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进程、成就和基本经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卫华 汪 浩 张园园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作为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币汇率管理体制演变的过程及选择,总结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经验,有助于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改革;成就;经验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自1978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作为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币汇率管理体制演变的过程及选择,总结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经验,有助于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一、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体制一直处在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中,根据人民币汇率体制变化的特征,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1978~1981年,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阶段
改革初期,人民币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钉住汇率制”。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是:操作简便易行,在很大程度上抵御或减少了国际汇率波动对本国货币的影响,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但人民币汇率由政府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成为计划经济的调节工具。计划管理体制使得市场对汇率几乎不起到任何作用,汇率水平无法真正反映外汇相对短缺的情况。汇率高估造成企业出口亏损,企业出口创汇不积极。在这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1.57贬值为1.71。
(二)1981~1993年,实行双重汇率制度阶段
改革起步阶段,具有当时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明显的双轨制特征。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建立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管理体制。在这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1.89贬值为5.80。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1981~1985年,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时期。2.1985~1993年,取消内部结算价,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汇率波动频繁,实施双重汇率,外汇市场初步建立,外汇调剂价格初步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最终结果是由市场生成调剂市场汇率,官方汇率不断向调剂市场汇率靠拢,市场化程度提高。
调剂市场汇率按照市场供求状况浮动,波动频繁。1988年至1993年由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进口需求猛增,外汇需求大增,市场汇率不断下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5.70贬值为l993年2月的8.20。为了限制汇率投机性上涨,一度实行限价。1993年5月取消限价,市场汇率骤升至11.20。1993年7月以后,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中国人民银行对市场进行干预下,到1993年底市场汇率回落到8.72。
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的产物,由计划汇率向市场汇率过渡的形式,双轨制是当时最合适的选择,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不过,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贸主体的开放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并存,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利于外汇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1994~2005年7月,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改变了以行政计划决定和调节汇率的做法,发挥市场机制对汇率的调节作用。并轨后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取消国内企业的外汇调剂业务,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并以银行间外汇市场所形成的汇率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人民币汇率的基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人民币汇率管理力度加大,长期保持在8.28左右,这阶段的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由于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供大于求,逐渐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
(四)2005年7月至今,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阶段。
这次汇率制度改革主要有:1.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美元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和调节,形成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格,作为下一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3.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浮动幅度为中间价上下0.3%,并可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保持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
二、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成就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世界金融危机高发期,期间爆发了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直至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历程,不禁庆幸,在经历了如此之多的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人民币汇率仍保持相对稳定,不仅促进了我国外向性经济的发展,最终也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币经常项目实现了可兑换。从改革初期的外汇统收统支,转变为外汇留成制度,到了1996年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取消所有经常项目对外支付和转移的限制。到2007年取消了强制结售汇制度,允许企业按需保留经常项目外汇,对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逐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审慎开放,按照“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的次序,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适度对外借债、建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到实施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战略、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企业外汇强制调回要求及实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
(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由改革初期的固定汇率,转变为官定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到1994年初,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转向由市场决定。到2005年7月,进一步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汇率弹性进一步扩大,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建立了外汇市场且形成了多样的外汇交易产品。改革初期建立了外汇调剂市场。1994年,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对客户的结售汇市场。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继续改进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增加市场交易工具。初步形成了既有场内集中交易又有做市商交易、既有即期交易又有远期、掉期交易的外汇市场体系。
三、基本经验
(一)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服务大局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对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过程,是改革与创新相结合的过程。汇率体制改革不仅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有力政策工具。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环境。人民币汇率改革就是需要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迎接挑战,维持外汇市场均衡发展,减小国际经济中的风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有利于理顺外汇供求关系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微观经济体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缓解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的经济纠纷和贸易摩擦,改革三十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正是坚持改革开放,服务大局思想观念的真实体现。
(二)汇率制度的选择上,要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在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前提下,我们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对外贸易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应该也不可能实行完全固定或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而应将汇率作为一个调节经济的有效工具,随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进行及时动态的调整.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而真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实现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扩大,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人口众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增加就业的压力很大,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宏观调控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经济金融体系整体抗外部冲击的能力有待加强。作为发展中大国和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后发国家,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必须把国情意识和世界视野相结合,既要学习借鉴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经验做法,又要结合国情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实践中始终要注意把握改革力度和节奏,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道理。
(三)坚持市场化导向,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坚持了市场化的目标,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逐渐完善了人民币汇率机制,这对发展我国经济,巩固改革开放的物质成果,加快市场经济的进程,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形成的人民币汇率,才能够真正反映出市场中外汇的供求情况,才能促进出口企业的创汇积极性,从而在外汇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后,逐步满足企业及个人的各类外汇需求。特别是自2005年7月新一轮汇率制度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并成为了调控通货膨胀的有力手段。而从微观层面来看,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企业适应汇率波动的能力加强,在商业活动中开始考虑汇率未来一段时间的表现,并加以规避。
(四)逐渐完善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国际化要求
如今,在进一步扩大金融和服务业开放的承诺约束下,在金融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和金融开放的格局下,作为重要经济杠杠的汇率政策必然无可避免地面临一个日渐复杂和开放地金融市场,势必无法维持原有地单一的、固定地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必将日趋弹性,以适应国际化要求。同时,人民币名义汇率随美元被动升值和被动贬值,从而增加了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与矛盾,给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以口实借机指责我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进行不公平贸易,制造国际收支不平衡等。尽管外界的压力并不是驱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力量,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只要条件具备,就应该积极完善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地国际化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从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发展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不仅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人民币正被国际市场认同且逐渐具有作为结算和储备货币的支付手段有关。不过,我国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和国际化,需要一系列配套改革的配合,包括金融体系的建设、外汇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等。特殊的国情决定这一改革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做指导,因此,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国际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统筹兼顾、有条不紊地推进。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证明,我国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改革是成功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年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前三位,外贸外资对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我国外汇储备总额也由改革初期的供给不足到2008年6月变为1.81万亿美元世界第一的规模。这在改革的初期是无法想象的。虽然现在外汇储备过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我们将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经验中继续进行体制改革,以解决新的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为我国经济能够在高速增长之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2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