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日本共同沟的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的借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共同沟,在我国通常称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而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共同沟建设先进的国家之一,日本共同沟的建设发展历程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共同沟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共同沟,源于1911年内务省对欧洲共同沟的考察,1919年日本政府文件中首次出现共同沟这一名称,并计划在东京建设总长509公里的共同沟。但由于巨额的费用问题,该计划并未付诸实施。1923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日本政府重新认识到共同沟的重要性,作为帝都复兴计划的一环,日本开始了共同沟的试点建设,在九段坂、八重洲、滨松金座3处分别建设了共同沟,将电力、电话、供水和煤气等管线集中铺设到共同沟内。但是,由于通信、电力等企业间的协调难度较大,共同沟建设就此搁置,没有继续推进。
  后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下铺设的管线越来越多,以东京为例,其每公里的国道下就铺设了33公里的管线,道路反复开挖现象非常严重,同时,车辆的激增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为应对此类状况,1963年,日本政府修订《道路法》,将共同沟的定位由“道路占用设施”修改为“道路附属设施”。“道路占用设施”主要指護栏、路灯等,若要在道路上设置此类设施,需向道路管理部门提出占用申请,申请通过后除自行承担施工费用之外,还需向道路管理部门支付一定的使用费。而“道路附属设施”属于道路的一部分,需由道路管理部门负担施工费用并进行管理。同时,日本政府还制定了《关于建设共同沟的特别措施法》(简称《共同沟法》),明确规定了建设共同沟的目的、法律依据、手续流程、费用分摊方式等,从此共同沟在日本得到了规模化的建设和发展。到1992年,日本共同沟的长度已达到310 公里。截至2010年,日本已有80多个城市建成共同沟,总长1100多公里。而人口最为密集的首都东京,目前已经提出了利用深层地下空间资源(地下50米)的规划。
  二、日本共同沟的分类
  在日本,根据用途及设置场所的不同,共同沟分为干线共同沟、支线用户供应管共同沟和电线共同沟三类。干线共同沟(Common Duct for Trunk Lines)不直接为沿道的用户提供服务,主要铺设在机动车道下面,收容通信、电力、燃气、上下水道等干线管道,是支撑城市生活的大动脉,通常说的共同沟即是指干线共同沟。支线共同沟(Common Duct for Utility Supply Pipelines)直接服务于普通家庭及办公大楼等沿道用户,一般铺设在人行道下面。电线共同沟(Common Duct for Power Cables)主要铺设在人行道下面,收容电力线及电话线。
  干线共同沟及支线共同沟主要铺设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的干线道路及新城区,主要为减少道路的反复开挖,缓解由于道路开挖施工引起的道路拥堵,确保防灾空间。电线共同沟主要解决架空线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美化城市景观,在日本全国各地得到普及和推广应用。
  三、日本共同沟的建设流程
  首先,指定“共同沟建设道路”。对于交通流量大车辆拥堵或预计将来会出现拥堵的主要干线道路,若需反复开挖占用道路,国土交通大臣在听取该道路的管理者及都道府县公安委员会的意见后,即将其指定为“共同沟建设道路”,被指定为共同沟建设道路之后,原则上即不再允许占用车道的地下部分。
  其次,发布建设共同沟的公告。道路管理部门征求各管线单位的意见,若管线单位希望在共同沟内铺设管线,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计划书。若两个以上单位提交了计划书,道路管理部门即确定建设共同沟,并发布相关公告。
  再次,制定共同沟建设规划。道路管理部门需制定共同沟建设规划,内容包括共同沟建设的位置及名称、构造、计划参与的管线单位、各管线单位占用位置及铺设管线的计划书概要、建设费用及分摊方式、预计施工时间及完工时间等。
  第四,建设共同沟。在共同沟的施工方法中,2000年之前主要采用明挖法,后来以盾构法为代表的暗挖法逐渐增多,目前大部分采用的都是盾构法。共同沟建设完成后,道路管理部门随即批准各入沟管线单位使用共同沟。
  最后,运营管理共同沟。道路管理者在听取各管线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共同沟管理规定,对共同沟进行管理。
  四、日本共同沟的管理方式
  1991年,日本成立了专门管理共同沟的部门,负责推动共同沟的建设。道路管理部门是共同沟的主要管理部门,各入沟管线单位配合管理。道路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共同沟主体的检修等日常维护,随时掌握共同沟内的状况,各入沟管线单位负责各自铺设管线的维护及管理。
  以临海副都心共同沟为例,该共同沟总长1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共同沟,铺设的管线有供水管、中水管、污水管、配电线路、电话通信线路、数据通信线路、供热管、供冷管、燃气管和垃圾输送管道。该共同沟全天24小时均有工作人员执勤,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每一个出入口及管沟内都装设了大量感应器和探测器,各种情况即时反映在主控室,管线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另外,人员或动物一旦进入管沟马上就会被发现,并显示其所在位置。如果管线出现问题,也有相应措施或预案,管理人员可以按照预案采取行动。
  五、日本共同沟经验对我国共同沟建设的借鉴
  (一)完善共同沟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
  日本共同沟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除《共同沟法》外,还有《电线共同沟法》。此外,1986年日本道路协会还制定了《共同沟设计指南》,让共同沟的规划设计有了行业标准。与此相比,目前我国虽然发布了一些指导意见,如《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但在共同沟的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规范和指导,相关的行业标准也较缺乏。我国也应制定共同沟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使共同沟的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   (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效便捷的决策机制
  共同沟的管理涉及市政、电力、通讯、燃气、供热及给排水等多家部门和行业,涉及政府部门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权利和利益问题,也考验着政府在各行业各部门的协调能力。根据我国各城市的具体情况,各种城市公用管线实行产权分管,各部门管线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各行其道,没有统一的管线管理部门与管线信息系统,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所以,为保证共同沟建设的公平公正和有效实施,必须由政府部门统一协调,建立一个广泛参与又互相协调的决策機制,认真听取相关专家、用户群体及各相关利益方的意见,保证共同沟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保障共同沟的安全运行。若协调不到位,就会导致资源的更大浪费。
  (三)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共同沟建设成本极其高昂,日本共同沟每米的建设成本折合人民币约为50万元,东京的一些共同沟的造价更高。《共同沟法》中将共同沟的使用年限定为75年,虽然其建造成本昂贵,但从长远来看,其综合效益更高。我国对共同沟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共同沟建设成本太高不合算,这也导致对共同沟的投入不足。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应改变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性资金的传统做法,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模式,转变政府职能,拓宽资金来源,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实现政企双赢。
  参考文献
  [1] 日本国土交通省近畿地方整备局网站[EB/OL]. https://www.kkr.mlit.go.jp/road/sesaku/tunnel/kyoudoukou5.html.
  [2] 东京国道事务所网站[EB/OL]. http://www.ktr.mlit.go.jp/toukoku/chika/kyoudou.html.
  [3] 钱七虎,陈晓强.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No.17(02):191-194.
  [4] 杉江功.日本综合管廊的建设状况及其特征[J].中国市政工程.2016(10):87-90.
  [5] 李昭阳,解东来.国内外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J].城市燃气.2017(9):11-15.
  [6] 朱思诚.东京临海副都心的地下综合管廊[J].中国给水排水.2005(3):102-103.
  (责任编辑:杜梦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46132.htm