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税收筹划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大雁

  计划经济时代,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市场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才?为税收的功能发挥释放出空间。目前企业对税收的了解不够,表现在对税法体系中纳税人的位置和享有的权利不明白,导致了自身在税收征纳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既加大了经营管理成本,又阻碍了税收对经济调控作用的发挥。正是基于税收基本的经济和社会职能,本文意在将税法的宗旨和精神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使企业和国家获得“双赢”。
  
  一、税收筹划简介
  
  税收筹划是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上,从合理合法的原则出发,对纳税人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达到税收负担最小化和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的目的。
  事实上,税收筹划等同于合法避税,只要采取不违法的手段,利用现行税法的瑕疵和漏洞,以及利用现行征管的薄弱环节就可以进行税收筹划。
  1、不同经济性质的纳税人适用税收政策的差异性
  我国企业按投资来源。可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又分为国有、集体、私营、联营、股份制等。外资企业又分为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三种。
  不同性质的内资企业的税负基本趋于公平,但也有一定区别。
  2、不同行业的纳税人适用税收政策的差异性
  税收政策的行业区别主要体现在生产性企业和非生产性企业间,以及生产性企业和非生产性企业内部。前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方面:对生产性外资企业实行了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对其中的农、林、牧业、能源、交通、港口、码头、机场以及产品出口和先进技术企业规定了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利用“三废”企业和技术转让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对生产性企业中的一些行业和产品实行13%的增值税优惠税率。
  对非生产性企业的税收政策优惠主要体现在内资企业所得税上。其中农业、技术服务、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咨询业、商业、外贸以及其他第三产业,都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可以看出,政府税收政策的导向性是:鼓励生产性企业。特别是引进外资的企业,其中以农业、基础建设行业、出口性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对内资企业方面,优惠政策偏重于第三产业,这些行业上的差异性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可能。
  3、税法的构成要素的差异性使税收筹划也具有可能性
  纳税人定义上的可变通性。
  税基确定的伸缩性。
  税率上的差别性。
  税法规定的起征点和各种减免税等税收优惠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各种税收优惠更是税收筹划所考虑运用的重点。
  课税环节对税款计征的影响。课税环节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事生产、批发、销售到消费的运转过程中应当纳税的环节。企业只要有效地减少或削减商品流转环节,便可实现税负减少的目的。
  4、税收监管力度的加大增强了税收筹划的必然性
  企业接受税收稽查时,应具有的理性反应使其选择税收筹划的必然性增强。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总是在追求所有者权益最大化,这是一种尽可能实现自身利益的冲动。只是这种冲动要受到法制和理性的约束。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税法允许的范畴内为企业实现税负最小化。使企业选择税收筹划成为一种必然。
  
  二、税收策划的操作性分析
  
  结合现行税法的有关内容。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具体包括收入、支出、投资、筹资、股利分配、进出口和兼并重组等环节的税收筹划,现对企业支出环节的税收筹划具体分析如下:
  支出环节涉及成本和费用等问题,它们主要涉及中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计算。由于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出台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使这方面的税收筹划难度加大。加之不少地区制定的以应税收人的百分比作为应纳税所得的计算依据。成本和费用的税收筹划显得更难。不过。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一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明确税收政策的利导性
  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在对高新技术、环保等行业有政策倾斜,但它同时强调规范:包括内部管理规范,包括对主管税务机关呈报方面的规范即允许例外事项发生,但发生之间或之后。要及时报批审核,否则不予税前扣除。
  
  (二)支出环节税收筹划的具体方法分析
  1、利用成本的核算方法
  由于存货的发出或领用的成本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或零售价法等,所以在确定存货计价方法上有税收筹划的价值。其总的原则是,当物价呈上涨趋势时,宜采用后进先出法,使期末存货价值最低,当期销货成本最高。这样,可将净利递延到次年。从而起到延缓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效果。但物价呈下降趋势时,宜采用先进先出法,使期末存货最接近成本,而销货成本则较高。同样可将净利递延到次年,进而达到减缓企业所得税缴纳的目的。但需注意的是。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计算存货价值,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都须将变动的决定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2、利用财产损失的税前扣除
  财产损失是企业经营中常见的现象,符合规定的财产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因此,这也是企业减轻纳税负担的重要方面。允许在税前扣除的财产具体包括:(1)自然灾害或责任事故造成的存货、厂房、设备等资产的损毁:(2)清查盘存时发现资产盘亏、短缺、损毁;(3)存货的残损、霉变损失;(4)现金或物资的被盗损失;(5)符合条件的坏账损失;(6)其他损失等。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报损的申请日期,一般不得超过年终后45日,经批准后最迟不得超过年终后3个月。具体须提交的资料和手续,企业可提前向主管税务机关咨询。
  通过对税收策划进行简介。以及具体在企业理财不同环节的操作分析,引入和介绍了税收筹划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用方向。
  由于筹划活动本身具有的艺术创造性,使得税收筹划的空间比我们现在想象的多得多。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和税收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上更多的税收筹划的成功案例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任何的筹划方案,如果不能减少企业的税负并使企业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则不能称为一个好的税收筹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64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