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兑美元十年内见5:1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 冬
7月人民币的升值,相信只是一个开头,今后汇率还会上调,不过每次浮动的幅度一定不大。笔者认为,今年和明年还会各有一两次升值,每次升值幅度可能与7月份相若。人民币短期只有小涨,不过长期必有大涨,人民币兑美元十年内可见5:1。这一汇率的上扬在前5年通过实际汇率取得,后5年则通过名义汇率达成。
人民币汇率机制变化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
中国经济史上,会记有2005年7月21日一笔。在这一天,中国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由盯住美元转向以参考一篮子货币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仅小升2%,但这却是自1994年取消汇率双轨制以来中国最为重要的汇率事件。它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其重要性也许要再等十年才能看清楚。
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调整,首先是由于中国自身的需要。与十年前相比,中国经济规模大了近两倍,在入世的刺激下与国际接轨了许多。出口量是1998年的3.2倍,引进外资为1.3倍,外汇储备更暴增4.2倍。一个更强大、更国际化的经济体,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汇率机制。
然而,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却缺少必要的弹性,弊端渐显。美元因美国的经济问题,汇率出现过山车般的起落。人民币并不存在类似的基础面因素,却被绑在美元过山车上一起受罪。中国经济的周期性起落明显有别于美国的周期,但是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却受美国货币政策的干扰,失去了政策的自主性。热钱的大量流入,迫使央行出手干预汇率,导致货币发行失控,是近两年过度投资的重要源头。总之,盯住美元造成政策受掣肘、资源遭错配,维持现状的成本越来越高。
当然在人民币问题上,部分西方国家一直说三道四,对中国施压。不少投机资金也借机兴风作浪,以图谋利。但是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机制上的变化,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有助于改善经济的效率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使人民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样做得益最大的是中国经济和中国人民。值得称道的是,这次政策举措在时机选择、力度把握上,完全是中国政府说了算,符合自主、可控和渐进的原则。
今明两年还各有一两次升值
虽然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调整,长远来看对经济结构有重大的正面影响,但对经济的短期影响笔者认为可能不大。今年以来,美元升值11%(人民币也随之对其他货币升值),石油价格上升30%,这些对经济的影响远比人民币升值2%为大。由于人民币已多年未动,稍有升值便上了海内外所有报纸的头版。其实各主要工业国的货币平均每年上下波动13%,所以对人民币汇率出现的些微浮动,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7月人民币的升值,相信只是一个开头,今后汇率还会上调,不过每次浮动的幅度一定不大。以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笔者估计人民币―升值20%也可以承受。这不意味出口商利润不会因此受压,也不意味出口增幅不会有短暂的回落,但是多数出口企业都有极强的调整适应能力。近一轮石油、原材料价格急涨,而中国出口仍能增长30%以上,便是一个佐证。但是,中国的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却不具多少竞争力。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小,生产出来的产品多被农民自己消费掉,中国多数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人民币大幅升值,会使进口农产品的人民币价格更低,势必对农业造成冲击。中国人口中的60%仍在农村,从农民收入、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各个角度看,国家都不会贸然大幅升值,何况中国的银行体系尚未成功改制。笔者认为,今年和明年,还会各有一两次开值,每次升值幅度可能与于月份相若。
人民币短期只有小涨,不过长期必有大涨,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墓础设施的改善,生产力在飞速地提高着。人民的收入水平呈快速增长,中产阶级日渐崛起,市场容量和购买能力不断提高。这些可能在国内感受不深,一旦放到海外参照物下观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社会进步和收入的提高便显得十分突出。这种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相对变化,必然会反映在汇率的长期趋势上。以十年为期,人民币汇率一定会大升。
十年内人民币兑美元可见5:1
至于人民币在完全自由兑换、交易情况下的正常汇率水平,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笔者倾向于使用“工资均衡法”或“购买力平价法”。“工资均衡法”并不常为经济学家所用,但是对中国可能特别有关联。中国对于世界的最大冲击在于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全球化生产和自身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大量释放的农民工将制造业工资压得很低,即使近来民工工资有所上升,但放在过去十年的工资增长曲线上看,或者世界其他国家的非熟练工人工资水平上看,中国制造业的工资都是超低的(附图)。这种超低工资正通过中国的出口产品影响着其他国家的劳工市场。近几年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巴西、马来西亚,制造业工资增幅明显放缓,相信与中国有关。长远来讲,这种工资上的重大落差,必然需要得到纠正――要么通过中国工资水平的上升,要么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我们的计算表明,人民币需要升至兑美元4.6:1,才能大致与世界劳工市场的整体水平达成均衡状态。
另一种计算方法是“购买力平价法”。由于汇率上的扭曲,同一样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价值在各国大不相同。中国消费一杯可口可乐的价值,只有在法国的―半;中国种一只土豆的价值,只有在日本的1/4。通过一篮子同等质量的产品/服务在世界各地的不同价格,可以计算出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过低估值程度。我们以平价方法测算,以2005年1月1日的世界汇率计算,人民币估值大约低了一半,即人民币兑美元的正常汇率应该为4.1:1。
笔者认为,人民币兑美元的长期正常价位,大体应在4:1-5:1之间。但是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数值,并未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的许多其他因素,最终能否实现仍属未知。至少短期内,政府无意让汇率急速上扬。无论从社会/就业压力还是从日本的前车之鉴来看,这种做法都是理性的、合现的。不过长期来看,政府干预却未必有效。笔者认为,人民币兑美元十年内见5:1。前五年通过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即通过资产升值、工资上扬、通货膨胀取得。后五年通过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即我们平时讲的“升值”达成。7月21日的汇率形成机制的凋整,开启了中国经济史新的一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58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