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制约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文军 陶宗武

  [摘 要]近年来,中间业务凭借其成本低、风险小、盈利高的特性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相比,中间业务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因此,找出中间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克服中间业务发展瓶颈,缩小国内外差距,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关键词]银行 中间业务 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7月发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界定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性质,为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由此可见,中间业务的收入性质为非资本性收入,资本占用较小,主要依靠自身的信息及技术优势为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它有着成本低、风险小、盈利高的特性。无论从全球发展的趋势还是从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着力发展中间业务以提高综合竞争力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概况
  按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包括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以及其它类中间业务在内的九类中间业务。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逐步推出了各项中间业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现已基本涵盖了以上九大分类,但品种较为单一,创新力度不足。
  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角度来看, 2006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中国农业银行为15%、中国银行为10%、中国工商银行为9%、中国建设银行为8. 95%。而该比重在西方商业银行内平均达到40%,一些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内甚至超过了利息收入的比重,美国花旗银行在内的20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均超过70%。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极低。相对而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分别为:中国农业银行为83%、中国银行为88%、中国工商银行为91%、中国建设银行为92. 6%。2007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8.2%,是亚洲300家银行中最高的,相反,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则是最低的。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1、中间业务所占比重较小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较为重视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显得不够重视,发展较为缓慢。除中国银行因历史原因外汇业务收入较大导致其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较高,其他几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重普遍在10%以内。而西方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放在相同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对资产负债业务的重视程度,德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达到60%以上。
  2、中间业务经营范围单一
  在已开展的中间业务中,结算类和代理类中间业务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但产出较低,而对那些基金托管、咨询顾问等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中间业务显得发展不足。虽然目前已经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达到260多个,但有一半以上集中在结算和代理类等低附加值的产品上,且主要集中在收付结算和代理业务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经营范围很窄,结构欠合理,创新动力不足。
  3、缺乏专业人才技术支撑
  与投入产出比较低的传统中间业务相比,新兴中间业务具有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特点:技术含量高、专业领域强,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这方面的人才供给显得相当匮乏,从产品的设计、销售到管理环节,均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支撑。从硬件而言,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后盾,计算机现有的通讯及网络水平、兼容能力、配套设施等硬件设施的落后对中间业务的开展都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4、中间业务风险防范不足
  虽然中间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小,但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仍不容忽视,特别是证券,保险相关的中间业务,相对于其他中间业务而言,具有较大的风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时注意风险控制,尤其要加强对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控制,防范风险。以近年来快速发展代理推销寿险业务为例,销售人员片面追求销售量,刻意回避或隐瞒对潜在风险的提示,造成客户对产品的认识存在偏差,由于产品期限较长,短期内不容易暴露,随着产品的到期,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声誉及法律风险。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对中间业务的认识不足
  中间业务所占比较较小的主要原因是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认识上的严重不足,认为中间业务是资产负债业务的派生业务,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金融产品来开发和推广。部分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提升自身形象,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未能对商业银行业务进行准确定位,没有从经营战略高度上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进行发展。
  2、中间业务发展不规范
  从机构设置而言,目前各商业银行基本上未单独设立中间业务部,而是把中间业务的职能分散在其他部门,由此呈现了从上到下缺乏总体战略规划,各部门各行其是,缺乏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无标准、无规章制度可循的混乱局面。给协调、统一带来难度,制约中间业务部门的整体功效的发挥。
  3、专业人才匮乏
  国内商业银行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能否顺利开展新兴中间业务的瓶颈因素。中间业务从业人员对知识面和综合能力都要较高的要求,经营理念的落后以及重视程度的不足,使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中间业务专业人才的自发培养机制,引进人才也难以发挥作用,这一因素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制约作用是较为关键的。
  4、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银行对中间业务的考核已纳入了经营考核指标体系,这对中间业务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正面激励作用,但对考核指标的选取仅注重量的增长,而忽视了质的提升,这会对中间业务的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如对代理推销寿险业务的员工仅进行销售考核,而对风险提示、服务质量等潜在因素未作考虑。
  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提高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把中间业务的发展提高到资产负债业务的相同层次上来。无论从国外发展的趋势,还是国内的具体现状而言,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力开展中间业务是银行业自我完善的需要,是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是面向市场竞争的需要,是面对商业银行国际化潮流的需要,是优化结构、大幅增长业务收入的需要。基于此,各大银行迫切需要更新传统的经营理念,提高对中间业务的全方位和全新的认识,确立资产、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一视同仁的战略思想,尽快实现银行业务经营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使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其次,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突出高素质专业人才对中间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对于人才的培养,可以采用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所谓内部培养,先从银行内部进行公开选拔,挑选业务精通、年富力强、善于学习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然后再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所谓外部引进,可以向社会公开招聘,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引进经济金融专家、调研评估专家、咨询专家、国际业务和外汇买卖专家,培养、吸收熟悉多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懂业务、善管理、能公关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并辅之以较高的物质待遇,促进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入。
  最后,还要严格中间业务开发与推广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和安全意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坚持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多从整体效益考虑,切忌贪大求全,重数量,走形式,轻结果,影响中间业务的推广。特别是要改进中间业务的考核指标,涉及中间业务发展质量方面的相关指标,避免商业中间业务的短期以及长期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相才,张克军.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2
  [2] 陈立平,边涛,周磊.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 企业经济. 2007;12
  [3] 盛丽. 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J]. 统计与决策. 2007;24
  [4] 郑冲. 基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问题、制约因素与对策[J]. 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03
  [5] 孙晓艳, 解文斌.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探讨[J]. 理论学刊. 2009;06
  [6] 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课题组,卢春印.中间业务的特点及基层商业银行发展策略[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12
  (责任编辑:董晓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62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