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黑陶:时尚的古风藏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詹丽冬

  黑陶发源于远古石器时代,被誉为“火与土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
  
  发源于远古文明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黑陶是陶器中的极品。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
  最著名的黑陶当属山东的龙山黑陶和浙江的良渚黑陶。这两个地方是黑陶的发源地。
  龙山黑陶中,蛋壳黑陶又是极品中的极品。蛋壳黑陶以“薄”著称,是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制陶业水平。蛋壳黑陶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少,主要有弦纹、划纹和镂孔等几种。器形较多,主要有碗、盆、罐、瓮、豆(古时盛熟食的一种容器)、单耳杯、高柄杯、鼎等器形。龙山文化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最有特色,比较罕见。
  良渚黑陶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良渚文化比龙山文化更为久远。良渚黑陶与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相似但有自身的特点。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圈足器、三足器较为盛行。代表性的器形有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大圈足浅腹盘、宽把带流杯等。
  
  掀起的时尚收藏风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黑陶多被奴隶主和贵族们用于装饰宫殿、点缀厅堂,黑陶成为夸耀富有、显示地位和等级的标志,而在民间却少有问津。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规定,解放后出土的黑陶文物,不允许被拿到公开市场上去拍卖。不过事实上,黑陶文物在民间的古董集市上一直有流通。解放前出土的黑陶文物,国家也是允许被拿出来拍卖的。在国内,虽然目前黑陶的收藏还没有像书画等藏品一样火热,但黑陶文物的升值潜力在国外的拍卖市场上可见端倪。黑陶文物在国外没有拍卖的限制,市场非常火暴,身价动辄百万。
  河南洛阳一位专门研究、收藏、制造黑陶的大师索望说:“黑陶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特殊的含义,成为人们追求时尚、彰显财富的象征。”
  近年来,出于对一种古文明的追求和一种心灵的享受,黑陶的收藏逐渐时兴,成为藏家的新宠。黑陶造型端庄凝重,图案深藏玄机。黑陶艺术品往往给人带来凝重安适的感觉和宁静致远的享受,代表着一种壮美和崇高的人格。因此,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收藏一两件黑陶制品,可以获得一份宁静的心境,这也是黑陶收藏在近年风生水起的根源。
  实用性的文物黑陶历经几千年的长埋,存世的已经十分罕见,出土的大多也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保护。当然,也有部分“沧海遗珠”遗落民间,成为黑陶收藏家追逐收集黑陶文物的主要渠道,圈内人的互相交流也是另外一种收集渠道。
  另外,目前市场上各种仿制的现代黑陶工艺品,也是一些收藏家关注的对象。其做工十分精美,价格也不菲,甚至能拍出十几万的高价。去年五月,有人从洛阳以18万元的价格收藏了一尊腾空而起的黑马,而一个刚出炉高不足三十公分的黑陶――豆,在市场竟标出19万元的天价,福建、广东等地不断有人前来要收藏此豆。但一些收藏家认为,现代黑陶只是仿制品,远远不及真品那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做工精细几无作伪
  
  黑陶的制作工艺尽管在几千年前已经被先人掌握,但也许是它的工艺偏于烦琐复杂,或是传播区域太小,致使这种技术失传。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探索,才在上世纪80年代破译了黑陶的制作工艺。由于黑陶做工精细,不容易被仿制,所以,目前市场上基本没有赝品,因为赝品在色泽、沧桑感等方面都达不到真品的效果。
  黑陶出现在彩陶等其他陶瓷制品之后,因为其制作工艺难度比红陶、灰陶和彩陶要高得多。黑陶之所以会成黑色,是因为温度控制的关系,黑陶的烧制温度在800度到900度之间,超过或者低于这个温度,都烧不出黑色的效果。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烧制出来的颜色就是红的,低于这个温度则呈白色。
  黑陶的装饰特点虽然简单质朴,不加装饰或少加装饰,但要制出一件美观典雅的黑陶却要下一番工夫。除薄制、打磨、单色、加陶衣等各种不同的装饰方法,还要在陶器上运用划纹、压纹、印纹等技术进一步处理。陶器的提梁、耳、鼻、纽等附加部分更要注意,设计颇具匠心。
  至于黑陶表面呈现的光亮,则是在陶坯制成后尚未干透时,用鹅卵石或兽骨制成的光滑工具在上面打磨的效果。打磨不仅使胎体表面高低不平的结构填平补齐,而且让原料中的云母片、石英等物质的颗粒平行排列于坯体表面,这些矿物颗粒有反光作用,平行排列就可以减少光线的散射,增加光线的平行反射,因而出现光泽,所以黑陶表面熠熠发亮。
  
  黑陶的价值判断
  
  鉴别黑陶制品的收藏价值,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
  一看造型。造型是鉴别黑陶收藏价值的第一位。黑陶的各种造型可能代表一种身份地位,也可能代表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黑陶中的鸟形壶,就代表氏族的图腾。
  二看品相。这些在当时用来作为器皿的实用性黑陶制品,在贵族死后通常用来作为陪葬品,历经四五千年的掩埋,受到地层的叠压,器物与泥土黏在一起,出土几乎无完物,因此,品相成了黑陶价值鉴别的第二要素。
  三看图文。黑陶艺术的几何图案可以追溯到仰韶半坡时代的彩陶艺术,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转向抽象的符号,这种几何图案的原始物象,如蛇衍化为龙,鸟衍化为凤等,表现了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并逐渐转化为带有韵律的线条。这些带有特定含义的图文,增添了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看做工。古代黑陶制品的厚薄,反映了它的特定含义,薄如蛋壳的黑陶制品,是先人为祭祀和殉葬而精心制作的。学者表示,到目前为止,黑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山东出土的“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此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一毫米,最薄处仅零点二毫米,重仅二十二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而现代工艺品则以其工艺的精细程度来决定陶器的价值。(摘自2008年第9期《私人理财》)
  
  小贴士:黑陶的保养
  
  黑陶的保养与一般陶器的保养差不多,陶器是易碎品,同时,易受尘埃、紫外线等侵害,如果保养不当极易损坏。因此,收藏陶器应加强保养。
  1.收藏室内温度不稳定或温差过大容易损坏陶器,室内的温度宜保持在17℃~25℃,湿度宜在50%~60%,相对湿度变化不超过5%~6%,过于干燥和潮湿都不利于陶器收藏。
  2.强烈的紫外线容易造成陶器表面颜色变化,釉层脱落。所以,要防止和减少强光对陶器的照射。收藏室的窗子最好挂上不透光窗帘,或采用有色玻璃。
  3.过量的灰尘易对陶器形成一定的损害,造成器物表面变色,所以对陶器应定期除尘,陶器最好存放在柜中或框架上面。
  4.陶器容易破碎,其耳部、把部、口部等部件较脆弱很容易发生断裂,因此不宜经常用手直接触摸、挤压这些易碎部位。搬动陶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或磨擦。
  5.古陶器除少数传世品,大多是地下出土的,由于长埋地下,易被盐类及其他杂质侵蚀,土壤中的部分化学物也易吸附在器物表面,所以在将陶器收藏入室前,应先进行清洁、消毒并进行干燥。
  6.如果陶器某些部位产生裂纹、器壁或器表出现风化、彩绘和釉层出现剥落,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继续扩大。对易破损的部位也应及时进行预防性加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9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