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行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经验与借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新华 王海生
摘要:日本于1996年3月申请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并且在1996年11月5日开始将其数据诠释在IMF网站的数据公布标准公告栏(DSBB)公布。日本于2000年6月9日达到SDDS的要求并且到目前为止一直遵循该标准。日本银行在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对提高我国金融统计的数据质量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银行;金融统计;统计数据;数据质量
中图分类号:F8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7-0059-03
一、日本银行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基本经验
(一)依靠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提高数据质量
日本银行在搜集、处理和发布统计数据时,明确界定各数据编制部门的职责,在各数据编制部门之间实行充分的数据共享和合作,并且单家机构报送的数据必须保密,且只能用于统计目的。
日本银行法规定了要对单家机构的数据进行保密。在阻止单家银行数据被泄漏方面,日本银行有六道程序来补充法律条款。第一,日本银行的员工使用单家银行数据仅限于需要那些统计数据来完成他们的统计工作;第二,计算机系统需要用身份证明和密码来保护,这样可防止其他员工接触这些数据;第三,当汇总的单家银行数据被披露时,特殊的汇总规则被用来防止泄密,并且员工们需要评估准备披露的所有数据,为了尽可能避免间接地把单家机构的数据泄漏出去,他们设计一些专门的表格;第四,禁止任何人为了研究和其他目的接触单家机构的数据记录;第五,由于日本银行总部装备了电子安全门系统,只有研究和统计部门的员工才允许进入。
为了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日本银行不但从员工、设备、计算资源和经费等方面提供了充足的保障,而且在保障金融统计部门资源充分配置的同时,日本银行非常重视资源的使用效率。首先,每个员工确立个人目标,并对他们每年的业绩进行自我评估,管理层在年末对每个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并根据每年两次(3月和9月)对每个员工的业绩评估来决定其奖金的档次;其次,日本银行还对其工作流程进行定期评估来确定工作的重点,这样可减少重复劳动,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相对紧迫的工作上;再次,金融统计处经常通过向行外的专家咨询来征求意见。
另外,日本银行还寻求其他各种方法来提高金融统计的数据质量。首先,日本银行对其员工进行在职培训来强化提高数据质量意识和培养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技能;其二,确保对统计部门的预算分配以保证统计的质量;第三,日本银行致力于提高统计的准确性,为了达到此目的,出台了一系列对统计数据进行修订的规则。
(二)通过金融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和修订提高数据质量
日本银行例行评估商业银行报送的源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通过借助与报送数据的商业银行一同开发的程序来检查源数据。该程序将所有的报送数据导入一个电子表格自动进行交叉核对,并且日本银行会把趋势外的数据(譬如,和上月或上年进行比较)或数值较大的交易数据挑出来,并立即与报数银行确认。它同样会检查每个银行的初步数和修订数据之间的差距,当数据差距特别大时,日本银行会与报数银行联系,并要求他们作出解释。
为了保证数据质量,日本银行采用合理的统计技术处理源数据。例如,日本银行自1996年开始就一直运用X-12 AMIMA程序对货币总量数据进行季节调整。该程序运用事前调整来估计和消除季节调整之前的存在于数据中的异常值和日历因素,季节调整之后,日本银行还做一个事后诊断,用来检查季节因素是否被剔除掉。
为了改善统计处理过程,日本银行定期对金融统计数据的修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在一个给定的时期用修订的或最终的数据来评估最初的数据。这些研究涵盖了修订的范围(修订的频度和修订的时间序列的数量)以及数据变动的趋势和幅度;调查数据误差的来源、遗漏和波动;最后,解释修订数据的方法。日本银行利用修订研究的成果来决定最佳的修订周期,它主要由数据源的实用性驱动,并且保持数据新来源的记录,更新统计技术,并完善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日本银行对金融统计数据的修订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常规和透明的原则。日本银行按照一个预先确定的和相当稳定的周期去承担货币统计的修订――通常来说修订时间在6月,每隔三年修订一次,最后一次对广义流动性数据修订是在2004年6月。日本银行在它的网站上发布修订周期和修订规则并解释修订周期背后的原因(例如,源数据的可得性,相关数据集修订和核心政策文件准备的时间选择等)。日本银行同样也可在正常修订周期以外的时间进行数据修订(例如,由于新的源数据的发现)。二是初步数和修订数据被清楚地区分开来。在数据公布的时候,货币统计数据的初步数和修订数的内涵会告知数据用户,并且修订的数据用符号“r”标识。三是修订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是公开的。日本银行告知数据用户货币统计修订的研究进展和结果。日本银行测度、评估和解释货币统计出版物提供的数据和用户能接触到的数据库的修订情况。当日本银行对主要总量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之后,它会把对修订数据和初步数之间差异的分析予以公布。
(三)通过金融统计信息披露提高数据质量
日本银行对金融统计的信息披露非常重视,也比较规范。在进行金融统计数据披露时,日本银行强调金融统计数据的完整性、适用性、可得性和透明度,日本银行的金融统计信息披露是提高其金融统计数据的重要环节。
日本银行编制的中央银行概览每月公布三次,超过SDDS要求每月公布一次的周期;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每月都公布一次,与SDDS要求的每月公布一次的周期相一致。日本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相互之间能保持协调一致。日本银行的统计数据和其他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也能保持一致。
日本银行公布五年以上的货币或相关数据的时间序列。虽然大部分的老的基础数据序列是以纸质的形式提供,但所有新的基础数据序列是以互联网的形式提供的。当源数据、方法或技术发生改变,日本银行会尽可能地对历史数据进行较长时期的追溯调整。在数据出现中断的情况下,日本银行会确认和解释时间序列中主要的断点,出现断点的原因,并对这些断点作一些调整以保证不同时间的一致性。此外,日本银行在其网站上提供调整的数据。
日本银行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提供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金融统计数据。首先,日本银行以时间序列的形式公布金融统计数据;其次,它公布金融统计数据和主要的构成以满足不同的用户对统计数据不同详细程度的需要;最后,它同样会提供基础货币和货币存量的季节调整数据。日本银行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公布金融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在同一时间提供给所有的用户。日本银行在其网站上同时将货币统计数据提供给所有的用户。它不会将统计数据提前给媒体,媒体和其他用户同时获得货币统计数据。金融统计部门在披露货币统计数据的当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编发新闻稿解释货币统计数据,从而协助防止数据误用。金融统计部门还会监控媒体使用数据的情况,当媒体误用统计数据时,会通过日本银行的媒体联络处设法纠正数据的误用。
为了保证金融统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日本银行在披露金融统计数据的同时,还提供货币统计数据的概念、范围、分类、计值基础、数据源和统计技术方面的文档,并且它们与国际上可接受的标准、指南或良好的作法之间的差异都会有相应的注解。日本银行提供资料的详细程度适应了不同数据用户的需要。
日本银行为保证金融统计信息的透明度,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数据的搜集、流程及公布的时间方便公众获取。二是确保数据披露前,日本银行内部人员不得接触数据。由于日本银行列出了金融统计部门中在披露数据前能接近数据的各级员工名单,甚至最高管理层也不允许在数据披露前接触数据,因而在数据披露前日本银行的内部人员接触数据是被严格禁止的,也是不可能的。三是金融统计处被确认为专门编制金融统计数据的部门。日本银行是金融数据唯一的发布人,当其他机构再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时,日本银行可以要求其说明原因。日本银行的版权公告登载在它的网站上。四是日本银行保证预先告示在统计方法、数据来源及统计技术等方面的一些重大变化。
由此可见,日本银行不但在金融统计信息披露方面有一套严谨规范的流程,而且金融统计信息的完整性、适用性、可得性和透明度等方面能得到制度保障。因而,社会公众能广泛地参与金融统计的讨论,并能对金融统计数据质量提出质疑和建议,这样极大地增强了金融统计部门与社会公众在金融统计方面的互动、沟通,有力地提高了金融统计数据质量。
二、对我国的借鉴
日本银行在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的金融统计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启示与借鉴。
1、通过取得金融机构的理解、合作来保证货币统计数据质量。日本银行法并没有专门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向日本银行报送数据,日本银行是从它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责中引伸出搜集和编制货币统计数据的权力,并且日本银行没有权力对要求报送数据而不报送的银行采取惩罚性措施,但所有商业银行都能与日本银行保持合作,并有效地提供货币统计所必须的数据。日本银行能取得银行支持和合作的基本经验在于日本银行向商业银行充分说明货币统计数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数据报送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及时与商业银行联系沟通,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保证保守商业银行的数据秘密,尽可能与其他金融数据搜集部门保持充分的信息共享,尽可能减少商业银行的报数负担。日本银行通过这些行动取得了商业银行的理解和支持,这种充分的合作和及时的沟通确保了货币统计数据的质量。我国的金融调控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从商业银行搜集数据的权力不但在相关法律中有所体现,并且还拥有对商业银行拒报、瞒报或漏报统计数据等行为进行处罚的权力。但由于我国一些搜集金融统计数据的部门不注意与商业银行沟通,不考虑商业银行报数的负担,有的时候甚至不同部门重复向商业银行搜集数据,导致商业银行大多时候在报送金融统计数据时处于一种被动合作的状态,有时还存在一些抵触情绪,在此背景下,如果对数据质量控制的统计流程不是很严密,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将会大打折扣。日本银行的一些良好做法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2、通过货币统计数据的信息披露提高数据质量。日本银行按照预定的时间表来披露货币统计数据并且能做到将货币统计数据在同一时间提供给所有的数据用户,日本银行在披露数据的同时,还将数据诠释、数据的编制方法、数据调整和修订的细节等在日本银行的相关出版物和有关媒体进行披露,让货币统计数据接受公众的检验和评价。日本银行还为数据用户准备了联系方式,接受数据用户的咨询和质疑,并保证在一定时期内予以答复。这种较为详细的信息披露以及与数据用户的紧密联系与沟通,有效地提高了货币统计数据的质量。我国目前的金融统计数据披露在数据诠释、数据编制方法以及与数据用户的联系沟通等方面,应借鉴日本银行的经验,尽可能详细披露、诠释统计数据及其编辑方法,并注意听取数据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透明度。
3、通过严格的统计工作流程来提高数据质量。金融统计工作涉及面很广,为确保数据质量,就需要在金融统计工作的每一环节进行工作流程控制,尽可能减少每一个环节的偏差。日本银行在编制货币统计数据时,采取了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在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则和检查评估措施,这样大大提高了货币统计数据的质量。例如,日本银行在员工培训、资源配置、数据修订等方面都有一套标准和规范,并通过严格的流程来保证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我国的金融统计工作在员工培训、资源配置、金融统计制度修订等方面近几年虽然已做了不少工作,但对数据的保密、员工的业绩考核评估、定期的数据修订以及与数据用户的联系沟通等环节缺少相应的工作流程控制,需要学习和借鉴日本银行的成功经验。
(责任编辑:周智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8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