要他们去“剿匪”)及流落街头的东北难民,凄苦万状这残酷的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催动了作曲家的艺术之笔,写出此作品。作者说,他是把当时北方妇女“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松花江上》主曲调了。”通过教师的介绍,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同时学生们更加被作曲家门的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的精神所震动了,这不仅仅激起了学生们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发奋学习的信心,更唤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从而为学生今后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莫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以上教学学生不仅智育得以提高,同时通过音乐教学达到了以美育德。
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守纪意识
这一点针对合唱课的教学作以说明。众所周知,合唱是一种要求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经过演唱者们的齐心合作,演唱出来的音乐美妙动同。使人感到愉悦和舒畅。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对合唱教学的每酋曲目作以细致、详细、全面准确的分析。无论是作品中每一处的速度快慢、力度强若、各个声部的进出,以及作品的全面处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要求。而学生在达到要求的过程中德行得以提高。合唱一首曲目,首先要求各个声部的演唱者同时演唱一个旋律,做到节奏稳,音高准;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对作品的处理要求演唱达到协调、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在这其中,如果有一个演唱者不协作,或者唱错音。或者唱错节奏,或者音量上不按照处理要求延长都会使整个合唱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高师生对自己言行的自我按制、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差。通过参加合唱这种对整个性效果要求很高的实践活动,通过教师在排练过程中对于演唱者严格要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这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逐步形成了控制自己语言、行动、情绪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息和个性的发展
对于乐理课中名词的理解,技能性题型掌握,视唱课中各种调式的曲目及其音准、节奏的完全准确无误地掌握、声乐课中对声乐演唱方法的掌握、及其对于不同题材、体裁曲目演唱,键盘课中对于各种节奏的演奏技巧,机器手指灵活度的掌握都需要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方能掌握好。对于优质生来说都是一件比较难达到的事。对于意志薄弱及其本身其它科目就不好的“差生”来说,我想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排除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达到认识自身价值、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实践证明不少所谓的“差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不仅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而且在学习中提高了他们学期其它科目知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促进了个性的发展和心理的成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认识和看法,总之,愉快和谐的音乐艺术教育过程是蕴涵着师生的主导作用,让他们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去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音乐教学作为对学生实施眉宇的重要途径,只有做到了以美启智(在感受美的同时使学生的智育得以提高),以美育德,即在音乐教学中,把道德贫农制的教育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完善学生的思想品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算是一个完美的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