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们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差在哪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彬 胡 铃 赵 昕

  
  西方商业银行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漫长的沉淀积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则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员工自身的理解都较为浅显,企业文化的实践也缺乏自觉性、整体性和统一性。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其他一些国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特点。
  美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最大特点是非常强调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银行鼓励冒险和创新,并在冒险、创新与风险效益的统一中,有效地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美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所体现的平等关系和纪律原则。在美国的商业银行中,自由平等的人性化思想贯穿银行经营的各方面,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设置,既给个人价值实现提供了空间,又保证了纪律的严明。
  日本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它的团队精神上。以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为核心的团队精神是日本银行的经营法宝。这种企业文化易形成家族式的亲和力和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集体智慧和力量。配合这种企业文化,日本银行同时采用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来培养员工责任感。
  英国人素以谨慎的绅士风范而著称,而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各项业务开展中,银行都是凭客户资源和资信两方面的共同表现决定交易是否成交。此外,银行还非常注重信誉,多数银行都允许发放大量不需抵押的信用贷款。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文化认识有限。在我们的商业银行中,许多员工乃至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都停留在看电影、文艺演出、旅游等形式化的层面,认识不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其结果就是导致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形式,更谈不上员工主动将银行文化融于全行各项活动之中了。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足,使得银行的管理层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从调研、分析、分工、实施、考核等各个环节都没有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企业文化建设表现出随意性、形式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忽视人的作用。企业文化具有持续性、可继承性的特点,不应因管理层的变更而任意改动甚至否定。同时,银行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核心――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不重视员工的培训,轻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员工进入银行后,不知道自己将来有什么样的职业前途和未来达到的职位程度,因此缺乏奋斗的目标。
  四是企业文化缺乏特色。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魁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但现实中,不少基层银行服务雷同,不看牌子,根本区分不出是哪家银行,更谈不上有什么特色了。
  我们以为,我国商业银行在积极弥补与国外银行差距的时候,不妨也在文化的差距上多作一些思考。(摘自2005年第8期《现代商业银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51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